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孩子們

2019/06/09 14:22:09 網誌分類: 耶穌在印度
09 Jun

以色列的孩子們

大洪水發生在克什米爾

按照《聖經》的年代順序,亞伯拉罕是挪亞的嫡親盾裔,神的選民。他得天獨厚,攜帶家小在大洪水中倖免於難。

聖經故事並沒有提到亞伯拉罕之父的出身,只局限於上至挪亞的人類譜系和一場大洪水的自然現象。實際上,考古學家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烏爾地區進行發掘時,發現了2.3米厚的粘土沉積層。他們在土層上下均找到了殘片。但是 這次發現只說明烏爾地區曾經發生過一場地區性的水災。來自尼尼微的楔形文字文獻記述了這場災難的過程“然後全人類都變成了泥土。

陸地被沖刷得像屋頂一樣平坦。 "人們認為這個粘土層是《聖經》上描寫的大洪水的證據,如果考古學家不曾將這次大洪水的發生年代確定在公元前4000年前後的話,那麼這個“證據"也就會被編進聖經故事,而且還不會出現情節不協調的情況。但是,在這個時期,閃米特游牧部落肯定尚未到達兩河流域。所以,他們是這場大洪水的見證人和倖免者的說法站不住腳。《聖經》所講的大洪水一定是另外一次大洪水。

“大洪水”是各民族共有的神話傳說題材。在我們的地球上曾出現過許多次冰河期,肯定同樣也由於各種原因,發生了許多次無法想像的大洪水。

本世紀初,在尼尼微的史前圖書館遺址中發現了一批陶土碑文。這是一部用楔形文字書寫的蘇美爾人 的《吉爾伽美甚史詩》,其中寫道,英雄烏特納皮施廷倖免於洪水。他就是蘇美爾人的挪亞。史詩將大洪水描寫成神的專橫行徑,史詩也描寫了一個人禀承神旨建造了一條船,因而在一場洗劫了周圍一切生靈的洪水中倖免於難。

亞歷山大·馮·洪堡曾提到秘魯人也有同樣的傳說。甚至在波利尼西亞島嶼地區流傳的一個洪水故事所描寫的一位倖免於難的英雄也叫挪亞。全世界有250多個描寫大洪水的傳說。聖經故事描寫的究竟是哪一次大洪水呢?

印度《吠陀》肯定是了解人類歷史的最古老的文獻,所以其中描寫大洪水的故事自然就被認為是最早的了。在印度的典籍中,大洪水似乎只是被看作一種傳說,而且沒有被 奉為神聖的事件。《摩訶婆羅多》 (長篇史詩)對洪水作了如下捕寫:按照主的預言,大地上住了人,亞當和夏娃很快就繁衍了後代。他們漸漸地彼此懷有惡意,以至於再也不能和睦相處。他們忘記了神及其希望,甚至還反對神。這時,主(婆羅門)決心懲罰他的子民,而且要使倖存者和他們的後代能引以為訓。他在人類中找出他認為最值得拯救的人,使人類不致滅絕。他選擇了魏瓦斯瓦塔, 將自己的意志告訴他。魏瓦斯瓦塔救了一條小魚,以後魚作為“神的化身” ,在神聖的維林河變成毗瑟拏。魚告誡這位公正的人,大地行將塌陷,而且所有居住在上面的生靈一定會滅亡。於是, 以魚形出現的毗瑟拏命令魏瓦斯瓦塔造一條能攜帶他的全家的船。大船造好了後,魏瓦斯瓦塔便攜帶全家、各種植物種子和每種動物各一對上了船,這時,開始下大雨,河水漫過堤岸。一條頭上長角的大魚立即游到船頭,聖人便將一根繩索栓在大魚的角上。於是, 魚牽引著船隱地穿過驚濤駭浪,使船上所有的人平安地抵達喜馬拉雅山峰(參見《創世紀》6)。

洪水氾濫延續的天數正好與摩西所講的數字(40天)相符。

解釋“Sint"一詞的來源確有一些困難。今天,正式的教義認為,這個詞在古高地德語中意即“大洪水”,後來又 演變為“ Sundflut" (即Sindflut,《聖經》上所說的大洪水)---這種解釋牽強附會!

然而,確有一種更明確、更貼切的解釋: "Sindh"就是印度河的古名,整個印度次大陸因這條大河而得名。古時候,印度曾是一個疆界越過眾所周知的現今地理界線的國家。那時,它的西部邊境包括今天的伊朗。從西面看,信德---印度河是印度最大的河流,必須設法橫跨這條河流,才能到達印度。印度河從北向南流經今天的巴基斯坦,在一個巨大的三角洲注入阿拉伯海。所謂亞伯拉罕出生的大河彼岸完全有可能是指印度河彼岸(參見《約書亞記》 24, 2-3) , 印度河是切斷印度與西方聯繫的天然封鎖線。

今天,信德(Sindh)也是巴基斯坦東南部的、位於印度河谷的一個省的名稱(首府卡拉奇) ,與之接壤的是印度的五河之邦(旁遮普)。信德省的面積為14萬平方公里。因 為印度河經常氾濫,所以這裡的土壤相當肥沃。

印度北方的克什米爾還有一條名叫親德(Sindh)的河流。雖然這條小河比印度河小得多,但是從解釋“Sintflut"(大洪水)這個概念的角度看,它卻具有同樣的重要性。辛 德河從斯利那加市北面流經那個從尼波山上一眼就可望到的地區。摩西在臨終前還從這座山上眺望了樂園的情景。辛德河發源於阿馬納斯石窟附近。在每年8月的望月之夜,都有無數香客成群結隊前來朝拜。據傳,印度神濕婆在這裡向他的妻子雪山神女透露了創世的秘密,如果人們順河谷而下,步行3天,便來到一處高度仍為2600米的地方-索那烏爾格,這就是“金色的草場” 。諾托維奇曾穿過這片草場,翻越海拔3500米高的佐吉山口,到達拉達克。從索那馬爾格出發,公路沿河而行, 一直通往相距84公里的斯利那加,沿途有的地方還使用古老的木橋。路旁分佈著許多小村莊,周圍生長著綠油油的牧草以及杏樹、梨樹和蘋果樹。

雕刻精巧的窗框和裝飾不凡的木屋頂證明這是一個富庶的地區。越接近斯利那加,那些地勢較低的谷地就越肥沃。過了坎甘,河谷便向兩旁展寬,種植稻子和玉米的梯田一直延伸到辛德河左岸的甘達巴爾。

克什米爾就像一座獨立的伊甸園。大片的沼澤地和水洩的大湖泊證明這裡顯然在很久以前發生過一場巨大洪水。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