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版童話的美國夢

2019/06/06 04:12:54 網誌分類: 生活
06 Jun
          迪士尼翻拍九十年代經典卡通片《阿拉丁》,改成真人版,由黑人巨星韋史密夫扮演燈神,全球大賣。

          《阿拉丁》之前,尚有《仙履奇緣》、《美女與野獸》,都是由經典卡通片改編的成功紀錄,證明荷里活的「夢工廠」,絕非浪得虛名。

          翻拍真人版童話,關鍵字是夢幻,是對畫面特技、場面佈景、美術服裝,俱是對想像力、執行力的重大考驗。任何一環缺失,夢幻就大打折扣。

          真人版童話電影的最大挑戰在於製作,但製作恰好是荷里活最具實力之處,創作滿足全世界口味的童話,迪士尼是最有經驗的品牌。

          但迪士尼童話的另一大實力,是以電影宣揚美國文化,灌輸價值觀,《阿拉丁》也不例外,雖然背景是阿拉伯文化的「一千零一夜」,男女主角俱非白種人,核心還是如假包換的美國價值。

          譬如女主角茉莉公主,才貌雙全,獨立自主,勇敢追求愛情,最後天降大任,由父親認可,繼任為最高統治者,這幾處改編,已經和原著相去甚遠,顯然是迎合當今美國的女權潮流,甚至有可能是藉機在精神上安撫許多選民,幫他們在夢幻世界裏達成「女總統」的心願。這一次,美國的左派知識份子,並沒有跳出來質問迪士尼是否尊重原著的傳統文化。

          童話便是夢想的表達,人類生來就喜歡做夢,即使一貫服從強權的順民,午夜夢醒時份,恐怕也不能否認自己內心萌生一絲反抗的夢想,因而千方百計將子孫後代送往自由的國土,因而童話代代流傳,迪士尼童話更加超越國界,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能引發共鳴。

          電影《阿拉丁》的服裝色彩,其實十分印度,尤其是其中的歌舞片段,顯然是對波里活的致敬,吸收外來文化,為自己所用,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海納百川。但核心主題萬變不離其宗,只兩個字:自由。

          公主抗拒深宮的封閉環境,為自己發聲,愛上窮小子,都是自由意志的表現。阿拉丁因為貧賤自卑,一度冒充王子,最終還是選擇誠實,擺脫內心的枷鎖。燈神雖然神力無邊,幾乎無所不能,卻必須困在神燈內,唯一的心願依然是做個自由人。

          《阿拉丁》的劇情雖然眾所周知,但善良、真誠,忠於友誼,夢想自由的訊息,依然是人心所向,迪士尼的所謂霸權,不是沒有道理的。

        陶傑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