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身份認證利融合 港須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2023/11/27 00:32:19 網誌分類: 生活
27 Nov
        

疫情之後,中港兩地恢復通關,灣區城市融合加速,各種數字化發展亦因勢利導,乘時推展。廣東省政府日前發布《「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提出推動粵港澳政務服務一體化,當中推動3地居民統一身份認證,引起不少港人關注。

今次《方案》明確以數位化促進粵港澳3地經濟發展、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的目標,就要素、商事、產業、生活等7個範疇列出數十項措施,其中較多港人關心的,莫如推動粵港澳政務服務一體化。《方案》提出圍繞「用戶通、系統通、數據通、證照通、業務通」目標,推動3地居民統一身份認證、電子簽名互認,實現企業和居民高頻事項「跨境通辦」;另將協調有關部門推動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等,以及港澳居民高頻事項全流程電子化辦理。

當中推動粵港澳3地居民統一身份認證,即是將俗稱「回鄉證」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跟「內地居民身份證」看齊,可跟「內地居民身份證」持有人在內地享有同樣的相關便利。

有人誤會「統一身份認證」,是統一兩地身份證,擔心香港會失去獨特地位或優勢,但其實「統一身份認證」與「統一身份證」是兩個不同概念。措施主要為便利數據流通,務求令港澳居民能在灣區城市享用到與內地居民同樣的服務和質素。形式就如港澳現有的e站通和深港一卡通等,操作上和「統一身份證」完全是兩碼子事。

事實上,促進大灣區的跨境身份認證或跨境通辦服務,不只是兩地發展的趨勢,也是很多港人的訴求。自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以來,不少港人到大灣區創業、置業、求醫,以至養老等,但礙於3地系統不同,不得其門而入。

由於現時「回鄉證」與「內地居民身份證」處理系統有別,導致「回鄉證」持證人未能辦理一些只供「內地居民身份證」持證人的業務。比如預訂住宿,許多民宿和酒店只供內地居民身份證預訂;又或辦理醫保、社保,更換車牌,買樓、買車票,稅務申請,以及求職等方面,也遭遇過不同程度的不便。從商者到內地工作也關卡重重,譬如文件簽名、找公正行、背景審查等,均涉及身份認證。內地的銀行酒店等企業對接數據庫都是以內地身份證為主。

倘粵港兩地達成合作,按計劃把港府的「智方便」與「廣東統一身份認證平台」對接,屆時港人透過「智方便」,即可使用和預約內地政府服務,便利港人處理內地事務。

對於有人擔心「統一身份認證」涉及隱私問題,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指,所有跨境服務需要用戶進行授權才可以登入,涉及個人資料需要按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要求處理,亦不會有系統資料互換,市民應可放心。

數字化建設是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重要手段,有助推動大灣區發展,做到人流、物流和資金流互通,且有望與不同內地部門及平台對接。可以預期,「數字灣區」建設行動方案落實後,除會為大灣區構建全新的體制空間,也將令香港加快數字化,為香港的經濟、民生和行政帶來革命性改變。

要對接「數字灣區」方案,特區政府須加快香港智慧城市建設,優化升級相關網站服務功能,以及推動與大灣區各種政務和商貿系統的互聯互通。與此同時,也要加強網絡系統的保護措施,並預訂相關應變方案。在推進過程中3地政府都應在數據安全、私隱的處理上加強透明度,增加大眾的信心。此外,兩地的證件互認,亦可能造成額外的公共服務需求,政府應做好前瞻性規劃,針對相關設施供應量、人手配置,以及收費作出適當考量。

蔡晋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