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垂涅槃略說教誡經》最後告誡

2019/04/15 09:09:10 網誌分類: 佛教出家戒律
15 Apr

《佛垂涅槃略說教誡經》最後告誡

一、經序 釋迦牟尼佛,在最初弘揚佛法時,度了阿若憍陳如。在最後說法時,度了須跋陀羅。所有應當被度者,都已經度了。於是,在兩棵娑羅樹間,即將入涅槃。那時,正是中夜時分,寂然無聲。佛為諸弟子們,最後再大致地囑託佛法的要領:    

二、持戒 “你們比丘,在我滅度後,應當珍重敬仰波羅提木叉,如同黑暗遇見光明,貧窮人得著寶貝,應當知道這便是你們的大導師。即使我仍舊住於世間,也是這樣,沒有差異。  

凡受持清淨戒律者,不得販賣物品,貿易往來;不得安置田地、家宅,用來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植所得,以及諸種財寶,都當遠離,如同避開火坑;不得斬草伐木,或翻挖土地,用來調和湯藥;不得看相、占卜吉凶;不得觀察星宿,推斷盈缺變化,積累數據計算禍福。這些都是不應當的。  

應當節制自身,應時進食,清淨自己,應法而活。不得參與、干預世間之事,以致於擔負使命。不得將念過咒的仙靈草藥,用以結識、討好貴人。或親近厚待他人、或對人怠慢不恭敬,都不應當。應當端正身心,心懷正念,求以得度。不得包藏自己或他人的瑕疵;也不得顯示出奇異(樣子或能力),迷惑眾人。對於四供養,心中知道數量,並要知足。對於供養所得,要用心妥善安排,不應該積蓄。  

這些,是粗略地說持戒之相。戒,是順服正道,得以解脫之根本,所以名叫‘波羅提木叉’。因為依靠此戒,得以生出諸種禪定,以及滅除苦痛的智慧。所以出家人,應當受持清淨的戒律,不要令其毀壞缺少。若有人能受持清淨的戒律,便是有善法之人。若沒有清淨的戒律,所有的善功德都不能生出。所以當知,戒是‘第一、安隱功德所住之處’。  

《註釋》

波羅提木叉:出家人應當遵守的戒律。翻譯過來,指處處隨順,得著最勝的解脫。 四供養:供給所須的衣被、飲食、臥具、醫藥。      

三、制心 你們出家人中,已經能夠受持戒律者,應當制約身體五根,不要放鬆,任其奔散,墮入五欲之中。好比牧牛的人,手中執杖,監視著牛群,不放縱其四散奔跑,毀犯他人的莊稼苗圃。若放縱五根,就不僅僅是滿足於五欲了,慾望將膨脹得無邊無際,不可製伏了呀。如同惡馬,若是不用轡頭牽制著,將會牽連人一同墜入陷坑中。若是被賊劫走了,也就是苦一世。若是五根被賊所劫,那禍害就殃及累世了。禍害甚重,不可不謹慎啊。所以,有智慧的人制約五根,不隨其放縱,如同防備賊,不放縱其奔散。即使不慎放縱,時間也不會長久,奔散之心隨之磨滅。  

這身體五根,心為其主。所以你們,應當好好制約住心。心之可畏,超過毒蛇、惡獸、怨賊。如同大火,四竄而起,一切的比喻都不足以形容其可怕。比如有人,手拿著盛蜜的器具,行動、轉身間輕手輕腳,只是觀注著蜜,卻不見到周圍有深坑;又比如,瘋狂的野像沒有用鉤子束縛它;又比如猿猴遇到樹,翻騰跳躍,樹間往返不下來,難以製約啊。所以應當急速挫敗它,不令其放鬆、奔散。放縱心者,便喪失了善事。如果能夠制伏心於一處,便無事不成。所以,出家人應當勤於精進,折伏你們的心。    

四、節食 你們出家人,受諸般飲食供養,應當如同服藥。無論美味、粗劣,都不要因此進食有所增減。應當知道,飲食只是為了支撐身體,除去飢渴而已。如同蜜蜂採蜜,只是採取其中蜜味,但並不減損花色、香氣。出家人也是這樣,受他人供養,只是為了去除飢渴的煩惱,沒有多餘所求,免得損壞善心。比如有智慧的人,心中有數,牛能夠承受多大的負擔。不會令它負擔過重,以免耗盡了力氣。    

五、戒睡眠 你們出家人,在白天中,要精勤其心修習善法,不要浪費了時間。在初夜,或後夜,也不要荒廢了時間。在中夜誦經,以自我消除休息。不要因為睡眠,空過一生,無所得呀。應當心念‘無常’之火,燃燒諸世間,所以要早求自度,不要貪睡呀。諸多煩惱之賊,常常伺機殺人,甚過怨家。心中安定,才可睡眠,無需自我警惕。  

煩惱的毒蛇,睡在你的心裡。正如同劇毒的蛇,睡在你房間裡。所以應當以持戒之鉤,早早地將其摒除。只有煩惱睡蛇去除了,才可安眠。不除而眠,此人便沒有慚愧感。   羞恥、慚愧之心,在諸莊嚴中,最為第一。慚愧如鐵鉤,能製止人遠離非法。所以當常有羞恥、慚愧之心,不要暫時被他心替代了。若遠離了羞恥、慚愧之心,便失去了諸多功德。有愧之人,擁有善法。沒有羞愧感的人,那和禽獸也就沒什麼區別了。    

六、戒瞋恚 你們出家人,就算有人來將你們節節支解了,也當持守住心,不要動瞋恨。同時,應當護住口舌,不要口出惡言。如果放縱恨怒之心,便妨礙了正道,失去了功德利益。 ‘忍’之德,是苦苦修行持戒所不能及的。

能‘忍’之人,才可名為有力大人。若持戒的出家人,不能歡喜地忍受惡罵毒言,也就如同個飲用甘露的人,並不能算入於正道有智慧的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瞋恚的禍害,能破壞諸善法,並破壞好名聲。今生、後世,人見了,心也不生歡喜。所以應當知道,瞋怒之心,甚過猛火,常當防護,不要令其進入心中。瞋怒的危害,超過盜賊。世俗之人,並非是修行正道的人。若受慾望引誘,無法克制瞋怒之心,還可饒恕。修行正道沒有慾望的出家人,卻心懷瞋恚,甚是不可。比如在清澈、寒冷的雲層中,閃電之後卻起火了,不應該呀。    

七、戒驕慢 你們出家人,當摸摸自己的頭,已經捨棄了美好的穿飾,改穿簡陋的衣服,手執器具,以乞討活命。如果你們見到有這樣場景,卻生起驕傲怠慢之心,當快快消滅。心中增長驕慢,世俗人尚且不合適,何況是出家學道之人。所以為了解脫驕慢,還是降低自身,去乞求施捨吧!    

八、戒諂曲 你們出家人,若心存用曲意的話,去巴結他人,是與正道相違背的,所以應當懷有一顆本質正直的心。應當知道曲意奉承,就是欺騙。入道之人,不可以這樣。所以你們,應當端正其心,以正直為本。    

九、少欲 你們出家人,應當知道。慾望多的人,因為多求利益,所以苦惱也多。慾望少的人,無欲無求,所以沒有此患。直白地告訴你們,應當修習少欲,何況少欲還能生出諸多的功德。少欲之人,不會曲意地巴結他人,以求全他人之意,也同樣不會被身體諸根所牽制。修行少欲的人,心中坦然,沒有憂慮,無所畏懼,遇事有餘,常常滿足。少欲的人,便能得到涅槃。這樣修行的,才名為少欲。    

十、知足 你們出家人,若想脫離諸多苦惱,應當自觀,感到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裕、快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躺臥在地上,也感到安樂。不知足者,雖在天堂中,也不稱心如意。不知足者,雖然富裕也是貧窮。知足之人,雖然貧窮也是富裕。不知足者,常被五欲所牽制,被知足者憐憫。這樣修行的,才名為知足。    

十一、遠離 你們出家人,想要得著寂靜、無為、安樂的,就應當遠離喧鬧,在清閒居所獨處。清靜處世之人,被帝釋諸天,共同敬重。所以應當心舍自己和他人的一切所有,在清閒空地獨處,思考痛苦的根本並滅除它。如果心中樂於思想眾多的事物,就被眾多事物所煩惱。比如一棵大樹,有眾多的鳥飛來集合,樹枝就有乾枯折斷的禍患。被塵世間束縛著,埋沒在眾苦之中,如同年老的大象陷於淤泥中,不能自己出離了。這樣修行的,才名為遠離。    

十二、精進 你們出家人,若勤於精進,則無難事。所以你們應當勤於精進,如同滴水穿石。若修行人的心,屢次懈怠,放棄修行,如同鑽木取火,木材未熱就停息了,雖然想要得到火,卻難以得著。這樣修行的,才名為精進。    

十三、不忘念 你們出家人,雖然心求善知識,也求善知識護助,但卻如同忘了這個念想。若有人不忘記這個念想,那麼諸多煩惱,就不能進入心中。所以你們,應當心中常常持守這個念想。若人忘記了這個念想,就失去了諸多功德。若人念力堅強,那麼即使進入五欲的賊窩中,也不被其所害。如同身披鎧甲衝入敵陣,無所畏懼。這樣修行的,才名為不忘念。  

十四、禪定 你們出家人,若有人能控制住心,心便在定中。因為心在定中,便能知道世間萬像生起、破滅的相狀。所以你們,應當常常精勤修習諸種禪定。若人能夠得定,心就不會散漫。如同愛惜水源的家庭,善於治理堤塘。修行者也是這樣,為了求得智慧水的緣故,要善於修行禪定,不要令其漏失了。這樣修行的,才名為定。  

十五、智慧 你們出家人,如果懷有智慧,就不會有貪著心。常常自我省察,不令自己在正法中有所缺失。這樣,在我所傳授法中,便能得著解脫。若不是這樣做,就不是修行正道的人,也不算是世俗之人,沒有任何名分。真實具有智慧之人,是能度脫老、病、死,大海的堅固船,也是黑暗中的大明燈,一切病者的良藥,砍伐煩惱樹的利斧。所以你們,應當聽聞佛法,思考其中意思,修行智慧以自我受益。若人有智慧的照耀,雖然只是肉眼,也是明見之人。這樣修行的,才名為智慧。     

十六、不戲論 你們出家人,若口出種種戲論之言,心就散亂。雖然出家,也未能得以解脫。所以出家人,應當急速捨離令心散亂的戲論之言。如果你們中有人,想得著寂滅的快樂,只有善於滅除戲論之患。這樣修行的,才名為不戲論。    

十七、自勉 你們出家人,對於諸種功德,應當常常一心修行。捨棄了諸多的放縱,如同離開了怨賊。大悲世尊所說的利益,都已經究竟圓滿了。你們只有勤於修行,或在山間,或在空曠水澤處,或在樹下,或閒時在靜室中,當心中憶念所教授的法,不要忘失了。應當常常自我勉勵,要精進地修行,不要無所作為,白白死去,以致死後懊悔。我就如同良醫,知道病根所在,授予良藥,服或不服,就不是醫生的過錯了。又如同善導師,教導人善道。若人聽後不去行,也不是導師的過錯呀。    

十八、決疑 你們若對於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還有疑問的人,可趕快提出,不要心中有疑問,卻不求解決。這時世尊這般三問,卻沒人提問。為什麼呢?因為眾人已經沒有疑問了。  

這時阿耨樓馱觀察眾心,向佛說道:“世尊!月亮可令其發熱,太陽可令其冷卻,佛所說的四諦之法,也不可改變。佛說的'苦諦'是真實的苦,不可能令其變得快樂。'集諦'是真實的因,更沒有其他的因。若是滅除了苦,就是滅除了因,因為滅除了因,所以果也滅除了。苦滅除之道,唯有真實的真道,沒有其他的道了。世尊!我們這些出家人,對於四諦的道理,全然沒有疑問了。    

十九、眾生得度 在此大眾中,若有未能按法修行的人,見到佛滅度時,必當會心懷悲傷。若是剛剛學習佛法的人,在聽聞佛所說後,也全都立即得以度脫。如同黑夜中見到閃電光芒,立即看見了道路。若是已經按法修行,度脫了生死苦海者,卻也會這樣想到:‘世尊滅度,為何那麼快呢? ’” 阿耨樓馱最後提問時,在場的大眾,是已經全都明白了聖明的四諦道理者。  

世尊,為了堅固這些大眾的信心,以大悲心,再次為大眾說道:“你們出家人,不要心懷悲哀、煩惱。即使我住世一劫時間,彼此相會也終會結束。相會而不分離,終是不可能啊。自己得著利益,也要讓他人得著利益,佛法因此就完善具足了。若我在世久住,也沒有什麼更多益處了。凡應該可以被救度的,或天上或人間,都已經救度了。其中未能救度的,也都已經種下了救度的因緣。   

二十、法身常在 從今以後,我的弟子們,如果能夠如此展轉修行的,便是如來法身常在不滅。所以應當知道,世間都是無常,相會必有分離,不要心懷憂愁煩惱。世間之相就是這樣。應當勤於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光明,滅除諸昏暗愚癡。世間實在是脆弱危險,沒有什麼堅牢之物。我今日滅度,如同除去惡病,這是應當捨棄的罪惡之物,就假設名為身體吧。沉沒在生、老、病、死的大海中,哪裡有智慧的人?能夠滅除這輪迴的身體,就如同殺除怨賊,難道還不歡喜嗎?     

二十一、結論 你們出家人,應當常常一心,勤於追求解脫出離之道。一切世間看似變動或者不變動的鏡像,最終都是敗壞、不安穩的相狀。你們從此以後,將不再聽到我的言語,時間將要過去,我要進入滅度了,這是我的最後教誨。 ”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