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忏忏悔文解释---梁公隼

2021/04/25 12:33:38 網誌分類: 念佛修行
25 Apr

觀音菩薩《大悲懺‧懺悔文》 每日早晚一誦或以上‧必可化解宿業‧健康好運 《香讚》 爐香乍爇。 法界蒙薰。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小懺悔文》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唵嘛呢叭彌吽。(存想:觀音放光照自己,各一拜)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唵嘛呢叭彌吽。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唵嘛呢叭彌吽。 至心頂禮:佛、法、僧 常住三寶 (三遍) (每誦躬身一拜/ 地方不便可坐着) (會唸大悲咒可誦1-5遍) / 不會唸大悲咒,亦可唸《大悲咒心咒》(十遍):唵 波日啦 達摩 紇里 。 以上均不會,亦可在此唸《心經》一遍。再接下去: (明懺文之理及讀音,可上網聽《大悲懺‧懺悔文講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wNYA3dnmc Youtube可聽《大悲懺‧懺悔文》國、粵語均有 / 每日唸以下: 《大懺文》: 我及眾生。無始常為。三業六根。重罪所障。不見諸佛。 不知出要。但順生死。不知妙理。我今雖知。猶與眾生。 同為一切。眾罪所障。今對觀音。十方佛前。普為眾生。 歸命懺悔。唯願加護。令障消滅。 (一拜) 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懺悔: 我與眾生。無始來今。由愛見故。內計我人。外加惡友。 不隨喜他。一毫之善。唯遍三業。廣造眾罪。事雖不廣。 惡心遍佈。晝夜相續。無有間斷。覆諱過失。不欲人知。 不畏惡道。無慚無愧。撥無因果。故於今日。深信因果。 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露懺悔。斷相續心。發菩提心。 斷惡修善。勤策三業。翻昔重過。隨喜凡聖。一毫之善。 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及諸眾生。從二死海。 置三德岸。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眾惡。 今知空寂。為求菩提。為眾生故。廣修諸善。遍斷眾惡。惟願 觀音。慈悲攝受。 至心懺悔。弟子(自己姓名)等。與法界一切眾生。 現前一心。 本具千法。皆有神力。及以智明。上等佛心。下同含識。 無始闇動。障此靜明。觸事昏迷。舉心縛著。平等法中。 起自他想。愛見為本。身口為緣。于諸有中。無罪不造。 十惡五逆。謗法謗人。破戒破齋。毀塔壞寺。偷僧祇物。 污淨梵行。侵損常住。飲食財物。千佛出世。不通懺悔。 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捨茲形命。合墮三塗。備嬰萬苦。 復于現世。眾惱交煎。或惡疾縈纏。他緣逼迫。障于道法。 不得熏修。今遇 大悲圓滿神咒。速能滅除。如是罪障。   故於今日。至心誦持。歸向 觀世音菩薩。及十方大師。發菩提心。修真言行。   與諸眾生。發露眾罪。求乞懺悔。畢竟消除。惟願 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千手護持。千眼照見。令我等。內外障緣寂滅。 自他行願圓成。開本見知。制諸魔外。三業精進。   修淨土因。至捨此身。更無他趣。決定得生。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親承供養。大悲觀音。   具諸總持。廣度群品。皆出苦輪。同到智地。 【結懺文】 (環境不便可不拜,意念上拜) 誠心懺悔 懺悔不敬天地 褻瀆聖賢孽 自今懺悔後 謹遵聖訓循禮節 誠心懺悔 懺悔殺盜淫妄 酒色財氣孽 自今懺悔後 銷削煩惱緣不結 誠心懺悔 懺悔貪心求取 縱利不公孽 自今懺悔後 鐵心契戒冤永滅 誠心懺悔 懺悔嗔心好鬥 刁頑兇邪孽 自今懺悔後 心平清靜怨如雪 誠心懺悔 懺悔癡心愚魯 無明執著孽 自今懺悔後 深入經藏開慧哲 誠心懺悔 懺悔慢心矜傲 奸誣枉詐孽 自今懺悔後 如水謙卑常怡悅 誠心懺悔 懺悔古往今來 有違天心孽 自今懺悔後 謹遵聖訓循禮節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一拜) 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一拜) 自皈依 佛(覺)。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自皈依 法(正)。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 僧(淨)。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和南聖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禮懺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唵嘛呢叭彌吽,速往無量光佛剎。唵嘛呢叭彌吽。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回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無上道 (三拜圓滿) 梁公隼講經:《大悲懺》懺悔文講解 大悲忏忏悔文内容非常精简,相对于其他的大忏,大悲忏的行文长度已相对较短,十分适合现代人每日早晚各念诵一次,以适应忙碌的生活。长久念诵可令业障化解,身心随之安稳健康。大悲忏忏悔文中做记录的佛学词汇深浅不一,但只要我们懂得中文,理解并不困难。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句我及众生、无始常为、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不见诸佛、不知出要,我们先做停顿,进行理解。我及众生就是指念诵者及法界的一切众生。学佛要有大愿力、大悲心。并非只是自己学习,只着眼于自己的福德和利益。所以所谓的大乘佛法的乘就是大车的意思,警惕我们要时刻有包容性和大悲心,这就是开头那四个字所代表的。我及众生并非仅仅要求自己去学习,实践道德,要顾及十方苦海无边的众生,一起学佛、学道理。亦包括我们宿世以来的冤亲债主,我们曾经有过善缘和恶缘的一切众生,希望彼此能够一起共同学习,以此学佛者不会以法和术来击溃冤亲债主,而是希望他们也能一起被普渡,一起得到智慧,而愿意舍离纠缠,不再执着于成为我们的冤亲债主,愿以立志登上佛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解脱三界六道轮回,达到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无始常为就是指无始以来恒常发生和所做过的的种种行为,包括人道以外的众生所做过的一切事情。为是动词,我们恒常以、常乐我净、作为根基,因而在无限世之前开始,逐渐开始积累的种种作为,透过什么来积累呢?就是第三句,三业六根重罪所障,三业就是由身口意,身就是行为,口就是说话,意就是意念,所谓三业就是指这三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上述六根接触到六境便会产生六界,相加起来就是十八界,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六境、色声香味触法,就产生六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如果我们不能超脱十八界,便无法超脱六道轮回苦海,因此,以上所谓自无始以来,透过众生和我们自己三业六根,我们犹如滚雪球一般的积累了种种恶业,因而有重罪所障,我们有时候并不能察觉到这些重罪,很多人患病、遭受解雇,不顺心、被挑衅、分离、事业低落、无故生起失落感、常感沮丧、生命犹如达到谷底,却不明白这是由于宿世业障所致,只有禅定功夫了得的人才能明白,犹如佛菩萨,佛菩萨的经典教导我们说,人由于有宿世的业障,才陷入半善半恶的人道状态,因此我们要明白忏罪的重要性,因为宿世的业障避障了我们,因为三业六根令我们有所偏执,无始以来的杂染实在是太深,所以我们遭受遮蔽,难以觅见诸佛如来的大智慧,因此不见诸佛,不知出要,不知道脱离轮回的要妙之门,当中的要字,意思是要妙,所以下一句,就是但顺生死,不知妙理,唯有怎样呢,就只能在生死苦海里顺应轮回因果报应的体系,而没完没了的生存。例如某辈子做过好人,就上升天上一段时间,经过几百年福报享尽后,又会堕落人间,之后又做了有钱人、做过善事、又积累恶业后,又不知下一辈子做什么,没完没了。善业恶业的种子及其影响就在轮回中延续,只能在六道轮回中打滚,故但顺生死不知妙理,不知道超脱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法妙理,最无上的妙理就是教给我们要断绝三业六根的大乘佛法,我今虽知,犹与众生同为一切重罪所障,这四句所要讲的就好比我们现在得知到有夙世业障后,亦听闻过佛法,明白到、打坐、念佛、修行的要妙,但是还有所谓夙业纠缠,这就比较麻烦,令我们依然有所蔽障,在学佛时生起骄慢,愤怒、贪念,亦受俗事妄心所动摇,所以这些妄心依然障蔽着我们,更严重者,有一部分人有重病在身,又或者有宿世的冤亲债主的灵界缠绕,这就是重罪所障。大悲忏忏悔文是跪对观世音菩萨所忏罪,所以下一句说,今对观音十方佛前,普为众生,归命忏悔,惟愿加护,令障消灭。 就是向观世音菩萨及十方诸佛祈求,观世音菩萨和十方诸佛是同一个境界,所以观世音不会单独存在,也可以说观世音菩萨是诸佛菩萨的大悲心,所以求观世音菩萨即是求十方诸佛,而我们要先发一个大愿,希望普为众生,时常要警戒自己,也不是只为自己一个人去忏悔修行. 如果忏悔只求消除自己一个人的业障,那么按照世界中教公平的原则,你的冤亲债主便不会随便放过你,为甚麽呢,如果你愿意与十方众生一同修行、一同忏罪,即使有很大的业力和冤亲债主,也有受感化的一日,否则若只有你一个人,可以离开迷宫,超脱轮回,便会令人更不服气,业障更难消,障蔽更深,所以发起一大愿心,可谓十分重要,归命忏悔就是把、心口意三念统摄起来,归向佛菩萨的怀抱之中,不再相信邪法,而相信因果报应,诸佛经典的义理,希望他们能加护我们,令我们的业障能有所减少,或者消除,而此跳出六道轮回。如此种种皆由忏悔开始。下一段则说到,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悉愿断除三障,以上断句方法乃在下所倾向,四恩三有,在佛教而言有两种说法,分别出自,释氏要览,及佛学词典,其一是以国王恩、父母恩、师友恩,檀越恩、为四恩,四恩乃切合大悲忏的解释,包括统治者,父母、老师朋友,捐赠大悲忏及历代于佛门做出布施的人,以上则为释氏要览所描述的四恩,此外佛门亦以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为四恩,但是刚才所提及的国王、父母、师友、施主较为切合大悲忏的解释,为何父母恩深重,为何中国文化如此着重孝道,因为跟我们有宿世大因缘的人,才会做父母、子女,所以有些人怪责父母苛薄,他们不明白苛薄及麻烦的父母其实跟他有甚深的因缘,要慢慢地去化解,可能我们在某一世或得罪过或有恩与他们,这些人便会成为我们的父母或者子女,也有些子女特别不孝顺是向父母讨债的,如果我们不明白这种道理,便会心生嗔恨,由而远离父母子女,忘了酬还宿债,这实在是不恰当的,我们便随即明白,百善以孝为先。 天地之间的道理亦是百行孝为先,如果没有国土,我们也不可能弘扬正理正法,因此也要希望天下太平,希望统治者明达开放,让正理得以宣扬,上述就是佛教的四恩。道教也有四恩,分别是,天地、君王、父母、师长,总而言之都不离开关于父母、师长、国土等等,为何师长也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先天是无知的,是靠师长教导传授知识、解惑,现代的师长大多只传授知识,而没有传授品德修养,这实在是非常可惜。我们学佛的人士,是以佛菩萨为老师,故又有圣贤老师和凡夫老师之别,凡夫老师就是我们学校里的老师,但也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凡夫老师,我们就无法学习到知识道理,古圣贤的说话也不明白,何况在这个年代已经越来越少懂得教授道德正理的师长,因此我们对他们要更为尊重,更要扶持这类做品德教育的人,接下来说说三有,道教以有情、有识、有缘为三有,佛教以色有、无色有、欲有为三有,统归三界的众生,总而言之,三有就代表一切的众生,所谓四恩三有就是指与我们有关系及法界的一切众生,包括鬼神、山神、河神、树神、土神、等等,动物飞禽走兽、帝皇、将相、饭夫、酒卒、等等皆包括于其中。 皈命忏悔,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外加恶友,这五句就是我们作为忏悔者,与一一法界众生自无始无终而来,很长时间里面,佛教所讲的时间都很长,动辄就用劫,亿万年作为单位,这也符合科学的研究。执著于尘染从何而来,是由个人的成见心,错误的见解,无明妄念开始,此之谓爱见,我们有好恶之感,区分出彼此我人之别,把自我和他者以画圈的方式划分开来,圈以外的就是他人,圈以内的就是自己,圈以内与我有关而也是个人所好的就喜欢,这就是分别心的思维方式,就产生了爱,这个爱取佛学用语,并非现代浪漫的异性关系或关怀别人的意思,这种机制导致出独立、卓然不群的见解,非常有成见,由而形成了善恶的分别,形成了种种的概念后,执着于这种爱见,便会产生我--人之别,把自己和他人割裂开来,因而有自我及他人,佛家中最高的境界就是无我,无相、无形、是万法皆空、诸法无我的,诸法无我的境界正跟上述内计我人的境界相反,内计我人者,时时计较那个是我哪个是他,喜欢与不喜欢,因而令自己的意念备受污染,加上外界的妄缘,恶友做出的诱惑,使人产生邪恶的念头和行为,影响我们心灵的一些坏的念头不易察觉,所以有时候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很多时候是由于这些难以测断的空间众生所产生的影响,为什麽纷争日益增加,越来越仇恨,其中所牵涉到的宿世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若要化解,便要通过忏悔来灭罪,有时候忏悔需要很长的时间才有效果,考验人的耐性。 下一句、不随喜他一毫之善、唯遍三业、广造众罪,事虽不广、恶心遍布、昼夜相续无有间断,随喜就是捐献布施,既然已有你我之别,已有了我与他人的区别,便漠视了布施的意义,只愿为自己积累资源,贪念心就是由于我执而开始,因此佛家常说,要无我、无形、无相。凡是不愿意随喜不愿意布施他人的人,他们就算生起了小小的立善的念头,当中也有利己的因素。纯粹为求建立自己个人的名声,所以唯遍三业,全部都是身口意贪嗔痴的业障,当中的麻烦将会透过宿世的时间性而广造众罪,就算是事虽不广、也会因为错误的念头而导致恶心遍布。有关人的念头,佛经当中说以每弹指(四分之一秒)就有兆个念头,可谓极多,所以我们知道一切法由心想生,所以大悲忏用四个字、昼夜相续,就算人在睡觉,念头也不会停止,这个也可预期在未来的科学中得到印证。人的念头是一念接一念的产生,并非在记忆思考判断中才会产生,佛家所说的念头,并非是仅指我们日常沟通所产生的脑筋运动,而是广泛包括心所有作动的意思,大悲忏讲的无有间断,念头是无有一时一刻可以停止的,所以、到故于今日当深信因果,在大悲忏中有三段四字真言是极其重要的,其中一段就是深信因果,如果我们不深信因果,即使念大悲忏一万遍、念其他经典一万遍,都没有什么作用,为什麽,因为因果是佛教的根基,因果报应导引着六道轮回。导引着一切时间、事物、过去、未来、现在的产生。所以因果是诸法之根基,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如若你有留意早前的分享,就会明白到因果律涉及到物质层面、人事层面、业力层面。大悲忏所注重的就是业力层面的因果,是身口意所产生的,涌动在未来产生反噬力的因果力量,尽管也有好的业力,但也依旧不能离开六道轮回,因此我们便知道因果报应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不是假的,因而要产生生重惭愧的心,不感到惭愧的人,其忏悔多数是假的。一定要真正的愧感悔意,知道自己做过错事,才能产生大忏悔心,此外大悲忏的另一个重点在于生大怖畏,怖畏什么呢,怖畏自己受罪得报应,怖畏跟自己有关系的人受罪,怖畏自己的业力影响未来,往后每一辈子的生命,比如谎话可能会被传媒广泛流传,影响后代。做一首歌、歌词的内容可以改变人的心,往后每一辈子的人都会受到影响,此之为大怖畏产生怖畏心,不怖畏不惭愧的人,其所作的忏悔道歉皆是假的,念忏的人务必要明白这一点。发露忏悔,忏悔的其中一点就是要发露,把自己做过的事,在心意上、言语上向佛菩萨表白出来,犹如天主教向神父忏罪告解一样。断相续心,第三个重点在于要断相续心,在佛教的义理下,心乃心心相续的,如果心并不停下来,那么因果就会继续蔓延,所以如果我们愿意停顿下来,要让念头有所止息,透过断除相续心,坏的果报才会中断,这时福报才可以现前。因此忏悔务必要由心想停顿做功夫,正所谓罪从心起将心灭,灭的就是相续心,断除此心后,要以那种心来替代他呢,要以菩提心,所以说要发菩提心而断恶修善,发菩提心之后可断除恶念,令我们可以向善的方面行进,修善只是修行方面的初级阶段,一般人认为修善就是修行,非也,直到最后善、恶皆有所泯灭,方才可以成道成佛。 或许有人问,何为菩提心,这有很多的解释,若打开佛学词典,化繁为简的理解,就可以用四无量心来代替菩提心,如果我们学佛法时发动菩提心,便会冒起四种念头。第一,众生无边誓愿度,如同开始的时候所说的希望自己跟法界的众生一起忏渡,希望可以度一切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是烦恼无尽誓愿断,就算有无量的烦恼,也要誓愿断除。第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就算是佛说的正法有多广大,众多高深,也要愿意全部学习,渴望得到大智慧。第四,佛道无上誓愿成,虽然成佛是极困难高远,但是我们也要以此为目标,由此可见,上述皆是极大的愿力,此之谓发菩提心,佛教认为众生皆可成佛,烦恼皆可断尽。我们务必要令自己有这个信心,继而实践修行,勤策三业就是要鞭策自己,勤健的检查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乐于行善事,积福修善,达到福慧双修。翻昔重过是指要求我们把过往所做的种种罪过揭露并正视,不要把它忘掉,犹如我们感冒时如果不把细菌消除,让感冒菌潜藏于筋脉内,或身体内,病终究不会好。所以便要发露忏悔,翻昔重过。下一句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拔我。何谓随喜凡圣,是指布施捐献,凡是指未来的佛菩萨,即个个出家在家修行的人,圣就是指佛菩萨,凡亦可以指出家的僧尼、居士、有志学道的人,我们要扶持他们,如果我们有财力可以布施给正信的寺院,而不是布施给贪图名利的寺院,要给确实有出家人,会讲经说法的寺院或者道场,我们应该多加支持。也有一些居士他们没有出家,但能够扶持佛法,宣扬古圣先贤的经意,也能弘扬老子、孟子等先哲的思想,以上就是随喜、布施、让他们生活稳定,所以我们尽量希望有像杨仁山居士一类的善长人翁,能扶持佛法的弘扬,广播正道。圣人属于出世间的,所以大悲忏把凡字放的比较优先,扶持了凡,才可以扶持圣,因为佛菩萨已经得道,我们随喜布施给他们,他们很欢喜,无碍不动,他们依然会不动念,因为他们已经得道了。布施给未曾得道的人才重要,所以对于新人的经济资助和教育我们要格外重视 一毫之善,我们做过小小的善事后也要念及十方佛,因为十方佛有大福慧,能够救拔我们出苦海及众生的业障能消除,从二死海置三德岸,二死海是指生死之中的轮回苦海,所谓生死无边荡无际,我们便知道,要以离开生死海作为我们的大愿心,(佛所行赞)是由古代禅师写的赞文,当中提到,当乘智慧舟,渡出生死海,佛家常讲度出生死海,就是以人的生死轮回作为苦海,无边无际。有些人对此并无所知,认为自己生活十分的安妥,其实这个处境就像是抱拥海中的浮木一样,又像是在小小的孤岛之上,只是暂时的安稳生存。最终也是待于苦海之中,求出无期。三德是指什么,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就是我们本来能彰显佛性真如本来就有的恩德,佛菩萨成就之后就有法身德。解脱德,是解脱烦恼的束缚,功德圆满、无所障蔽,所谓断德。般若德就是大智慧圆满周遍的知晓法界的一切大道理,可称智德,所以总合起来便有三德岸,故此成为三德的出家人或素食店都知道此名相的大意,从无始来不知诸法本性空寂、广造众恶、今知空寂、为求菩提、为众生故、广修诸善、遍断众恶,唯愿观音慈悲摄受,念到这里便可以向观世音菩萨圣像,或者心存观世音菩萨,向其躬身跪拜。这可应自己身处环境大小而变化,环境小的可以心想躬身,环境大的可以跪拜,上述忏文提到的,自无始以来我们不明白诸法的道理,不知道万法本质上都是空寂的,万法皆空。我们产生出恶念,贪嗔痴及一切无明妄想,做出种种尘垢的行为,因而有因果有报应,现在我们明白到诸法本性皆空后,便应要菩提本身具足之事物,返回原初的佛性境地,我们亦要为沉迷的众生而广修诸善,做遍所有佛经、经教的事业,遍断众恶,这就是真正的修行者。所以原来我们称呼自己做佛教徒,或者居士,其实并不简单,并不是通晓术数,会烧香念佛便可以自称为居士,我们对自己的言行要严格一点。 接着大悲忏的中段,至心忏悔弟子 等,于法界一切众生,现前一心,本具千法、皆有神力及已智明、上等佛心、下同含识,这里提到人心本具佛性,与诸佛菩萨一样,本具一切万法,我们本身有无边的神力,如天眼通天耳通等等,所有的法力本已具备,与观世音菩萨并无差异,其实并不需要刻意学习、密法、密咒等等,我们本身与无始以来,便已经拥有这些神通,只是被无始的妄动所障蔽,故此,我们并不需要跟师傅去学习神通,只需要把心中的妄想、执著、烦恼破除,让本身具足的千法神力重新显现即可。此外,我们成佛后聪明四达的智慧显现,所以大悲忏说上等佛心,下同含识,就是指一切有意念的众生,跟我们一样,都是有佛性的。无始闇动,无始以来的无明妄动,错误念头,把心中的佛性隐藏着,由而障此静明,静明就是佛性真如。处事昏迷就是指遭遇一些事后便有被迷执,失去了智慧,所以称之谓触事昏迷,举心缚著,缚可读作付,就是被绳子捆绑的意思,举心就是意念心一动,就产生举动,随即被绳索捆绑,举心缚著,被谁索绑呢,是被自己的三业六根所束缚,受困于十八界中,看不见真如自性,事物的真面目。在平等法中,法性平等,万法皆空的境地里,起自他想,爱见为本、身口为缘,以自己的观念标准诠释、籍着身口意作为中介,于诸有中、无罪不造,透过亿万世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六道、苦趣来演现出恶念,所以称之谓诸有,在我们遇到的事物当中,无罪不造。十恶五逆、谤法谤人,破戒破斋毁塔坏寺,偷僧祈物,污净梵行、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以上忏悔文诉说什么,就是我们以十恶五逆,做的恶行,十恶罪五逆罪,就是最大的罪行 十恶罪是指,悭贪嗔恚邪见,杀盗淫妄语、岐语、两舌、恶口。五逆就是五种坏的行为,包括杀害父母、诽谤佛法、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以上种种的大罪行,或许我们曾经在宿世中犯过,谤法即认为佛教所说的道理是虚假的,比若说教人不要相信因果报应,认为是迷信,教人拒绝佛法正理,我们也许曾经在某一世,引导人去鄙视佛法,这些种下无量的恶根,令人饱受苦果,凡是破坏佛法,造作五逆十恶的人,大多数会堕入畜生道、地狱道。因为我们令人愚昧无知,否定了真相,就相当于令人信邪教一样,大多会成为畜生。比如导人迷信的邪术师会成为狐狸之类深山野兽,面临以上情况,难以摆脱种种的苦报。破戒破斋,毁塔坏寺,为什麽要反对侵损寺院,因为寺院是佛菩萨的道场,是教育家宣传经教的地点,在古代直至宋朝为止,众人都前往佛寺听经。宋朝以后,佛寺被禁止聚众,讲经的佛寺便因此而少,后来随着印刷术的兴起,经书印制便取代僧人讲经说教,当然现代亦有僧人讲经,但不比古代时多,我们也要明白,佛菩萨有一法相,是圣贤的形象,佛像是以像教的形式教人思慈悲,如果我们毁坏此形象,便终止了众人受教的途径,这就是毁塔坏寺。侵损常住,常住就是佛寺之物,其所构成的业障实在深重,忏悔文里说,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千佛会在贤劫当中出生,假如我们依然不明白忏悔的道理,就会如是等罪无量无边,舍兹形命,合堕三途,备婴万苦,兹就是这个形命之后会堕入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业障的累积足以让人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途。备婴万苦,婴是动词,意为怀胎一样,指业障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孕妇怀胎一样,我们无法摆脱业障,所以我们由此而知,堕胎是极为恶劣的行为。复于现世,在这个年头,这一刻,众恼交煎,或恶疾萦缠、他缘逼迫、障于道法、不得熏修。这就是五种不同的果报。除了备婴万苦外还有四种,包括在今世里深感烦恼,有些人非常的辛苦,有着极多的妄想烦恼执著,为了贪嗔痴、钱财、名利、又或者产生忧郁、自闭、自杀倾向等,这就是众恼交煎。又有些人需要面对肉体上的痛苦,就是大悲忏所讲的或恶疾萦缠,有些人得了无法根治的病,就是因为冤亲债主缠绕而产生。有道行、有修行的人会知道,而常人则未必能察觉,就算以法术把冤亲债主今生驱散,而他们也会在未来世再来缠扰,业障也会更加的深重。 业障只有忏悔才能消除,所以一定要以忏度的方式来化解冤亲债主,一方面要自己念经忏悔,每天都要念诵大悲忏忏悔,另一方面可以请出家人帮我们一起念经,这才是化解业障的正道。他缘逼迫就是指受着业障的影响,有些人的事业无故垮台,或者突然之间名誉扫地,或者面对家庭、工作、社会、环境的沉重压力,难以喘息。这就是他缘逼迫。障于道法就是指无法得到大道理,或连小道理也无法学习,执著于俗世的法则之中。相信世间潮流所讲的是真的,那就更加的危险了,所以称为不得熏修学不到道,因此我们更要明白业障是极其严重的,大悲忏是透过大悲咒作为骨干去忏罪的,大悲咒在大悲忏当中就像人参汤中的人参,有了大悲咒大悲忏就可以发挥极大的力量,没有大悲忏的忏悔文,就好像参汤里面没有水一样,如果想把大悲咒的力量发挥出去,就要靠大悲忏的文理,就像是人参精华的力量透过水传递出去,所以大悲忏和忏悔文,就像人参汤中的人参和水一样,能够互相扶持。假如我们只念大悲咒而没有领悟到大悲忏中忏悔文的内容,就会事倍功半,就算念诵大悲咒很多,能够获得特殊的能力或者感应,虽然也能把一些业障消去了,但是心里还是对于佛法或者观世音菩萨的愿力不太相通。因此我们必须透过通达经典义理的忏悔,令大悲忏充实的发挥善导人生的作用,就好像水分把人参汤的力量化解出来,才能令人吸收。 速能灭除如是罪障,念诵大悲忏、大悲咒、是能够化解业障的,故于今日,至心诵持,至心就是立一个坚定的心意意愿,矢志于忏悔,忏度自己,忏度冤亲债主、一切众生的业障,与他们一同修行。皈向观世音菩萨及十方大师,到这里一般的经忏是要求念诵着跪拜,我们可以因自己所处的空间环境而定,空间大就跪拜,空间小就鞠躬合掌。发菩提心修真言行,就像之前所讲的,显现法性需要有菩提心,修真言行就是要念诵大悲咒。大悲忏是可以只念忏悔文的,如果同念大悲咒就更好。一般我们念大悲咒念一到五遍,因时间而定,如果我们先念一到五遍大悲咒,继续再念大悲忏,这个效果就会更好。又或者念一遍大悲咒,继续再念大悲忏的忏悔文,早晚如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而定,如果生活非常忙碌的人,就可以把忏悔文缩印成一小张,只念大悲忏忏悔文不念大悲咒亦可,这个已经可以产生极大的效果,修真言行,与诸众生,发露众罪。这里说到要揭发自己的罪行,正视罪孽,求乞忏悔毕竟消除,希望在观世音菩萨和十方诸佛的面前,祈求他们忏度我们,祈求他们消灭我们的罪过,因此求乞忏悔。我们求乞的对象,是超越出轮回苦海的圣者,他们才可以接受我们的忏悔,因此如果我们胡乱向一些小神或邪魔外道忏悔,就相当于找错了途径,就像身处苦海想要离开,先要登上大轮船,找到救生服才能得救。如果只是抱着小小的浮木或者留在小荒岛上,那就难以脱离六道轮回苦海。 惟愿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这个时候就跪拜,也要因环境而定,千手护持,千眼照见,以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力,千手千眼来感悟我们,令我们能真心诚挚的忏悔。令我等内外障缘寂灭,令我们及所有的众生,所有的业障得以慢慢消除,这个需要极大的耐性,不是只念一两次就可以消除业障,令我等内外障缘寂灭,令我们及一切的众生,内外就是内心和心外的障缘消灭。如心中的烦恼、妄想、蔽障,和宿世打滚累积成的心障、魔障、以及一切外缘,如社会环境,朋友家人等所带来的恶缘,希望他们能一一全部寂灭,自他行愿圆成,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愿望,都能够圆满成就,这是一种普施的精神,而非自私的心态,所以学佛要有大无畏,大布施。开本见知,重新开启我们本有的佛性知见,重新运用当中的智慧,无边的神力和神通,接下来就要制诸魔外,克制我们的心魔、五蕴魔和外魔,五蕴魔就是心魔,心魔比真正的外魔更加恐怖,所以要靠忏悔,学习经教开始,三业精进,修净土因,明白了身口意三业要勇猛向前,时时观照,勤于改过,在身口意中不要让自己产生懈怠的念头,惰性止息的时候 至于修净土因,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原来很多的佛教派别,除了净土宗以外,还有天台宗、密宗、华严宗、都祈愿往生净土,最高的秘法也是在净土达到的,因为净土法门是极其高明,所以我们念诵大悲忏的其中一个目的,除了灭除业障之外,便是要发大愿心,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至舍此身,更无他趣,当我们死亡之后,舍弃肉身之后,希望不要像我们生前一样的存在,灭除肉身之后,希望不再投胎,不要再次落入六道轮回当中,决定得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希望自己能够投身于极乐世界当中。亲承供养大悲观音,希望能够亲自遇到观世音菩萨的法身,而非其化身。不需要观世音菩萨透过神力,长途跋涉的拯救我们,希望亲自去供养观世音菩萨,以真心如法修行供养。具诸总持、广度群品,那个时候就万事俱备,所有的经咒神通和道理大智慧都通达了,处身在西方极乐净土时,就好像上网一样什么都会知道,不需要学习小法小道,亦无需迷恋世间的烦恼妄想、名闻利养。广度群品,皆出苦轮、同到智地。那个时候就可以在西方极乐世界里面学习成菩萨成为圣者,得到超脱成为初地、二地、乃至八地、十地菩萨,也可以与一些同念大悲忏忏文的众生,一起出离轮回的苦海。那个时候达到佛的境地,同到智地,在最高的境界是一尘不染,清净无垢,称为智地,脱离一切的烦恼妄想没有苦障,这就是皆出苦轮同到智地。所以在念诵大悲忏的忏悔文的时候,如果我们对其内容义理多加了解,便会帮助我们学习佛经,帮助念诵大悲忏忏悔文和其他的忏悔文,对修身处世百利而无一害,希望大家福慧双修,同登智地! 南无观世音菩萨!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網誌分類

已關注

最新回應

幪面馬仔
幪面馬仔 2024/02/11

老師

{#iconb_210}

祝您

身體健康

k98m
k98m 2023/12/16

立法局議員任務是為人民服務,而他們不以人民福祉為目的,他們議員目的是金錢,無心為人民,這些議員,下次選舉,人民就是不會選他們,選了他們等於放只老鼠入米缸。

易明
易明 2023/12/15

厚顏無耻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