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慈
張慧慈
張慧慈

子非吾友也

2019/07/24 04:12:26 網誌分類: 生活
24 Jul
        相信大家於讀書時期,都學過「割席」的典故。一直以來,老師都喜歡以《世說新語》中,管寧與華歆的故事來勸勉同學謹慎交友,遠離沒有心思學習和貪慕虛榮的人。活在今天的香港社會,「割席」已變成政治詞語。「割席」與「不割席」,成為劃清界線與共同進退的代詞。

          面對複雜的人事物和價值觀,如果因為「志趣不同」而割席,未免太兒戲了。在波譎雲詭的時局裏,盲目「死攬」或追隨「同道人」,亦有機會招來萬劫不復的惡果。究竟割席、不割席,有沒有原則可以參考?

          要討論割席與否,首先要釐清交友的原則。無論是結交朋友或盟友,當中都牽涉儒家尊崇的信和義。大多數人注重「守信」和「承諾」,不輕易與朋友、盟友,甚至黨友割席。可是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即是德行完備的人,其說話都不一定能兌現,做事亦未必有結果,最重要是看道義在哪裏。一般人還未修煉出高端智慧前,要小心掌握環境的變數和義理之所在,學習在萬變的世界中找尋「易理」中「不變」的道理,為社會行真正的公義,拒絕當盲目支持違反公義的幫兇。

          由於人類發展層次不同,對價值追求亦有差異。雖然人際間可以求同存異,但當大家對「義」有不同理解時,便應該割席。

        張慧慈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