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的硬傷

2019/05/30 04:12:51 網誌分類: 生活
30 May
          英國最近爆出一宗大醜聞:郵局公司總裁收入高過首相,去年加薪百分之七達到七十二萬英鎊,大約是首相的五倍,過去六年薪水加花紅,總收入高達三百七十萬英鎊。

          問題在於郵局公司不是私人企業,而是一家國企,如果是私人企業,總裁年收入多少,是市場決定,但郵局公司總裁的薪水惹公憤,因為「國企」的高層,坐享國家之利,又不必承擔代價。

          早在二○○六年英國郵局公司便大幅虧損上億英鎊,幾乎將政府津貼全部花光,郵局公司下令關閉兩千五百家分局,頓時民怨沸騰。

          郵局公司六年來收入不增反減,虧損一億多英鎊,上千家郵局面臨關閉,總裁不必承擔責任,反而享受鉅額花紅。幾年前郵局公司爆出重大網絡安全漏洞,總裁也沒有掉一根汗毛,更加獲頒騎士勳章。

          郵局本來是公共服務,有四百多年歷史英國的皇家郵政,即使在戴卓爾夫人大刀闊斧改革時期,也沒有私有化,這就是底線問題。但是從二○○○年開始,這條底線不復存在,連皇家郵政也變成私人公司。英國郵局公司更不必說,各種金融服務,譬如儲蓄、保險、信用卡、貸款、按揭、外幣兌換等,甚至橫跨電訊業,涉足寬頻和電話,還包攬重要文件服務,譬如辦理護照和駕駛執照。

          換言之,郵局公司其實是一條全國經濟動脈,郵局公司總裁比首相薪水高出幾倍,純以管轄範圍而論,其實不足為奇。

          問題是郵局是不是應該企業化?為了賺錢營利,必然要挖空心思,藉着本身網絡之便,到處拓展商機,已經成為無法避免的商業本能。英國郵局公司的業務範圍,有許多和私人企業重合之處,成為與民爭利的典型,即使每一個小股東有份分紅,但代價是小地方的郵局被關閉,不會上網的人被拒諸門外,中小型私人公司被擠出市場。

          郵局公司總裁為人詬病,因為上任之後,所謂大刀闊斧精簡機構,無非是關閉人口稀少的鄉村郵局,便能在帳面上獲利,算是哪一門商業奇才?到這個地步,郵局公司還掛着郵局之名,看起來有點荒誕。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