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道教與佛教那個形成早?

2024/05/16 12:21:45 網誌分類: 大乘亂象
16 May

準確的說道教起源更早,道教起源於黃帝時期,有4712年歷史。 佛教傳入中國是東漢永平十年(西元67年),佛教只有2548年歷史,而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黃帝的聖祖年代是(西元前2717西元前—前2599年)。 佛教是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創立(大概是西元前536年為佛教創立那一年)。 所以,道教遠比佛教早2千多年。
網路上一些不學無術或別有用心的人,總是斷章取義,片面之詞,大肆宣傳佛教早過道教。
有歷史記載,廣成子是上古時期的道教道教的始祖,修行於崆峒山和神仙洞,是黃帝的老師。
《史記》記載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意思是:黃帝是個非常聰明有神靈的人,他聽說廣成子盛名, 就專門去拜訪他,被廣成子的學識所折服,拜廣成子為師,向廣成子問“治身之道”,學習治國之術,並修學道家的思想。
黃帝問道,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 自而治天下, 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 」
廣成子告訴他說:「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心以靜。形將自正,心淨心清。無勞爾形 ,無搖爾精,乃可長生。 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 ,吾與天地為常,人其盡死,而我獨存焉。 後來,黃帝運用道家的思想治國。
但是,《黃帝內經》並非黃帝編寫,只是起源於皇帝和他的醫生之間的對話,關於疾病,養生的學問,原著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國歷代的黃老道家醫家傳承,並且增補 發展創作而來。
《黃帝內經》雖然是一部綜合性的醫書,但在思想實質上是一部道家的哲學著作,其理論大量吸收道家思想其哲學思想,與先秦道家一脈相承。
後來,東漢末年張陵(張道陵)才正式建立道教形成體系,把老子的《道德經》進行註釋,創作了《老子想爾註》,並且尊黃帝為始祖,尊老子為道教教主。 金元時期,道教分成全真道與正一道兩派。
道家對我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是統治階級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但是,東漢永平十年(西元67年),佛教才正式由官方傳入中國的。
佛教是依附於道教發展而傳入我國的,佛教也藉鑒了道教很多的文化,導致許多人對道教文化產生誤解,這是對文化的一種認知錯誤。
佛教借鑒了道教很多元素,例如,“慈航道人”,又稱慈航普度天尊、觀音大士,實際上則是道教的“神祇”。 木魚最初是道教的法器,佛教也藉鑒引用。 整體來說,佛教也主張道教追求人生真諦和修行境界,強調禪定和慈悲心。 佛教中的準提法、穢跡金剛法等經典,借鏡了道教的符籙咒印等元素。 在文化層面,佛教很多方面都藉鏡了道教的思想。 在後來的年代,佛教對道教最著名的借用案例就是《易筋經》,其實是1624年紫凝道士宗衡的著作。
中國有句俗話: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意思是說外地來的和尚比本地和尚念經念得好。 之所以人們有這樣的觀點,是因為,道教比較複雜玄虛,比較一本正經,而佛教相對比較簡單易行。 所以,人們容易接受佛教。 佛教的一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一般俗人更樂意接受。
歷史文獻記載,事實證明,道教歷史遠早於佛教2千多年。 道教,在先秦與黃帝時期就有了,只是道教正式立教時是東漢張道陵所立。 就如醫書《東醫寶鑑》,2009年申遺成功,但其實這本醫書90%以上的內容都來自於《傷寒論》、《醫學入門》等83本中醫著作。 還有中國傳統的針灸、拔河、丹青,甚至儒學書院也被韓國搶先申遺為韓國的了,2019年申遺成功,但是書院門上還寫著中國的漢字。 最可恨可笑的就是中國傳統的「春節」也被韓國搶先申遺了。 還有“中國結”變成“韓國結”,中國的端午節變成了韓國的江陵端午祭,中國的“彩燈”變成了韓國的“燃燈會”,簡直是盜版翻唱,國人當自強自立 ,國人當自知自明。
話又說回來,道家的慈悲是根基,在這點上,道與佛兩家是相通的。
從這點說,我們不妄說佛教就是盜版翻唱道教,但是,史記為證,道教絕對早於佛教。
2008年7月8日,在世界第32屆遺產大會上,江西的三清山「道教道教聖地」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隨後被寫入《世界道教與佛教那個形成早?
準確的說道教起源更早,道教起源於黃帝時期,有4712年歷史。 佛教傳入中國是東漢永平十年(西元67年),佛教只有2548年歷史,而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黃帝的聖祖年代是(西元前2717西元前—前2599年)。 佛教是公元前6世紀至前5世紀創立(大概是西元前536年為佛教創立那一年)。 所以,道教遠比佛教早2千多年。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