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教育

2019/05/01 08:40:11 網誌分類: 宗教
01 May

心靈遠離塵囂,達到「真清」、「真靜」、「清真」之目標,故佛教又稱為「釋教」,「釋」者,「放下」也,也許有人認為因為佛教是由【釋迦牟尼佛】所創,所以才稱為「釋教」,事實上【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期間並無「釋教」之名稱,但其教化之佛法卻有教人「釋放心靈」求得心靈永遠解脫之含意,因此會演變成為「釋教」實天意也,而「佛教」也是後人所說的,因為當時之「佛教」指的是「佛陀的教育」,希望信眾學習佛陀出世之精神,並不是一個具有「教主」、「教義」、「組織」之真正宗教,後來會演變成宗教是後世「佛陀弟子」所為也。 仙佛傳世之經典文字,大部份都需要用心去「參悟」,但各教都當成解釋名詞在翻譯,難怪修道的人很多,悟道的人很少。

宇宙間所有的「大道」,都是修行者用心「悟」出來的,絕不是靠念佛、誦經、作功德、聽道、看善書、拜神明得來的,只唸經「不悟經義」,只聽道「不悟道理」,那是很難「悟道」的,就如同「心經」這部經,一般人會當成「經典」將它供奉在神桌上妥善保管,有空時就拿出來誦唸幾遍,但對心經內容所隱含之「大道理哲」卻一無所知,這不但是糟蹋了這部「寶經」嗎?也誤解了仙佛將心經傳世之本意,「悟道者」一定會將心經當成一條由「心悟」而得道之「路徑」,隨時遵行由「心經」內容所悟出之哲理。 吾人都知道「佛考」是一種考驗,「魔考」難道不是一種考驗嗎,因此對任何一個修行人而言,其實「道場」有兩種不同之型態,一種是「有形道場」,就是類似教堂、佛堂、佛寺、清真寺、道觀、廟宇...之類,另一種就是「無形道場」,也就是「心的試煉」,吾人再想一想既然上帝是無所不在,道也是無所不在,當然就「無處不是道場」,在「佛寺」修的人一定能「成佛」嗎?如果一個修行人可以悟出什麼是「佛考」?什麼又是「魔考」?則離道就越來越近了,「佛考」是在試煉修行人之道心與道功,「魔考」難道不也是在試煉修行人之道心與道功嗎,通過「佛考」可以成佛,難到通過「魔考」就會成魔嗎?因此教堂、佛堂、佛寺、清真寺、道觀、廟宇...之類的「道場」,皆非吾人真正之「道場」,「心的試煉」才是修行人真正的「道場」,在家裡夫婦相處、婆媳問題、兒女管教、與人交往、處理事務...何處不在試煉吾人之心性,又何處不是吾人之道場,「逆境」當成是「魔考」,「順境」就當成「佛考」,如能悟出真正的大道理哲,何時不能「成佛」?何處不能「得道」呢?「成不成佛」或「得不得道」,其實都在「悟」與「不悟」之間,跟在哪一個「道場」修行完全無關。

「得道」則是表面說「得」其實卻「一無所得」,每一個修行人都在「求道」,上教堂聽福音也好,聽法師講解佛法也好,辦法會超渡亡靈也好,其目的都是希望肉身消災解厄,心靈離苦得樂,但是光聽佛法、福音或光辦法會是無法得道的,因為「真道」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要靠自己去「悟」,這也是累世「修道」的人多,而「悟道」的人少之根本原因,世人受了各宗教傳教者之影響,有人認為每日不斷唸經就可以「成佛」,有的人認為捐款蓋寺廟、助印佛書、道書就能「得道」,其實這些說法都是誤解了「道」,宇宙間無處沒有「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與人人相處也有「人間道」,人其實就生活在「大道」之中,道就在吾人日常生活與待人處事之中,須臾不離人也。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