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榕細語
榕榕細語
榕榕細語

時裝零售轉危為機

2019/07/20 04:12:57 網誌分類: 生活
20 Jul
          榕榕和身邊的女性朋友,都十分坦誠地承認「女人是天生購物狂」!高級至奢侈時裝名牌,到平價的日常生活用品,不論自己是否買得起、有沒有需要,就是喜歡逛一通。程度有幾嚴重?例如早前某購物網站有減價,我們可以連花數小時在手機上不停瀏覽,就像格價專員上身一樣,不停地將東西加進購物車,「加入」、「移走」動作無限循環。

          而平日逛街,我會偏好去百貨公司,貪其包羅萬有,而且閒逛時感覺很自在,不像走進名店般,總有一名售貨員跟隨着你,渾身不自然。香港的時裝百貨公司不多,反而歐美國家的大城市,就有不少出色的百貨公司,例如英國,較為人熟悉的有Harrods、Harvey Nichols及Selfridges,美國則有Barneys、Neiman Marcus、Saks(HBC)和Nordstrom。每一家百貨公司,對他們引入的品牌都有不同銷售策略,但無可避免地,實體百貨公司現正面臨許多時裝網購對手的挑戰,如Net-A-Porter、FarFetch、Matches Fashion等。今個星期初,就有消息指美國Barneys百貨公司可能要面臨破產!

          收到這消息之後,我的女性朋友群組立即引起連番討論,但不像政治立場的各執一詞,反過來我們一致感到惋惜,現時高級時裝零售業的苦況,到底是租金、負債還是消費者的問題?早前國際媒體報道快速時裝的沒落,他們的營業額已經大不如前,同時間高級時裝的銷售亦有減弱迹象。現時零售業應該朝哪個方向走呢?

          香港較成功的時尚百貨公司寥寥可數,銅鑼灣的崇光百貨雖然名叫百貨公司,裏面的做法卻像迷你商場一樣,每個品牌都是獨立經營的。當然能夠躋身崇光的品牌,本身都有一定的忠實擁躉支持,因此十分保本。而主打高級時裝的連卡佛,近年積極轉型,不但發展網購,還引入不少價錢較相宜的新興品牌,以吸引年輕一代。連卡佛是轉型成功的例子,但市場整體銷售情況又是否理想呢?面對着全球性對時裝消費減慢,各品牌及時裝公司都需要重新定立營銷方針,才有望轉危為機。

        馮榕榕(Ruby)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