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命護航
為生命護航
為生命護航

抗血小板藥物治療

2019/04/17 04:12:38 網誌分類: 生活
17 Apr
          抗血小板藥物能降低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復發風險,但有些患者擔心用藥後的出血風險。事實上,抗血小板藥物會增加出血風險,但發生率普遍不高,且大多是輕微撞瘀及皮下出血,屬於嚴重出血情況只有約1%至2%,所以在平衡效益與風險後確是利多於弊。國際指引建議急性心臟病發及「通波仔」手術後患者都應服用雙抗血小板藥物最少十二個月,而高復發風險的患者更應考慮延長用藥至三年。

          近年研究發現,急性心臟病發患者在病發後數年的復發風險有約一成半至兩成,因而建議復發率高的患者,可考慮延長服用雙抗血小板藥物至三年,進一步降低再次心臟病發及中風的風險。舉例說,若患者服用傳統抗血小板藥物阿士匹靈及新型抗血小板藥P2Y12受體抑制劑,有大型臨牀研究顯示相比只單獨服用阿士匹靈可再有效降低復發風險約15%至20%。

          當然,醫學界開始倡議「個人化」的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意旨在用藥上及服用年期需按病人實際情況而定。就好像現年五十歲的劉先生(化名),他早前因急性心臟病而進行「通波仔」手術,術後亦需服用雙抗血小板藥物,包括阿士匹靈及氯吡格雷。數個月後,他不幸再現急性心臟病發,亦需再「通波仔」。術後,劉先生指他有乖乖用藥及控制風險因素。原來,劉先生對藥物氯吡格雷出現抗藥性,所以減低了保護作用。其後,醫生為他轉用另一隻較新型的P2Y12受體抑制劑,事隔約兩年再無復發。事實上,氯吡格雷(Clopidogrel)於華人社會出現抗藥性的情況並不罕見,因此醫生通常會嘗試了解病人背景及跟病人好好溝通,從而為病人選擇最合適的雙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方案。

          心臟科專科醫生 張誠謙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