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從數字醫療踏上征途

2019/05/17 15:25:35 網誌分類: 生活
17 May
自主創新,從數字醫療踏上征途

當北方地區的人們還未換下厚厚的外套時,4月底的深圳已讓人們感受到了其“熱情”。和這種熱情相對應的是4月26~29曰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第55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春季博覽會,以“數字醫療與醫院信息化”為主題的本屆醫博會吸引著2000多家中外醫療器械制造企業。醫學影像設備、醫用超聲設備、醫用電子設備、實驗室及臨床檢驗等專業分區中.數字化醫療設備已成為本次展會的主角。尤其是代表本土企業水平的深圳邁瑞公司的 BeneView T8信息監護儀等四大系列產品、北京新奧博為公司的0.45T永磁MRI等多項數字技術產品等更是受到專業觀眾的青睞。

創新準星鎖定數字化

“近年來,我國對醫療器械產業的投入不斷加大。‘九五’期間科技部門在該產業的投入每年只有300萬元左右,但去年,僅科技部在醫療器械新技術開發上的投入就達到了3000萬元。據悉‘十一五’期間科技部門還將有更多、的科技投入。毫無疑問,科技投人的加大將加快醫療器械尤其是數字化醫療設備產業創新步伐。”在與本屆春季博覽會同期舉辦的“數字醫療與衛生信息化高峰論壇”上,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臨床醫學工程分會副主任委員卜綺成對本土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仿制,從建國初期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第二階段從上世紀80年代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主要以中外合資方式進行;自1995年以后進入以自主設計為主,自主創新及其他開發模式并進的第三階段。據了解,去年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的醫療器械產品中,14%是自主創新產品。

卜綺成認為,雖然我國數字醫療產品起步水平與國外差別不大,但目前我國整個醫療器械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表現在:大多數產品開發模式主要是仿制;大多數高端產品的關鍵技術、部件依賴國外;大多數產品發展趨勢跟著國外走;多數產品缺乏專利技術;大部分企業在國際產品技術標準上缺乏發言權。“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我們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時,已經開始把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列入國家中長期規劃之中,發改委和科技部在‘十一五’支持重點中都已把數字化醫療設備列入重點發展項目。”據卜綺成介紹。在中國工程院的“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創新”課題中。醫療裝備制造業的創新已被列為子課題。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創新已踏上陽光大道。

未來之旅并非坦途

正如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楊國忠所說,由于跟市場貼近,企業層面的創新更多關注的是產品創新。數字化設備似乎早已成為眾多企業的創新目標。記者在醫博會現場看到,從CT、磁共振、x射線機、超聲等醫學影像設備,到監護及生化分析儀等,幾乎所有的產品都或多或少地考慮到了醫院信息化的需求,國內外的醫療設備制造商都前瞻性地把數字醫療的概念溶入了產品設計和開發。那么,到底什么是數字醫療?中國的數字醫療建設狀況是否能使這些設備充分發揮作用呢?

據醫學專家的解釋,數字醫療是把當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應用于整個醫療過程的一種新型的現代化醫療方式。它是基于網絡技術、現代計算技術和知識工程,面向社會的、全面的醫療服務和醫療信息系統。其最大特點是把臨床資料信息化,并以醫學圖像的存檔和通訊系統予以核心技術支持。數字醫療不是數字醫療設備的簡單集成。它包含數字化醫療設備、醫院網絡建設、遠程醫療服務系統三個層次。衛生部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高燕婕指出:”近幾年醫療設備的發展速度很快。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醫院信息化的發展。目前100%的大型醫院和50%的中等醫療機構都已開始醫院信息化建設。”但不容忽視的是,在醫院內部信息系統中,不同廠家的設備難以互相兼容,使得醫院投入大量物力、財力建設信息系統,而系統卻不能發揮其應該發揮的作用。醫院與醫院之間、醫院與國家衛生行政部門之間信息脫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字化設備系統性能的發揮。此外,在整個醫療器械產業韻創新過程中,目前還存在著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如國家創新體系尚不完善、研發投人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等。楊國忠強調:“我國的創新環境有待完善,建立有助于學科發展的機制和體制,提高產業的配套能力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雖然在本次醫博會上數字化產品眾多。但也發現。參展新品屬于首次推出或原創性突破技術的卻寥寥無幾。或許正如山東新華醫療副總經理李秀清所說,包括跨國公司在內,大型設備的更新周期比較長,而原創更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以創新保持企業持續發展是每個企業都樂意做的事情。作為國內業界對研發投入十分重視的兩家企業,北京航天中興和深圳邁瑞公司都非常重視企亞創新工作。航天中興總經理于紅林表示:“沒有新產品補充是可怕的,企業沒有創新就不能發展。”他認為,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的創新應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提高技術,一個是降低成本。“在國家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時,降低成本也是創新研究的一部分。”而據深圳邁瑞公司常務副總裁嚴百平介紹,該公司近年來之所以能做到每年推出三四種創新產品,與自身的技術積累和巨大的研發投入是分不開的。邁瑞公司把銷售額的10%投入研發,這在跨國公司中也不多見。以其最新推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首臺全自動五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為例,邁瑞在該產品研發中投入了4000萬元。嚴百平表示:“由于該五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屬于多學科交叉、技術尖端的產品,創新難度比一般產品高出很多。”由此可見。在自主創新過程中,如何平衡研發周期、研發風險和資金投入之間的關系也是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在衛生部“十一五”信息化工作重大建設項目中,電子病歷的開發與應用、建立國家電子疾病監測系統、數字化醫院發展與應用無疑能激活市場對數字化設備的需求潛力。而國家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戰略前移、重心下移”,即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病人心身健康辨別與調控為中心,從以城市大醫院為重心到以社區、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為重心的轉變,也給醫療器械產業帶來更多機遇。但機遇往往也意味著挑戰。資深專家陶祖萊研究員指出:“社區醫學絕不是現代醫學的袖珍版。”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重心下移不是簡單地把城市醫療模式搬到農村。”楊國忠強調:“原來產品是為在醫院里看病開發生產的,現在模式變了,企業該怎么辦?這很值得企業思考。創新也需要一個過程。”

刨新環境需共同創造

國家倡導創新,產業需要創新,企業愿意創新。那么,自主創新的環境、機制、體系又該如何建立或完善呢?政府、企業、學術專家又該如何發揮各自在創新過程的作用呢?

衛生部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主任李幼平認為,政府必須為產業的創新活動提供平臺并弓l導方向,以保證創新工作的開展。如國家應投資進行行業自主創新問題及對策研究;建立集安全性、有效性、實用性于一體的數據庫;研究建設指標體系和方法;研究開發的模式等。作為集成整個體系的創新,政府層面一定要指導方向。她同時對創新課題設置和評價過程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應先查證再查新;二是國家應以注冊保護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和追蹤;三是加強信息和技術咨詢工作。柯達醫療集團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亞太區研發總監張繼武博士則認為,近年來國家在醫療器械行業投入很大,但比較分散。政府部門對國家投入要有長遠打算,對一些重大創新項目應進行長期持續投入。同時資金要集中使用,并建立有效的分配監督機制。對國家投資的項目可進行注冊制管理。據其介紹,跨國公司研發項目一般分為長、中、短期三種。風險高、投資大的長期項目一般跟國家資助的科研院所或工程中心合作,或投資加入合作研發:前景好、風險不大的中期項目則發揮自身工程優勢,投資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技術成熟、工程上可以實現、基本無風險的短期項目則在企業里做,能快出產品見效益。“這種機制可以把資金和風險進行合理分配,并保證在獲取最新技術和發展方向上與當前利益能夠平衡。”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副教授王冀洪建議,在國內成立專門的技術研究所。介于產業和前沿技術之間,一方面,它在關鍵技術的確立和研發中會發揮作用,另一方面,作為一種第三方學術組織,它可以集成企業力量,整合行業資源進行研發。

楊國忠強調:“以企業為創新主體應該落到實處。企業的創新應立足于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創新,而原始創新工作雖然常常由科研院所承擔,但也必須與工業界緊密聯系.同時醫學應早期介入創新,國外相當多的創新源頭是由醫學界根據臨床需求提出來的。因此,醫療器械產業的創新工作必須加強產、學、研、醫相結合。”李幼平認為,企業研發要基于市場的需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分析過去及當前存在的問題,針對現有市場進行創新;二是分析未來趨勢超前設計,主動培育國內國際市場。

針對技術標準,卜綺成呼吁企業要改變等的觀念,“技術標準是企業或行業維護自己權益的重要手段,企業在產品研發之始就必須把標準研究納入進去。”深圳安科公司總經理畢亞雷則提議,行業協會或有關學會應組織企業建立技術標準共享平臺,創新應該是集合所有資源的創新。安科公司愿意把自己的某些影像讀出標準模塊貢獻出來,由學會組織形成國家標準,其它企業可以免費使用。“標準共享不但能給醫院設備兼容提供可能性,也能大大推進產業的創新步伐,必會給行業帶來相當大的變化。”畢亞雷強調。
 
Tag: 糖尿病,生蛇,病毒 感染,勞損,神經線 痛,腳神經痛,糖尿病 原因 症状,糖尿病 足,手腳麻痺刺痛,糖尿 治療,腰酸,手指痛,糖尿病 治癒,五十肩,腰痛,面部 痛,手腕 無力 痺痛,膊頭痛,酸痛,骨痛,痺痛,麻痺,手麻痺,腳麻痺,肩膊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背痛,腕管綜合症,神經病,神經線受壓,numbness,tingling,back pain,糖尿病保健品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