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92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9/04/12 10:25:17 網誌分類: 教育
12 Apr

master曾

292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4731)普通話說:轉喉觸諱(zhuǎn hóu chù huì )

解說:

轉喉觸諱是成語,意思是一開口說話就觸犯忌諱。

出處1唐·韓愈《送窮文》:「各有主張,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轉喉觸諱。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語言無味者,皆子之志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棹忌

 

(4732)普通話說:貌合神離(mào hé shén lí)

解說:

貌合神離是成語,意思是表面上關係很密切,實際上是兩條心。

貌:外表;神:內心。

出處1《素書·遵義》:「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

出處2郭沫若《塗家埠》:「但一從我做了他的黨代表之後,便由“志同道合”一變而為“ 貌合神離 ”。」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乜兩句

(兩個人關係生疏或關係不好或兩人沒有可以暢談的話題。)

 

(4733)普通話說:順順噹噹(shùn shùn dàng dàng)

解說:

順順噹噹意思指十分順利,沒挫折。

出處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40回:「那怪物暗自歡喜,順順噹噹的,要行者馱他。」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掂過碌蔗(非常順利,運程好得不得了)

 

(4734)普通話說:戴頭識臉(yǎn huā liáo luàn)

解說:

戴頭識臉是成語,比喻有面子有身分。

出處《水滸傳》第十六回:「你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頭識臉的,也這般羅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好好睇睇(形容有體面)

 

(4735)普通話說:弄巧反拙(nòng qiǎo fǎn zhuō)

解說:

弄巧反拙是成語,意思是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做了蠢事。同“弄巧成拙”。

出處1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西子捧心,愈見增妍;醜婦效顰,弄巧反拙。」

出處2歐陽山《苦鬥》:「這真是好人難做—弄巧反拙呀!」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聰明笨伯

這詞彙,是由晉代傳入廣府,蓋西晉末年中原戰火頻仍,外族入侵,不少中原人士乃南移避難,他們有部分成為客籍人士,有部分則居於廣府,如今已成為南番順人,至於移入福建者,則為潮人。是故客人潮人皆有晉代的優秀文化傳統。

何以證明此詞出於晉代?是則有史書為證。《晉書》記載,時豫章太守史疇,因為身軀肥大,時人乃稱之為「笨伯」焉。

「伯」亦是古稱,據漢代揚雄的說法,「伯」有「把持」的意思。是以當家的長兄即稱為伯,「把持家政也」。太守把持一群的政務,故亦可以稱之為「伯」,只可惜史疇笨重,故難怪時人的「笨伯」稱之。

 

(4736)普通話說:一籌莫展(yì chóu mò zhǎn)

解說:

一籌莫展是成語,形容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籌:籌劃、計謀;展:施展。

出處《宋史·蔡幼學傳》:「其極至於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晒符(沒有辦法)

 

(4737)普通話說:冷眼相待(lěng yǎn xiāng dài)

解說:

冷眼相待是成語比喻用冷淡的態度接待。不歡迎或看不起對方。

出處1蔡東藩《明史演義》第二十回:「哪知太祖反冷眼相待,並不升賞。」

出處2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須將好言諫勸丈夫。」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大嚿衰

(白話指個子肥笨而且很不精靈。常說人“大嚿衰”,多數情況下是不尊重對方,帶取笑或嗔怪之意。)

 

(4738)普通話說:甘拜下風(gān bài xià fēng)

解說:

甘拜下風是成語,意思是甘心情願拜倒在下方。自認不如對方;表示真心佩服。

出處1清李汝珍《鏡花緣》:「如此議論,才見讀書人自有卓見,真是家學淵源,妹子甘拜下風。」

出處2清-和邦額《夜譚隨錄-三官保》:「君神人也,吾等甘拜下風矣。」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認低威

 (白話低威指無能。比喻承認自已本事不如對方。)

 

(4739)普通話說:不吃羊肉空惹一身羶

(bù chī yáng ròu kōng rě yī shēn shān)

解說: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羶意思是羊肉沒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羶氣。

比喻幹了某事沒撈到好處,反壞了名聲惹來了麻煩。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羶,那是要壞名氣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周身蟻

 (白話直譯:像身上被爬滿了螞蟻一樣,很難受。形容人惹上了多多麻煩。)

 

(4740)普通話說:望風撲影(wàng fēng pū yǐng)

解說:

望風撲影是成語,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出處清· 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五十一回:「蔣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風撲影麼?」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揸拿

 (白話指沒得“抓、握、拿”,即沒東西,引申為沒把握、沒辦法、沒信心。又叫“冇把炮”。例如:冇揸拿的事都說得出口。)

在粵語中,“揸”​​有抓、拿的意思,“揸拿”就是把握的意思。廣東有一句歇後語叫做:斷柄鋤頭冇揸拿,意思就是沒把握。

 

(4741)普通話說:上不沾天,下不著地(shàng bù zháo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解說:

上不沾天,下不著地意思是不著邊際,沒有著落。 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出處先秦·韓非《韓非子·解老》:「上不屬天,而下不著地,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冇拏掕

(白話讀如“毛拿能” [粵語]mou5 na1 neng3,指相互間沒有關聯,一點也沾不著邊。例如:我同他非親非故,冇拏掕。)

 

(4742)普通話說:囉裡囉唆(luō lǐ luō suō)

解說:

囉裡囉唆亦作“ 囉哩囉嗦 ”同“ 囉唆 ”。

出處1朱自清 《古文的欣賞》:「如《論語》白話注之類,可只是敷衍舊注,毫無新義,那注文又囉裡囉唆的。”

出處2朱自清 《潭柘寺戒壇寺》:「我不大喜歡老道的裝束,尤其是那滿蓄著的長頭髮,看上去囉裡囉唆齷裡齷齪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阿吱阿咗

(白話指囉囉嗦嗦、亂作主張。例如:不該你表態,卻老是在阿吱阿咗。)

 

(4743)普通話說:丟三忘四(diu sān wàng sì)

解說:

丟三忘四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同“丟三落四”。

出處1《紅樓夢》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塗了!丟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

出處2劉克《央金》:「她經常丟三忘四,打壞東西,青稞在鍋裡炒糊了,牛乳擠不幹淨,甚至割著草會把刀丟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落落托托/甩甩漏漏

(意思是拖泥帶水,做事不很落實。又寫作“甩甩脫脫”。)

 

(4744)普通話說:藉故推辭(jiè gù tuī cí)

解說:

藉故推辭是成語,意思是找藉口推託別人的請求。

借:假託;故:藉口。

出處1陳壽蓀 《英雄母親》:「我看你是存心的來推搪。」

出處2黃谷柳 《蝦球傳·大鵬灣歷險》:「所長知道對方來意不妙,推搪道:這件事我不能作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借頭借路

(白話指尋找各種藉口和理由,推搪別人的要求。)

 

(4745)普通話說:倒插門(dào chā mén)

解說:

「倒插門」的學名叫「入贅」,舊指結婚時男到女方家定居,改姓女方姓氏,成為女方家的“兒子”,繼承女方門第,生的孩子隨女方姓氏。

倒插門的男子被稱為“上門女婿”。過去,倒插門是一個普通而又略帶貶意的名詞。現在上門女婿很多,也很常見,如今並不是要隨女方姓氏,所生子女也照常姓男方姓,只不過是在女方家定居。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招郎入舍

(白話指男女成婚後,男方入贅女方家生活。)

 

(4746)普通話說:引狼入室(yǐn láng rù shì)

解說:

引狼入室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把狼招引到室內;比喻自己把壞人或敵人招引進來,結果給自己帶來了不可想像的麻煩。

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內。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內部。

出處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一折:「我不是引的狼來屋裡窩,尋的蚰蜒鑽耳朵。”

【引狼入室】的成語故事

有個牧羊人在山谷裡放羊。他看見遠遠地有隻狼跟著,就時刻提防著。幾個月過去了,狼只是遠遠地跟著,並沒有靠近羊群,更沒有傷害一隻羊。

牧羊人漸漸地對狼放鬆了戒心。後來,牧羊人覺得狼跟在羊群後面有好處,不用再提防別的野獸了。再後來,他索性把狼當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群。

牧羊人見狼把羊管得很好,心裡想,人們都說狼最壞,我看不見得……

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進城去,就把羊群托狼看管,狼答應了。狼估計牧羊人已經進城了,就衝著山林中大聲嚎叫了幾聲。它的嚎叫聲引來了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狼。那群羊全被狼吃掉了。牧羊人不了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偽善欺騙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養蛇食雞

(白話直譯撿回一條蛇,養大後卻吃掉自家雞,指引狼入室,好心沒好報。類似“農夫與蛇”的故事。)

 

(4747)普通話說:落井下石(luò jǐng xià shí)

解說:

落井下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看見別人掉進陷阱裡,不但不伸手救他,還往井下丟石頭。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擊、陷害。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沉百踩

(白話指一人遇到厄運時,會有多人“下井投石”。類似“牆倒眾人推”。)

 

(4748)普通話說:七腳八手(qī jiǎo bā shǒu )

解說:

七腳八手是成語,形容動作忙亂,許多人一齊動手。亦作“七足八手”。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幾個手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忙亂。

出處1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出處2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眾人七手八腳將他扛抬了出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七個一皮

 (數東西時人們習慣以五個為一單位,一五一十地數,但忙亂起來時竟把七個當五個來數。用於形容人們忙亂出錯的樣子。)

 

(4749)普通話說:三長兩短(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解說:

三長兩短是成語,原由棺材的形狀而引出,是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出處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以後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

【三長兩短】解說

傳說是和棺木有關的。棺木是由六片木材拼湊而成,棺蓋及棺底分別俗稱天與地,左右兩片叫日月,這四片是長木材,前後兩塊分別叫彩頭彩尾,是四方形的短料所以合計共是四長兩短。

但棺蓋是人死後才蓋上的,所以只稱“三長兩短”作為死的別稱,後來再加入意外、災禍等意思。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冬瓜豆腐

(白話指意外發生的事情。例如:一有冬瓜豆腐[意外],就識得執生[處理]。)

 

(4750)普通話說:結結巴巴(jiē jiē bā bā)

解說:

結結巴巴是一個成語,形容說話不流利。也比喻湊合,勉強。

意思是由於興奮或口吃帶有不大連貫或間歇性重複聲音的說話。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十三:「結結巴巴的,他把昨夜晚的事說了一遍,雖然費力,可是說的不算不完全。」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窒口窒舌

 (白話窒[粵語]zat6解歇止,阻塞不通。指說話結結巴巴。又解作被噎得無話可說。)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