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和醫療集團
養和醫療集團
養和醫療集團

養和醫療集團 - 心臟衰竭死亡率高 及早治療助控病減死亡風險 | 養和專科精選

2023/06/26 03:22:38 網誌分類: 生活
26 Jun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認為心臟機能下降屬正常不過,低估了心臟衰竭的嚴重性,導致延誤治療。心臟科專科黃民樂醫生直言,心臟是人體很重要的器官,如果出現衰竭,便無法泵出足夠血液供應身體所需,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嚴重時更會危及性命。有數據顯示,心臟衰竭的死亡率比癌症還高,故建議市民多加留意,只要及早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

活動能力受限 嚴重影響生活

  據2019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全港有逾萬人次因心臟衰竭而入院,情況相當普遍,且隨著人口老化及都市病影響下,心臟衰竭的人數預計會繼續上升,問題值得關注。黄醫生坦言,心臟衰竭屬長期病患,當心臟出現衰竭,便不能有效地把血液和養分傳送到身體各部分,導致出現氣喘、疲勞及腳腫等情況,令病人活動能力受限,嚴重更可致猝死。「心臟衰竭可按照病情分為四級,第一、二級,對病人活動能力影響較輕微;到第三級,活動能力則有明顯限制,進行簡單的日常活動如行樓梯也會感覺到疲倦、氣喘;當病情嚴重至第四級,病人連靜止時也會有呼吸困難及心臟不適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  

留意心衰徵狀 有懷疑應及早求醫

  事實上,造成心臟衰竭成因很多,一般與遺傳和後天因素影響包括年齡增長,藥物影響、家族遺傳、肥胖、吸煙酗酒及三高等有關。另外,部分則屬繼發性,即由確定病因如冠心病、心律不正、甲狀腺疾病、心瓣及心肌疾病等引發。黄醫生表示,患者若能及早找出心衰病因並進行對應治療,並嚴控各種危險因素,心臟衰竭大致都能得到良好控制。可惜,心臟衰竭的病徵並不明顯,容易導致延誤治療,建議患者如發現持續出現氣喘、疲倦及水腫等症狀時,應及早求醫。一般而言,醫生可透過心臟超聲波、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核子掃描等檢查來確診。另外,血液檢查則可檢測患者是否同時患有甲狀腺疾病,如及早發現就可一併治療,減低病發及死亡風險。

積極治療 減死亡風險

  不過,在使用各種對應治療的前提下,藥物始終是治療心臟衰竭重要的一環。黄醫生指出,現時用於治療心臟衰竭主要有4大支柱藥物,包括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MRA) 、腦啡肽酶抑制劑配合血管收縮素受體抑制劑(ARNI) 、 β受體阻滯劑(Betablocker)及 SGLT2抑制劑。「臨床證實,4大支柱藥物可有效降低患者因心臟衰竭入院的比率,甚至死亡的風險。」另外,醫生亦會因應患者的病情,輔以其他藥物,以及儀器輔助治療,詳情可向醫生查詢。

養和醫療集團
 

心臟科專科黄民樂醫生
心臟科專科黄民樂醫生

 

黄醫生指出,繼發性心臟衰竭可由冠心病、心律不正、心瓣及心臟肌肉疾病等心臟問題引起。
黄醫生指出,繼發性心臟衰竭可由冠心病、心律不正、心瓣及心臟肌肉疾病等心臟問題引起。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