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耆商機
神耆商機
神耆商機

關志康 - 親生仔為何不如近身錢? | 神耆商機

2024/06/17 00:45:46 網誌分類: 經濟
17 Jun
        

  筆者有位律師朋友近日忙於做義工,向長者介紹「平安三寶」,即遺囑、持久授權書、和預設醫療指示。我好奇問他有否教自己老竇?他笑答:「邊夠膽啊!邊個問,邊個無(得分)。」當身後事涉及巨大利益時,似乎成了特別的忌諱。

  長者提早安排財產傳承,避免爭拗之餘,子女有甚麼疑惑的地方亦可以當面問個清楚,本來就是最理想的。然而,仙遊後即使有遺囑,也可能存在真偽、演繹等問題,或者突然冒出不為人知的二、三房,繼而衍生更大的糾紛和訴訟。事實上,大部分有錢人都很抗拒分家產,其中有位前輩引述可鑑的「前車」:「我老友提早分了身家,子女即刻變臉失蹤了,更把他送入老人院。子女今日乖,不代表將來都乖,久病床前真是無孝子。窮人的孝順很少出於假意(因為無必要);但有錢人家的孝順,卻可能不太純粹。你有雙重身份,子女服從你,是因為你是老竇還是老闆?」

  子女30、40歲,在父母眼中仍是小孩。老闆擔心子女揮霍、衝動投資、或離異而被分身家。因此老竇索性把所有資產留在自己名下,即使子女離婚,對方也分不到一分一毫。有富二代話:「我其實好似公務員、打份工,集團成功未必歸功於你,有鑊就會上身。這份工要打一世,出外也不會有人請。縱使這份工薪高糧準、有司機接送,又有豪宅宿舍住,可謂生活無憂,但從來真錢都落唔到我手。」

  此外,不少老闆深深相信「好仔不論爺田地」,加上自己也是白手興家,子女太早擁有巨大財富並非好事,亦怕他們會失去拼搏和上進心。因此,善意提醒父母預備財產傳承的「親生仔」,很容易被誤以為是虎視眈眈父母的「近身錢」。

健康教育基金會主席
關志康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