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巴士的點評

如何令高考16分的孩子變成24分

2019/07/13 04:12:41 網誌分類: 生活
13 Jul
          高考DSE又放榜,放榜之後媒體上充斥著狀元的訪問。有朋友是一位兩名孩子的家長,看完新聞後很氣憤地對我說,為甚麼傳媒訪問狀元,問的都是政治,他想知道狀元讀書的心得,都不得要領。我說:「這個問題我也答不到你,或許這叫泛政治化吧?」

          有時,我甚至覺得,狀元講讀書心得,可能也有點離地,因為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學生都沒有想過自己有機會做到狀元。比較貼地的是中五學生如何從校內預估成績十六分,能夠在一年之內變成高考成績二十四分。這些信息對中五以下的中學生和家長可能會比較有用。

          現今由於高考學生人數不斷減少,大學的收生水平亦不斷降低,基本上,如果考到二十二分,已經可以報到比較好的學系。我接觸過幾個真實例子,都是我朋友或者親戚的孩子,他們在一年的時間內開竅,由原本預估的十幾分跳到二十幾分,成功入讀心儀的大學學科。

          學生知衰開竅後,想努力從後趕上,主要有幾個關鍵。

          第一,定好目標,取法乎上。學生首先要選定心儀的大學學科作為目標,而且不能夠把目標分數定得剛剛好,最少要拉高一檔以上。這是我中學老師教我的,她說:「取法乎上,而僅得乎中。」即是說,我們很多時候希望做到上等的成績,但結果只能夠做到中等的成績;當然,如果你目標是中等,最後大多只會得到下等。用現代語言,就是事情要有buffer,預了會撻Q,不能不把目標定高一些。我有朋友L君的孩子想進入科大的工商管理系,該系的平均收生要二十二分,而他中五校內評核成績是十六分,照這個走勢,他一定入不到科大工管系,他只好以目標為本,重整策略,因應該學系要求,由於科大對數學等科目會加分,他便放棄地理等一、兩科雜科,集中力量催谷數學及經濟兩科。結果兩科都拿到五星,拉高了整體分數,最後拿到二十四分,超過了工管系的入學要求。所以,認清目標,定出實踐方案,相當重要。

          第二是雙倍努力。一般中學生都會有一點hea,尤其是男孩子愛打機,一天溫習三、四小時也嫌多,把時間都花在打機上,到中四、中五,可能也是這樣,溫習時間太少。我們每天睡八小時,清醒時間十六小時,扣除吃飯休息的時間,每天餘下約十二小時。中六是最後的作戰時候,每天溫習四小時和溫習十二小時,便有八小時的差別,一個月便相差二百四十小時,一年則相差二千九百二十小時,即使計一半都有一千四百六十小時,以六科計每科可讀多二百四十三小時,這個時間足以令到每科成績最少可以拉高一級,甚至兩級。一名每天溫習四小時的學生,成績有十六分,若中五暑假開始每天溫習十二小時,捱大半年,每科拉高一分,就可以由十六分跳升至二十二分。在最後一年迫自己專注溫習相當重要,因為辛苦一年總好過以後一世都要捱。值得一提的是,上述L君的孩子,自小專注力不足,有學習障礙,每天溫習超過兩小時便會感到頭痛。他求助精神科醫生,以藥物紓緩症狀。他在中六那年,每天堅持溫習八至十二小時,以倍於平常人的努力去達到這個要求。他最後成功達標,精神比一般的孩子精神更可嘉。

          第三是操練,特別是操練以前的試卷。我與專門培訓五星狀元的老師和狀元談過,他們對攞分的心得是這樣:一般而言,一科比較有興趣,又讀得比較好的科目,應該可以拿到四分,勤力一點,可以拿到五分,但如果你想拿到五星(等於以前的A級),就一定要大量操練過往的試卷才能夠達到。因為你不但要懂得那條題目,還要相當熟悉不同的題型,要做到見到某個題型,答案自然在心中跑出來。我問過一名操練了超過三十年試卷的尖子,我問尖子操卷有沒有用,尖子說有用,舉了一個例子,尖子就是操練過九六年一份生物科試卷,才答得到去年DSE的一條選擇題,結果拿到五星星。五星星是五星前列的一成,非常難,除了對考題超級熟練之外,還要講點緣份,如果沒有操練過幾十年的試卷,無論你有多聰明,都未必去不到這個水平。

          如果學生一天能夠多溫習兩小時,半年便多出七百三十小時,以操一份試卷需要四小時為例,考六科的話,每科便多操練三十年試卷,每科拿高一兩分,入讀大學的機會大增。

          結論是要提高分數,其實不是想像中那麼難,關鍵是要先立志,定好目標,計算成績能夠突破的科目,壓抑玩樂時間,抽出更多時間溫習和多操練試卷,就可以在一年之內提升成績,入讀理想大學,達成人生的夢想。

        盧永雄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www.bastillepost.com

        wh.lo@bastillepost.com

        盧永雄

        
回應 (1)
我要發表
暮跖
暮跖 2019/07/14 12:23:52 回覆

學民豬派一定得, 次次遊行都勁報大數, 明明無咁多人在後面硬加多個零, 便大話連遍地說有過百萬上街!

6月9日的遊行,民陣對外宣稱有103萬人參加。但數字一經公布便遭到公眾的強烈質疑。103萬是什麼概念?根據雷鼎鳴教授的科學計算,這意味着從遊行出發點到終點的一段距離,每平方米要容納多達22人,這符合常識嗎?更諷刺之處在於,民陣可以「精確」地算出百萬之後的3萬,卻不願公開統計的數據和方式,這正常嗎?面對公眾的強烈質疑,自始至終,民陣沒有任何人對此作出過回應。市民無法不質疑的是,如果能將百萬之眾的數據「精確」到3萬,想必會有一套極其科學的演算法,但卻不敢向公眾交代,到底是害怕「統計秘方」被泄露,還是憂慮謊言被揭穿?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