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痘防疫

2019/11/18 04:14:22 網誌分類: 經濟
18 Nov
          天花是透過空氣傳播的高度傳染性疾病,曾經令人聞風喪膽,防不勝防。一九八○年世界衛生組織期刊指出,古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五世(Ramesses V)木乃伊上有患上天花的痕跡。由此可見,天花對人類社會造成的恐慌,最少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已經開始。

          在發現接種牛痘有效預防天花前,人們以「人痘接種法」防疫。此方法利用天花病患者身上的痘膿,由醫師用小刀割破受種者的皮膚並植入痘膿,使他出現輕微天花症狀,康復後身體就會產生對天花免疫力。

          然而這都不是安全和可靠預防方法,受種者有機會因此患上天花造成生命危險,亦有機會因帶菌,而將天花在他的生活環境附近擴散。

          一七九六年,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得悉一個流傳於鄉間的傳說,內容是曾經染上過牛痘的擠牛奶工人很少會患上天花。他憑着嚴謹研究精神,嘗試實驗傳聞是否屬實。於是愛德華將牛痘接種在小孩胳膊上,待小孩的牛痘病痊瘉後再為他接種天花。結果小孩完全沒有感染天花,證明了牛痘效用。

          「牛痘接種法」在歐洲逐漸得到認可和推廣。一八○三年,西班牙國王推出「包密斯遠征」計劃,將此防疫措施推廣到美洲大陸和菲律賓。

          至於香港,最早推廣「牛痘接種法」的是位於摩利臣山的「傳道會醫院」,由倫敦傳道會的合信醫生(Dr. Benjamin Hobson)主理。開業首年就已經有數名兒童接種牛痘。由於中西文化差異,當時華人對西法種痘抱有懷疑態度,傾向相信傳統以來的「人痘接種法」,使較可靠的防疫法未能大規模推廣。

        知臨集團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禤駿遠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