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曾
master曾
master曾

299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2019/05/31 09:53:05 網誌分類: 教育
31 May

 master曾

299頭條日報網站【普通話與廣東話口語對譯】

我們的目標:

1引導香港人用規範化的語法講「地道」的普通話。

2恊助新移民學習講「地道」的廣東話。

https://www.facebook.com/tsangmaster9449/mastertsang

http://mastertsang1.com/中國語文知識歡迎下載五星級官方網站

https://mastertsang.blogspot.hk/2013/08/2  更多中國語文知識谷歌

https://blog.stheadline.com/頭條日報頭條網master

 

(4851)普通話說: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jī bù kě shī,shī bù zài lái)

解說: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是成語,意思是時機難得,必需抓緊。

失:錯過。

出處1《史記·淮陰侯列傳》:「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出處2《舊五代史·晉書·安重榮傳》:「仰認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難以違拒,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執輸行頭,慘過敗家

粵語有云:「執輸行頭慘過敗家」,有好處就要趁早領,不拿白不拿啊。

 

(4852)普通話說:礙手礙腳(ài shǒu ài jiǎo)

解說:

礙手礙腳是成語,意思是妨礙別人做事。

出處1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三十二卷:「後邊有些嫌忌起來,礙手礙腳,到底不妙。」

出處2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寶釵因說道:「咱們別在這裡礙手礙腳。說著,和寶玉等便往迎春房中來。」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窒頭窒勢

 

(4853)普通話說:半桶水(bàn tǒng shuǐ)

解說:

半桶水是方言,出自廣西,原意由半桶屎演變而來,因為半桶屎比較粗俗,所以演變成半桶水,有不聰明或者學藝不精的意思。

原意是一桶水只有半桶深度,並沒有全滿,比喻功夫還不到家。

形容對於某事物會一些,但不精通,不能很熟練掌握。

例如:這個人是個半桶水(笨);這個人的英語只是半桶水,根本不能和老外口語交流。

形容在某方面的技能表現一般般,有點「低不成高不就」的感覺,這個時候就被比喻成半桶水!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周身刀冇張利

比喻懂得的東西不少;可是沒有一門擅長。

 

(4854)普通話說:雲開霧散(yún kāi wù sàn)

解說:

雲開霧散是成語,指撥開雲霧;形容天氣由陰暗轉為明朗,現出太陽。

比喻送走黑暗重見光明。又比喻疑團解開;心情舒暢。

常用以比喻怨憤、疑慮得以消除。

出處1宋·陶佃《王君儀》詩:「雲開霧散卻晴霽,清風淅淅無纖塵。」

出處2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文益禪師》:「雲開見日時如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一天都光曬

(意思是度過危機,大快人心。)

 

(4855)普通話說:包打天下(bāo dǎ tiān xià)

解說:

包打天下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包攬打天下的重任,比喻由個人或少數人包辦代替,不放手讓其他人幹。

包:承擔全部任務,負責完成。將打天下的整個任務承擔下來。常指人逞強爭勝。

出處《求是》1996年第17期「這類機構並不影響各個公司、企業實施光彩事業項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萬大事有我

(意思是願意承擔一切責任或義務,就是天塌下來我也能頂住)

 

(4856)普通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jīn wú zú chì rén wú wán rén)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成語,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

足赤:足金,純金。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

出處宋·戴復古《寄興》:「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針冇兩頭利

(針只有一頭尖,比喻事物總不能十全十美。)

 

(4857)普通話說:老牛破車(lǎo niú pò chē)

解說:

老牛破車是成語,形容人做事就像老牛拉破車,慢慢吞吞,不講究效率。

也比喻年老體衰,勉強應付某事。

出處《宋書·顏延之傳》:「常乘贏牛笨車;逢峻鹵簿;即屏往道側。」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隔夜油炸鬼

(形容人沒朝氣,做事沒力度)

 

(4858)普通話說:一語道破(yī yǔ dào pò)

解說:

一語道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一句話就說穿了。

道:說;破:揭穿。一句話就說穿了。

出處清·戲確《與張考夫書》:「自唐虞至戰國二千餘年,聖人相傳心法,一語道破。」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回:「不料包公心中所思主見,公孫策一言道破,不覺歡喜,道:似如此之奈何?」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畫公仔畫出腸

(意思是畫人像圖畫把腸子都畫出來,比喻說得太露骨,把忌諱的,沒必要說的都說出來了。比喻說話露骨,大家一想就明白的內容也明明白白地說出來了)。

 

(4859)普通話說:誇誇其談(kuā kuā qí tán)

解說:

誇誇其談是漢語成語,意思是浮誇空泛地大發議論。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進了書房門,聽見楊執中在內誇誇而談,知道是他已來了,進去作揖同,同坐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牙擦擦

(意思是自負不凡)

 

(4860)普通話說:落湯螃蟹(luò tāng páng xiè)

解說:

落湯螃蟹是成語,意思是落在熱水裡的螃蟹一般沒命地逃跑。形容手忙腳亂的狼狽樣子。

湯:熱水。

出處1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九:「一似落湯螃蟹,手腳忙亂。」

出處2清·翟灝《通俗編·禽魚》「忽一日眼光落地,莫似落湯螃蟹,手忙腳亂。」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走夾唔唞

 

(4861)普通話說:慢騰騰(màn téng téng)

解說:

亦作「慢滕滕」。「慢吞吞」;形容緩慢,形容幹活不麻利,沒有力氣。

出處1宋周邦彥《紅窗迥》詞「情性兒,慢騰騰地,惱得人又醉。」

出處2《朱子語類》卷一二一:「看公來此,逐日只是相對默坐無言,恁地慢滕滕,如何做事!」

出處3冰心《張嫂》:「我從樓上下來,催促了幾遍,他才慢騰騰的挑起桶兒出去。」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姐手姐腳

 

(4862)普通話說:趁水和泥(chèn shuǐ huò ní)

解說:

趁水和泥是成語,意思是利用現成的水來攪泥。比喻乘機行事,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這母貨不早不晚,來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熱打鐵,捎帶著把她收拾啦吧。」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借啲意

 

(4863)普通話說:問牛知馬(wèn yáng zhī mǎ)

解說:

問牛知馬是成語,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

出處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問牛知馬,鉤距兼設。」

【鉤距:古代的一種兵器】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話頭醒尾

(領悟力強,一說就明白)

 

(4864)普通話說:心照不宣(xīn zhào bù xuān)

解說:

心照不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彼此心裡明白,而不公開說出來。

也指互相之間明白或共同認可一件事物,做出相同的判斷。

同時,對方心中所想所希望的予以回應,而無需對方提醒。

出處1茅盾《子夜》:「十一哦,哦,那算是我多說了,你是老門檻,我們心照不宣~,是不是!」

出處2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 ·隱士》:「明白這一點,對於所謂“隱士”也就毫不詫異了,心照不宣心照不宣,彼此都省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雞食放光蟲,心知肚明

(心裏明白,雞吃下熒火蟲,蟲子在雞的肚子裏發光。)

 

(4865)普通話說:捉風捕影(zhuō fēng bǔ yǐng)

解說:

捉風捕影是成語,形容虛幻無實或無根據地臆測。

比喻說話做事根據不可靠的傳聞或表面現象。

出處1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是事如捉風捕影,杳無實證,又不可刑求。斷離斷合,皆難保不誤。」

出處2清· 李百川《綠野仙踪》第六回:「捉風捕影逃將去,半神半鬼半人。」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生草藥,罨得就罨

(意思是瞎說。“罨” “敷、捂”的意思,貼膏藥,粵語說“罨膏藥”;粵語“噏”是說話的意思,音同“罨”,罨得就罨,意思就是噏得就噏,隨便亂說)。

 

(4866)普通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解說:

情人眼裡出西施是一個成語,比喻由於有感情,不論對方如何都覺得對方無處不美。

情人眼裡之所以出西施是因為他們是用心看人、用心愛人,用心疼人,而不是膚淺的用眼。

因為有愛,你會放大她所有的優點,忽略她的缺點。

當你把最愛的人放在心裡的時候,她早已超越了西施和女神的級別,因為你無法用粗俗的詞彙來形容她的美麗。她會如同心跳、呼吸一般,在你心中如影隨形,心照不宣。

出處1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五回:「他眼也不轉看著元娘,越看越有趣,正是情人眼裡出西施。」

出處2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情人眼裡出西施的下一句,應為西施眼裡出英雄。」: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各花入各眼

 

(4867)普通話說:因時制宜(yīn shí zhì yí)

解說:

因時制宜是成語,意思是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採取適當的措施。

出處1《淮南子·氾論訓》:「器械者,因時變而制宜適也。」

出處2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一回:「除了幾處通商口岸,稍能因時制宜,欺侮十八行省,那一處不是執迷不化,捍格不通呢?」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風唔好使盡𢃇

究竟「有風使盡𢃇」抑或「有風唔好使盡𢃇」?

有風駛盡𢃇(比喻在得勢的時候仗勢淩人,不留情面) ;「𢃇」是「帆」的一種叫法;

這是過去船家的兩種駛船智慧—「有風使盡𢃇」是順風來時帆盡揚;「有風唔好使盡𢃇」則是縱使順風來時,帆也不可盡揚。

如何取捨,筆者有如下的建議:

順風不常有,來時就不應有所猶豫,立刻全數起帆,否則錯失良機。

這個舉動相當「進取」,可凡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去盡便須承擔一定風險,但不行又好像「保守」了點。

為此,航行中要不時留意風雲色變,適時「收」帆,在「風頭」吃盡的同時又可舒緩翻船的危機。換句話說,可盡卻不可盡到底。

有風使盡𢃇」與「有風唔好使盡𢃇」亦是兩種做人處事的態度。前者比喻形勢有利時便放手大幹;後者則比喻形勢有利時也須留有餘地。

 

(4868)普通話說:虎頭蛇尾(hǔ tóu shé wěi)

解說:

虎頭蛇尾是漢語成語,釋義為頭大如虎,尾細如蛇。

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後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做事不始終如一。

現在多指做事馬虎不認真。

出處元· 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這廝敢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有頭威冇尾陣

 

(4869)普通話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解說: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

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後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經過考證:東隅為鄭州,桑榆為開封。東隅亦指早晨,桑榆亦指黃昏。

出處南朝宋· 範曄《後漢書 ·卷十七· 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勳。」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終須有日龍穿鳳

原句:寧欺白鬚公,莫欺少年窮,終須有日龍穿鳳,唔信一世褲穿窿。

意思是:寧可看不起沒錢的白頭老翁也不要看不起貧窮的年輕人,因為少年人前途不可限量。少年人如果努力遲早有天會飛黃騰達的,就不相信一輩子總是穿著有破洞的褲子。

 

(4870)普通話說:措手不及(cuò shǒu bù jí)

解說:

措手不及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事情突然出意外,著手處理已來不及應付。

措手:著手處理;應付;不及:來不及。

出處1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林沖看他步已亂了,被林沖把棒從地下一跳,洪教頭措手不及,就那一跳裡,和身一轉,那棒直掃著洪教頭膁兒骨上。」

出處2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廣東話應該這樣說:楋手唔成勢

(意思是手忙腳亂。)

五星級語文工作室官方網站

http://mastertsang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