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地
張天地
張天地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互為因果之明證

2024/05/18 20:31:15 網誌分類: 三世因果與輪迴
18 May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互為因果之明證
種:種植。得:收穫。
做什麼樣的事情,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說明得到某結果,實為先前種下的原因所致。
你做了壞事會有報應的,這就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什麼樹開什麼花,什麼種子結什麼瓜 ...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任何人都知道:種瓜必定得瓜,種豆亦必定得豆。絕對不會種瓜而得豆,更絕對不會種豆而得瓜。這是因果報應的最簡單註解,理雖淺,而含意卻極深。
       我們講業,業為梵語羯磨的翻譯,其義為造作,也即因:引伸為業緣。所以,纔說善業為招善果之緣,惡業為招惡果之緣。
       嘗稱:「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重不墮輪迴。」業重愛深,是眾生淪落塵世的遠因,隨業受報,自是理所當然的結果。質是之故,的確不必怨天尤人。若要怨天尤人,業於業上加業。如人欠債,最好是還清了事。若只是怨恨債主的催迫,總是徒然,反會增加一些債務以外的不愉快糾紛。也不可以逃避,若是逃避,定是罪加一等。如人犯了國法,既入監牢,就得安分服刑,期滿自可出獄,若是中途越獄,抓回去又必多添加一罪。三界如牢獄,欲求出離,只好「隨緣遣舊業,莫更造新殃。」業盡情空之後,自可逍遙三界之外,誰也奈何不得。業未盡,愛未空,妄想自由自在,則只有徒增苦惱而已。
       因果無私,絕沒有僥倖的例外,也沒有假借的可能。「前生作業今生受。」富貴貧賤,窮通壽夭,全憑自己修來。既非什麼神鬼的播弄,也不是諸佛菩薩所可安排的。自作自受,別人不能絲毫加減,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今見許多佛門,不是落入宿命論的圈套,就是懷疑因果沒有憑準。學佛而不明白因果的道理,不信因果的定律,真是空入寶山,徒費精神。什麼樣的因,招什麼樣的果,業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許多人不在因地栽培善種,卻要在果上妄求完美。
       然而世事由來多屬缺陷,越是刻意求完美的人,痛苦煩惱可能越多。應知因圓始能果滿,但地藏經說:「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在心地上既是善惡混沌,在行業上自亦是好惡參差,受報當然有苦樂順逆業業不同了。
        貪、嗔、痴三毒不除,欲求人生圓滿,絕不可能。所以,我們認為最起碼的理念,是勿忘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已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