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慧文
千慧文
千慧文

隨想四則之說貪

2008/04/18 22:52:26 網誌分類: 隨想錄
18 Apr

貪之緣起

 

 

  說六道,人為其一,人之所以有別於另外五道,因為人有慾念。人作為成佛必經之路,慾念夾雜世間,為領悟真理的考驗。慾念興起,首生貪婪,貪愛貪慾,貪財貪勢,貪安貪享,貪物貪質,一切源於慾望。為人離不開貪念,因為人有生存慾望,有控制安穩的慾念,有佔有所愛的思想,所以每人都會做出不同程度的活動,去滿足生理機能,去滿足心底裡的安全感。萬物運作,皆有原動力,故此人間總有慾念。為生存而滿足,合乎大自然之道,安於天命,然而為物質而滿足,破壞天理循環,便因貪生惡,因貪生痴,因貪生孽。怎樣去化孽,是其次,如何不作孽,才是正確的。心如止水,視一切如平常,沿自然大道而行,不過度,亦不能執著於無暇完美,因果之道,取其中庸,就可一切化為淡水,實而不華。慾望無法阻止,卻可防止泛濫,生老病死,依循自然之道而行,就會發覺,金彫玉砌的外表,也不過由平常之物組成。

 

 

貪愛

 

 

  每人出生之後,首度感到的慾念,就是愛。父母愛子之心,無微不至,惻隱憐憫之心,無人不自發而生,因愛而衍生各式各樣的慾望,人生於世,愛慾永遠相隨。愛人與被愛,都是對愛慾的渴望,沒有人不會感到滿足。父母之愛,正如佛祖對世人不離不棄的慈愛,又正如觀音大士悲天憫人的憐愛,皆發於自然,沒有真愛,也沒有真理。然而世人偏好執著己見,以滿足優勢的慾望,樂於表面的滿足。執著於萬人所愛,登上高峰,就能掩蓋因自私而造出來的孽障嗎?不能盡言。受障念所驅使,慾望流於表面,亦只不過能滿足肉體所需而已。愛發自內心,感化別人,互相而愛,才覺歡喜自在。得真正所需,正確對待孽障,精進修行,一切便能迎刃而解。執著於博愛,固執於別人的認同,貪而生痴,亦淪為孽障所驅使。以平常心去愛人,以宏觀方向為別人著想,所得的不只是一時的快樂,而是終生受用的歡喜自在。

 

 

貪權

 

 

  人生在世,權勢如影隨形。執著於擁護的安全感,淪為貪權勢之所受,執著於維繫現況強勢,淪為佔有慾的操控,執著於賦予所愛之人權勢,淪為貪授權勢。戀棧權力,始於貪念。得萬人所簇擁,唯恐遭他人所害,以致誣衊、踐踏、攻擊別人,惡念衍生,貪之愈貪,無休無止。執志於現有的物質享受,唯恐他人侵蝕佔有,以致互相攻訐、猜度、霸佔,憎惡衍生,貪之愈狠,因果報應不爽。寵幸溺愛之人,恁地放縱,唯恐別人另有用心,以致嚴戒、管束、減滅,貪之愈偏激,惡果應運而生。因權勢而催生惡念,最後得惡報。何不嘗試放下物質的束縛,以赤子之心觀望腳下所擁有、所征服、所寵愛的,原來五彩繽紛的外表,本質全部都是一樣的。撇除慾欲的牽制,遠離名利的鬥爭,拋開千秋萬世的枷鎖,就會發覺,漂亮的人、平庸的人、醜陋的人,流著的血液成份都相同,呼吸的氣味都是一樣的,何需爭取地位的高與低?

 

 

執生我貪

 

 

  人性有貪,源於執著自我滿足,以駕馭他人為樂。以超然地位臣服他人,為滿足大眾認知,以超越他人的財富征服他人,為滿足安全感的缺乏,以超過常人的愛念維謢所愛的人,為滿足自身不足的遺憾。貪己之所欲,貪愛之所欲,無不源於自我的執愛。以自己為出發點,可否發覺世間一切之貪慾,不外乎出於自我的貪念?我執生我貪,我貪衍生世間一切貪,貪衍生萬慾,情慾再生孽障,使物質利益過度膨脹,人人逐漸遠離大自然之道。捨棄金玉奢華,才能知曉因果循環。惡因生惡果,惡果蒙蔽清澈明目,所見所思,盡是孽障。知悉孽障生惡果,就會明白情慾不外乎出於自我利益,繼而淨慾,防貪衍生,無我所貪,便無我所執,無我所執,圓大智慧。大智慧能辨察萬物,看透萬物之根本,源出一致。他朝踏進另一世界,留於人間的,只剩一坏黃土。美醜奢窮權勢寵,最深深處,原來都是白骨一副,那麼,貪最終有何得著?(完)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