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占有土地到流亡

2019/06/09 11:28:32 網誌分類: 耶穌在印度
09 Jun

從占有土地到流亡

摩西死後,以色列的十二個部族於公元前十三世紀在約 書亞的帶領下逐漸佔領了迦南,用抽籤的辦法將土地瓜分 了。他們在150年的時間裡,完成了土地佔有,並適應了新環境。底波拉凱歌(《士師記》 5,8)中提到以色列人各部族共約4萬人。他們由嚴厲的獨裁者---士師們按照摩西製定的律法來領導。然而,士師們的權力未能延續到將那些不安分守己的游牧民變成一個團結統一的民族。以色列人需要一位對他們實行強權統治的帝王。最後一位士師撒母耳終於在公元前十一世紀末立掃羅為國王。但是在國王大衛統治下(約公元前十世紀上半葉) ,以色列才最終成為一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統一國家。在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的領導修建了著名的聖殿。

所羅門以其出眾的智慧贏得了世界範圍的名望。聖經中下,有關他的事蹟的描寫肯定是在他死後產生的。他獲得智慧應歸功於哪些導師呢?可惜,有關這方面的史料沒有流傳下來。

H.P.布拉瓦茨基在她的著作《埃西揭去面紗》 中論及所羅門時寫道: “由於法術高超而被後世稱頌的所羅門,在印度從師於推羅王希蘭,或許還有示巴,因而獲得知識(參見史學家約瑟夫斯·弗拉維烏斯的著作《古代史》第8卷第2章5節) 。通常以‘所羅門鏡,聞名的光環也來自印度。由於這個光環能夠降伏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因而它在古老的民間傳說中倍受讚美,'接著,布拉瓦茨基引用了馬蒂爾博士所著的《博愛之邦》一書中有關特拉万科爾自然歷史的一章:一件完全奇怪的事情與這只可以對《聖經》作出歷史說明的飛禽(孔雀)的名字緊密相連。所羅門王派了一個船隊前往塔爾希什,三年後滿載 “金銀、象牙、猿猴和孔雀”返回(《列王紀上》 10,22) 。

希伯來聖經稱孔雀為“託基” (tukki) ,因為所羅門王將這種美麗的飛禽引進猶太之時,猶太人自然還沒有相應的名稱,因此毫無疑問, “tukki"就是古泰米爾語(印度南方一種語言)的詞彙“toki",意即孔雀。希伯來語稱猿猴為“koph" ,印地語叫"kaphi" ,印度南方盛產象牙,黃金產地廣泛分佈分布於西海岸各河流中。因此,塔爾希什無疑位於印度西海岸,而且所羅門的船只屬於古代“東印度商船隊” 。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補充一點,除了“金銀、猿猴、象牙和孔雀”外,所羅門王和他的老朋友希蘭從印度還帶來了其它東西,“法術”和全部“智慧"。

據《列王記》載,所羅門將20座城池饋贈給推羅王希 蘭,其中有從前隸屬印度大帝國的迦步勒。

在斯利那加城上方的一座山上,有一所名叫“塔克特---伊---蘇來曼” (意即所羅門的御座)的寺廟,根據一塊碑文記載,這座“新廟”是公元78年由克什米爾王戈帕達塔(又名戈帕南達)在殘破的古廟基礎上修復起來的。這則傳說表明,所羅門到過這個地方(克什米爾) ,而且還打通了“ 巴雷莫列”山,為迄今尚存的達爾湖開闢了一條水的通路,他還修建了那座名叫塔克特---伊---蘇來曼的小廟。它至今仍叫所羅門的御座。

在穆斯林居民中間,克什米爾至今仍以“博基-蘇來曼 ” (所羅門的花園)這個名字而著。

所羅門約在公元前930年去世。他的兒子羅波安繼位。

他剛登上寶座,就橫徵暴斂,於是便爆發了由前大臣耶羅波安領導的反對王室的動亂。這次動亂導致北方十個部族宣布獨立,王國分裂成兩部分。北方十個部族擁戴耶羅波安為君主,並稱他們的國家為以色列王國。生活在南方的兩個部族仍由大衛家族統治,稱之為猶太王國。兩個敵對的兄弟國家並存達250多年之久。在希伯來人定居後的大約400年間,這個民族增至30萬人。在所謂國王統治時期,兩個國家始終未能對付內亂和戰勝曾遭受他們吞併的鄰國的進攻。在耶胡王朝(公元前845一公元前747)以後,以色列被以國王薩爾貢二世為首的亞述人佔領達3年之久,最後,他們的首都撒馬利亞淪陷,國家滅亡(公元前722年) 。而猶太國作為納貢的藩屬國繼續存在了100多年,直到後來巴比倫國王尼布甲 尼撒佔領耶路撒冷,並於公元前587年摧毀該城為止。這就意味著猶太國的覆滅。征服者以暴力趕走猶太國居民。在尼布甲尼撒把組成南方猶太王國的猶太和本哲明兩個部族驅趕到巴比倫之前,他們沒有遭受攻擊。在這些被趕走的人中,將近有一半人過了50年的流亡生活,於公元前535年波斯王居魯士二世統治時,又返回到他們的家園。

比他們早130年被驅逐的北方以色列國的流亡者的境況則完全不同。被亞述人驅逐的十個部族,即整個居民人數的絕大部分向東方遷徙,留下的人再也沒有得到他們的音訊。

“從此以後,以色列人就被趕出家園,直到今天. ”他們作為以色列人的失散的十個部族“載入史冊” ,而且這幾千人至今仍被認為是失踪了,找不到了。但許多無可辯駁的證據卻表明,這些“失散的以色列人”的大部分在經過幾百年的政治動亂和無家可歸的流浪生活之後,終於到達預言的“應許之地”和平與寧靜,繁衍生息到今天---“父母之邦”即印度北方。他們在那裡找到了和平與寧靜,繁衍生息到今天。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