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顏色革命的人和國家沒有一個有好下埸,被美國用完後成棄子。

2019/07/20 17:11:48 網誌分類: 政治
20 Jul

香港目前是搞顏色革命,勸告各位,搞顏色革命的人和地方沒有一個是好下埸,被美國利用完就成為棄子。

顏色革命亂局中亞篇美推波助瀾反對派上台法治傀儡無一下場   示威者防暴警對峙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烏克蘭「橙色革命」爆發前後,同屬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格魯吉亞(喬治亞)和吉爾吉斯亦分別爆發「玫瑰革命」和「鬱金香革命」。這些「顏色革命」的故事都很相似:反對派在西方推波助瀾下,以「民主」之名煽動民意推倒原有政權,自己上台後卻肆意踐踏民主原則,結果被選民唾棄,無一例外。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直言,「顏色革命」之所以失敗,在於反對派和支持者均誤以為「革命」便是民主的頂點,而忘記了民主的基礎在於法治。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格魯吉亞2003年國會選舉,反對派批評時任總統謝瓦爾德納澤舞弊,發動「玫瑰革命」,最終迫使謝瓦爾德納澤辭職。立場親美反俄的反對派領袖薩卡什維利翌年高票當選總統,並一面倒傾向美國,與俄羅斯關係急劇轉差。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當時更親訪這個人口不到500萬的小國以表支持,讚譽格國是歐亞地區的「民主明燈」。 薩卡什維利上台後推動自由市場改革,並在打擊中低層貪腐上取得一定成果,但精英階層的貪腐問題卻依然嚴重。他的政府亦被批評逐漸趨向獨裁,打壓親俄反對派人士。 薩卡什維利又恃寵美國支持,多次挑釁俄國,結果觸發2008年8月格俄戰爭,格國大敗並失去對南奧塞梯的控制。這次戰爭及隨後的金融海嘯重創格國經濟,至今仍未完全復甦,老百姓生活未見改善。2012年國會選舉,薩卡什維利領導的政黨慘敗,翌年總統大選亦由反對派候選人勝出,結束薩卡什維利接近10年的執政。 相比格魯吉亞,吉爾吉斯的命運更加坎坷。2005年吉國爆發「鬱金香革命」,推倒統治吉國近15年的總統阿卡耶夫,改由反對派領袖巴基耶夫上台,獲得美國政界和媒體歡呼,形容是「民主和自由」的勝利。然而「革命」代價卻是持續不斷的社會動盪,更引致吉國南、北內鬥,全國經濟慘受打擊。 巴基耶夫上台後亦出乎西方意料,與俄國關係相對融洽,甚至較與西方關係更友好。巴基耶夫又憑強權統治建立政治強人形象,試圖安插兒子馬克西姆操控經濟和商界,被批評破壞民主和打壓異己。結果吉國2010年再爆發「革命」,觸發嚴重暴力衝突,「鬱金香革命英雄」巴基耶夫更被迫逃離國家。吉國其後幾年仍在經歷政治餘震,單是2010年至2013年間,便先後換了4次政府,足見事件對政局的負面影響。 從格魯吉亞到烏克蘭再到吉爾吉斯,均反映「顏色革命」的最大毛病,在於「革命」時滿腔改革熱誠、高舉民主大旗的反對派,往往上台後立即變臉,民主原則被拋諸腦後,對民眾的承諾兌現無期,結果又觸發「革命」,陷入惡性循環。 自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國防部及情報部門的首要戰略目標便是插手中亞地區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事務,並成功於1994年慫恿包括吉爾吉斯斯坦在內的中亞5國中的4國,加入北約的和平夥伴關係計劃。 美國對於中亞的長期戰略,是要逐步增加支配權和推進地區武裝化。伊斯蘭極端主義崛起,以及美軍無人機狂轟濫炸引來的反美情緒,反而成為美軍擴大介入中亞的藉口,北約國際安全支援部隊(ISAF)的「維和」作戰便是其中一種掩飾手法。 其實早在蘇聯解體前,美國已經透過扶植伊斯蘭極端武裝組織滲透中亞事務,最有名的要數已故「基地」恐怖組織領袖拉登,他本身正是美國一手一腳扶植,用於抗衡蘇聯對阿富汗影響力的一隻重要棋子。1980年代,美國中情局(CIA)和巴基斯坦情報局便嘗試策劃將阿富汗戰爭演變成全球穆斯林反蘇聖戰。 吉爾吉斯、格魯吉亞等國家在2000年代接連發生革命,推翻政權,背後都少不了美國的身影。前美國駐香港總領事楊甦棣(Stephen Young)曾任美國駐吉國大使,其間他一手推動當地的「鬱金香革命」,引發動亂。有評論直言,楊甦棣所到之處,皆出現所謂的「顏色革命」。 吉、格兩國被視為俄羅斯「後院」,美國要抗衡俄國,吉、格極具戰略價值。然而,為免激起俄國不滿情緒及違反外交規範,華府不能直接支援反對派,唯有透過非政府機構(NGO)。 楊甦棣在2003年至2005年間任美國駐吉大使時曾指出,吉國可為中亞社會提供「希望的訊號」。資料顯示,楊甦棣任內推動「鬱金香革命」,因而獲美國國務院頒發獎狀。但該革命帶給吉國動盪和災難。 報導稱,華府透過吉國的親西方NGO支持當地反對派。其中一個主要NGO「民主及公民社會聯盟」(CDCS),從獲華府資助的美國國家民主研究所取得大筆資金。 此外,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曾於2003年向吉國「公民社會抗貪污」(CSAC)組織資助2.5萬美元(約19.4萬港元),而CSAC主管曾將香港「佔領中環」的「理論推手」吉恩.夏普(Gene Sharp)的《從獨裁到民主》一書翻譯成當地語言並分發,教授如何進行「非暴力抗爭」。 2005年「鬱金香革命」中,多名吉爾吉斯斯坦反對派均獲美國撐腰,他們在整場風波及其後吉國政局中,均扮演重要角色。 庫洛夫:吉國反對派主要政黨「尊嚴黨」創辦人和領導人,擔任過副總統、內務部長和國家安全部長。他被稱作「吉爾吉斯斯坦尤先科」,2003年因侵吞公款被判監10年,但他與美國關係密切,入獄後曾獲多名美國政要及美國駐吉大使親自到獄中探望,並推動釋放他的行動。 巴基耶夫:2000年12月21日起擔任吉國總理,2002年因南部阿克瑟區警察向示威群眾開槍而引咎辭職,但在「鬱金香革命」後出任總統,2010年下台。據報美國政府曾千方百計支持他,並給予財政支持,以換取維持租用吉國境內的馬納斯空軍基地。 雖然是前蘇聯小國,但吉爾吉斯對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制衡俄羅斯的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吉國位處中亞地區中心點,不僅毗鄰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蘊藏豐富天然資源的費爾干納盆地,亦鄰近阿富汗和伊朗等美國重點關注地區,要說該國關乎美國「環球支配」戰略亦絕不為過。 美國對中亞虎視眈眈已非秘密,國防部顧問、美國傳統基金會俄羅斯專家科恩在2003年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證實早於2001年反恐戰爭開始前,美軍已在吉國和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地區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開始活動。科恩又闡述華府在中亞的目標,除了作為支援阿富汗戰線的補給基地外,還包括阻止俄國或中國建立區域領導權,以及作為未來對伊拉克和伊朗開戰的跳板。 時任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烏斯在2009年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曾指出雖然中亞受到的關注不及阿富汗等其他地區,但美國仍然致力與中亞國家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並形容「中亞地區是中、俄和南亞之間,歐亞大陸上的關鍵地區」。 有分析更認為,美國有意透過「沒可能打贏」的反恐戰爭,有計謀地讓戰火在中亞蔓延,引發動盪,為華府增加支配權製造可乘之機。具體地說,美國計劃以阿富汗為核心,到毗鄰的伊朗和巴基斯坦,再滲入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和塔吉克,最終到達俄羅斯和透過新疆進入中國。-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