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國家應該以「民」為主嗎?

2019/06/12 21:01:48 網誌分類: 政治
12 Jun

治理國家應該以「民」為主嗎?

    何謂「民主」?所謂的民主係指一個國家的主權屬於全體的人民所有或是有關眾人事務之政策決定係依照多數人的意見為意見來處理,而「民主國家」則是指這個國家之政體是屬於「民主政體」,古聖賢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也是這個意思,尚書有云:「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老子亦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的心為心」,這些聖賢們所說的話都強調治理國家要以「民」為主,但是治理國家真的應該以「民」為主嗎?這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何謂「民」,民者係指沒有做官的人,但現在很多當政務官的人因為隨著政權的輪替常常當官沒幾年很快就又變成老百姓了,而一般基層單位的事務官很多人也都自認為他是一個「小老百姓」,因此要明確區分官或民的界線其實也很模糊,在這個民主時代裡很多的官是來自於通過國家考試的人民,而又很多的民是由官退休而轉成為民的。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中其實都是由許多不同政治理念或不同生活需求的人民所組合而成的,而在這些不同環境背景的人民之中更有許多的人政治理念和生活需求是完全對立的,也就是說政府的任何政策,只要是順了「姑情」一定會逆了「嫂意」,因此任何人民做「主」其實結果都是差不多的,一定有半數的人贊成或半數的人反對,更何況每一個民都有不同程度的「貪念」,而很多具有貪念的「民」又為了奪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等方面之龐大利益,又紛紛的組成公會、社團、黨派以操控這些利益,因此造成了目前社會各國的紛擾不安,許多的政黨假藉為民服務之口號,到處亂花預算以服務特定的選民,也有的執政黨候選人亂開政治支票,以騙取人民的選票,因此「民」這個字其實只是政治黨派或利益團體利用的工具,並無作「主」的條件,執政黨策劃一些為自己私利的政策也可以說是為了「人民」,而在野黨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可以用「人民的需求」、「一切為人民」等口號來掩飾而發動抗爭,長此以往「人民」這個名稱反而是社會與國家動亂的源頭,多數的人民認為政府不應該收稅,難道政府就不收稅了嗎?多數的人民認為民眾沒有服兵役的義務,難道政府就不徵兵或募兵保衛國家了嗎?多少的政客假「人民」或「民主」之名義在做傷天害理的事,難道百姓不知道嗎?因此治理國家絕不能以「民」為主,因為以「民」為主正是各國動亂的根源。

    治國如果不能以「民」為主,那麼應該以什麼為主呢?當然要以「道」為主才能使國家、社會長治久安,「道」就是不偏不倚、公正無私、大慈大悲、至公至正、至道至德,如果治國的人心不偏,又怎麼會制訂圖利執政黨的政策呢?沒有圖利執政黨的政策,反對黨又何需假藉「人民」的名義去抗爭呢?如果以「道」來施政,又如何會有廢除死刑、廢除集會遊行法、廢除刑法一○○條之爭議呢?因為人人都有貪念所以才不能以「民」為主,也唯有以「道」為主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

    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倫理」,如果治國的人違反了天地間自然之哲理那就是「逆天」,逆天就會遭到天譴,百姓的貪念自古即有於今尤烈,這都是歷朝歷代的國家元首、執政團隊不依「道」施政之結果,看到百性的抗爭便以一些「小利」來堵百姓的嘴,然後自以為已經國泰民安,就繼續貪污舞弊,因此百姓又抗爭,國家元首或執政團隊又再施「小惠」,形成惡性循環,很多人誤以為只有當「官」的人才會貪,他們不曉得當「民」更貪,當官是因為有「權」有「勢」所以才有機為藉勢藉端找機會來貪,而百姓則是沒權沒勢但卻勾結當官的或利用官員的怠惰機會來貪,佔用山坡地、河川地、海灘地、公有地或公有財物那不是貪是什麼?找機會抗爭向政府機關要「錢」,那不是貪又是什麼?勢力越大的人民團體越貪,尤其政黨、社團、工會等人民團體更是找機會挖走人民的血汗錢,所以治國一定不能以「民」為主,一定要以「道」為主,否則社會、國家就會越來越亂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