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3)律宗

2021/09/30 20:04:58 網誌分類: 論佛教的真面目
30 Sep

佛經說,戒為平地,眾善由生。三世佛道,借戒方住。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種。戒如捉賊(煩惱),定如縛賊,慧如殺賊,因此學佛首先要守戒律。最重要的戒有五,即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說奉持這五戒,可以轉生人天勝處,離鬼(餓鬼)畜諸苦。五戒中單就第一戒不殺生命來說,流弊非常嚴重。所有害蟲可以無限生長,讓它們找害人命和農作物,人卻不可以對抗捕治。同樣,要消滅統治階級,必須經過戰爭,才能誅戮罪魁。遵守不殺的戒條,等於說,被壓迫階級不許起兵反抗壓迫者。第二戒條不盜,實際只禁小偷盜,大偷盜可脩大功德,不受戒律的限制。不邪淫指妻妾以外的淫亂,富貴人不缺少妻妾,不犯戒並僕難能。第五戒不飲酒,富貴人有稱為世問第一上味的醍醐,不一定要飲酒。五戒以外,其餘諸戒,都是瑣碎煩雜,惑世欺眾的一些手法。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僧徒,有些人奉持戒律,自以為持戒精苦,是種大福田,可獲大利益,威儀嚴肅,結果是受騙到死,一無所得。

佛教傳入中國,戒律也逐漸傳來,鳩摩羅什譯《十誦律》,佛陀耶舍譯《四分律》,佛陀跋多羅譯《僧抵律》。唐初終南山白泉寺僧道宣著述甚富,著重提倡《四分律》,律學成為專門學問,因此成立律宗,又稱南山宗。道宣博學,著書甚多,有《續高僧傳》、《後集續高僧傳》、《廣弘明集》、《古今佛道論衡》等書,在僧徒中享有高名,投門弟子多至千百人,影響及於全國。四分本是小乘律,在大乘盛行的唐朝,小乘律取得大乘的地位,稱為極大乘,道宣《續高僧傳·明律總論》說,世人對戒律有四迷,一是以為持戒煩累形神,小道可捐。二是以為戒律受持,極為煩碎。三是大興土木,專求功德,不顧物命,心無慈惻,說是為福行罪,功過相補。四是律文紛雜,並無正斷,律師任意解釋,輕重隨心。四迷都說明僧徒不守戒律。因為戒律煩累形神,律宗強調地獄冥罰來威脅僧徒守戒,逼迫中國人學天竺人的怪僻生活,以為聖(佛)意如此,不敢不從,完全失去中國人的生活慣例,甘心作天竺僧徒的奴僕。道宣以後,義淨親至天竺,考察西方當時所行戒律,作傳四十條寄歸,書名《南海寄歸內法傳》。義淨歸國後,廣譯一切有部律共十八部,企圖使中國僧眾行動全盤天竺化,甚至上廁所也要學天竺煩瑣可笑的儀式,可稱十足的奴僕思想。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