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世明先生1992年寫的王薌齋先生所傳弟子簡介

2010/04/19 12:35:53 網誌分類: 拳拳服膺
19 Apr

竇世明先生1992年寫的王薌齋先生所傳弟子簡介

著名意拳實戰技擊家——竇世明先生
竇世明先生(192136——1997611日),著名意拳實戰技擊家,爲意拳創始人王薌齋先生入室弟子。遼寧瀋陽人,漢族,中國大學法學院法律系畢業。少時喜好體育運動,1940年,同道贊許意拳神妙,贈以大成拳名時,師從王薌齋先生。
求學之初,遵奉先師王薌齋先生之教誨:練拳要有點瘋勁。因而練功十分刻苦,每天站樁3小時,試力、起步、發力等3小時,推手、實作2小時,數十年如一日。在受其師兄王薌齋先生的衣缽傳人姚宗勳先生言傳身教的同時,又得到王薌齋先生的親傳。學習有成,王薌齋先生賜名志榮
在拳學實踐中,注重實戰,經驗豐富,拳鋒犀利,打法兇狠。爲人正直,嫉惡如仇,匡護正義,保護善良。40年代,曾在北溝沿正覺寺,嚴懲漢奸傅雙英的保鏢高閻王;在白雲觀,痛擊廣安門外蓮花會歹徒。其功夫與品德一向爲武林同道所讚譽。
畢生致力於意拳事業,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數十年來,一直從事意拳的研究、實踐和教授,曾先後到黑龍江、浙江、深圳等地傳藝,並在1993年《武魂》雜誌上連續刊載有關意拳訓練的文章,有較大反響。從學者較多,幾乎遍及全國,在海外也有不少的學生。1993年初,不顧年逾古稀,應阿根廷意拳協會的邀請,前往深圳,親授技藝;其後,又前往浙江杭州、金華等地傳授意拳。爲意拳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此外並積極傳播意拳站樁養生功法,利用意拳科學的養生健身方法,治療慢性疾病,取得了顯著成果。
生前任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意拳研究會名譽副會長、香港意拳道研習會名譽會長、日本國際意拳會終身最高顧問、金華市意拳研究會名譽會長。
撰寫文章有:《我學意拳》、《意拳養生樁的幾種站法》、《意拳技擊樁心法抉微》、《意拳試力法》、《意拳摩擦步要訣》、《意拳的定步發力》、《意拳的活步發力》、《意拳的守中用中》、《意拳的單推手》、《意拳的雙推手》、《意拳實戰的基本拳法》等多篇文章。

下面是竇世明先生1992年前寫的王薌齋先生所傳弟子簡介:

 

王道莊:河北深縣人,高級建築工程師,王薌齋先生長子,自幼隨父學意拳,造詣彼深。是姚宗勳、李永倧、張孚、張中、竇世明、竇世成等啓蒙人,在北京四存學會教意拳很負盛名。

 

王玉芳:河北深縣人,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理事、北京氣功研究會理事、北京意拳站樁功研究會會長,王薌齋先生次女,自幼隨父學習意拳,精研意拳站樁養生理論及實踐,青年時隨師兄卜恩溥、姚宗勳等學習意拳技擊,實爲巾幗女英雄。晚年在北京各公園教練養生功提高人們身體素質,以意拳站樁功治癒各種疑難疾病,救人危難,有口皆碑,受到廣大群衆的頌揚。

 

周子炎:又名松山,山東臨清人,武術界稱爲鎮山東。由於窮文富武,將萬貫家財都花在練武中。慕薌齋先生大名,特到北京與先生較量,試敗北後即走,次年仍敗,到了第三次心悅誠服拜在先生門下,衆師弟均美稱爲周大師兄。誠如他自己所說:“我是來當先生的,熟知卻當了學生了。”這是當時武術界盛傳之“王薌齋大敗鼻子李,周子炎三敗入王門”的由來。

 

尤彭熙:上海人,留學德國,名皮科醫師。由上海聞人江一平介紹拜在王薌齋先生門牆,後將意拳發展爲“空勁”一支,號稱神拳尤彭熙,晚年渡美在加州授徒,頗享盛名,現在用空勁治病者均爲尤氏學生。

 

洪連順:又名洪緒如,北京人,乃名拳師張兆東弟子,在天橋賣藝糊口,以硬氣功開石聞名京師。洪氏身高體壯,臂力過人,聞先生名前往中南海霜紅樓比武,三試三敗,均被先生以發力發出丈余,洪氏遂拜倒在地拜師學習。

 

張長信:上海人,曾以拳擊奪得上海市拳擊公開賽冠軍。當時上海武術界稱張長信、韓樵、趙道新、高振東號稱王氏門下四大金剛。張長信一生提倡意拳,在上海教徒,爲發揚意拳奮鬥不息。

 

齊執度:河北博野人,1937年在北京四存學會體育班向王薌齋先生學意拳站樁,終日追隨先生左右,精研意拳理論,研習拳技,著有意拳一書。

 

韓星樵:北京人其父韓友之,北京名武術家,系形意拳名家單刀李存義得意門生,因此家學淵淵。由於李存義關係,王薌齋先生親授技藝,又因其聰明好學,在王薌齋先生五十歲時隨先生返回故里學技三年,武技大進後返回北京協助先生教授意拳,姚宗勳的開蒙老師實爲韓大師兄,其意拳理論及實踐精湛被王薌齋先生譽爲入室弟子。能練王薌齋老師龍舞者只此一人,身在上海時韓星樵、張長信、趙道新、高振東被上海武術界譽爲王氏門下“四大金剛”,後居珠海教授意拳。

 

韓星垣:系韓星樵之弟,北京人,其父韓友之,北京名武術家,系形意拳名家單刀李存義得意門生,因此家學淵淵。青年時即聞名於京師。在王薌齋老師諄諄教導下,勤學苦練,對於年輕師弟不保守,耐心輔導,在實作中以兇猛見稱,推手時穩、准、狠受到老師誇獎,放人時有如牆上挂畫,蓄彈驚炸實爲絕技。對後進師弟竇世明、竇世成、孔慶海等終日示範教練,有時把他們摔得爬不起來,雖然艱苦,但對他們後來掌握意拳功法起到啓蒙作用,使他們終身難忘。二師兄後在香港教授意拳,名徒衆多,是海外唯一發展最早的地方,以香港意拳學會最爲著名。會長爲國際知名人士霍震寰先生以及知名的武術家陳慶棠先生。

 

姚宗勳:浙江杭州人,北京中國大學文學士,自幼嗜愛武術,從北京天橋名武師洪連順學形意拳,頗有心得,因洪連順去中南海霜紅樓與中國武術家王薌齋比武失敗後翌日洪氏帶領姚宗勳拜謁王薌齋求其指教。姚宗勳見王薌齋身材矮小,體魄瘦弱,要求比試,但剛一搭手即被放出屋門外,姚宗勳方心悅誠服拜倒在地,逐拜王薌齋爲師開始學習意拳。姚宗勳自入意拳門戶後,非常刻苦用功,學站樁有時達到六、七小時不懈,同時經常受到韓星樵等師兄的啓發和教導以及老師的精心點撥,技藝大進,在與山西太谷形意拳名家武丕卿比武時一個炮拳擊打將武氏門牙擊掉三顆休克在地。和南洋大力士孫嘯比武,一個爆發力即將其擊倒。在西單商場與三十六友、四霸天、一百單八將比武時,雖是群毆形式,依靠意拳的功力紛紛將其擊倒,因此大成拳(即意拳)之名威震京城。北京武術館館長許笑羽送其子許如海拜姚宗勳爲師學習大成拳(意拳),西城跨車胡桐意拳場地學者絡繹不絕,每天均有三、四十人之盛。日本柔道五段澤井健一被王薌齋打敗後即住在姚宗勳處學武。姚宗勳對提攜後進不惜餘力,有時深夜還在教拳,經常日工資夜鍛煉的有李永倧、李永良、敖碩鴻、敖碩良、澤井健一、宇佐美信平、竇伯祥等,每天午後鍛煉的有梁揖、雷天一、羅少峰、張孚、張中、竇世明、竇世成、馬玉青、孔慶海、鄭朝向、趙中原、趙華舤、王斌魁、楊紹庚、禮立、馬驥良、王天衡、佟國藻、焦金剛等,學意拳之風盛況空前。星期日帶領衆人到太廟請王薌齋老師指教,下午則到阜城門門外朝陽庵松林內練功,直至晚間,因此培養出很多意拳佼佼者。姚宗勳雖然是大學生,但終身沒有參加任何工作,一心一意爲意拳而獻身。在被下放到牛棚,依然到北京各公園教練意拳。文革後方成立北京意拳研究協會,任第一任會長。每天學習意拳的群衆有二百餘人,雖已高齡,每天七時必到公園教練,有問必答,精心教導。澤井健一的徒弟佐滕聖二來京專學意拳三年,法國巴黎拳擊家伊裏亞學意拳後盛讚中國武術之奧妙,以後又不顧萬裏之遙又三次來中國學意拳。姚宗勳爲意拳的發展貢獻了終生,但也開出鮮豔的花朵。現在全國各大城市及日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法國、阿根廷均有意拳學會組織,宣傳意拳,鍛練意拳。姚宗勳繼承了王薌齋老師的遺志,發場了意拳,擴大了意拳,在武林中享有盛名。他的入室弟子有薄家聰、崔瑞彬、姚承光、姚承榮、劉普雷、武小南、林肇侖、白金甲、魏玉柱、許如海、彭安弟、李鴻錦、崔福山等。

 

李永倧:北京人,自幼嗜愛武術,從天橋螳螂拳名武師趙鐵錚學藝,後敗與意拳,逐向王薌齋老師學習意拳。在跨車胡桐教導意拳時,實爲姚宗勳之助手,對初學者耐心教練,諄諄教導,教推手、實作中以身示範,任勞任怨,不怕艱苦,以教會爲止,師弟們均稱爲良師益友。教導竇世明、竇世成、孔慶海最多,爲其啓蒙老師,他們以後在意拳有所收穫皆李師兄之功也。所謂甘當拳靶子,無私無怨豪傑之士,不因被摔倒或放出而大怒,還把掏心窩的東西(即勁兒)教導給師弟。在和三十六友、一百單八將角鬥時,獨擋一面;在西單商場松淩食堂,挫敗數十人,當歹徒逃往松淩食堂,衆歹徒紛紛用酒瓶、汽水瓶擲打他時仍奮不顧身,追打他們,不幸一個汽水瓶擲到他眼鏡上,碎玻璃紮入左眼,血流如注,視傷痛如兒戲,仍將歹徒打敗,實意拳勇猛之士,對意拳愛好者,愛才如命,他與楊德茂師兄在熊德山跤場,發現年輕力壯的王選傑,認爲是練意拳的好苗子,逐收爲徒,愛如己出,悉心教導,熱心培養。在文革不能教拳時將王選傑親身交給姚宗勳,再三囑託,精心培養。所以王選傑之意拳成就皆李永倧師兄之功也。

 

趙道新:天津人,1930年在上海有高振東、張恩桐、韓星樵、韓星垣、蔔恩溥同時拜王薌齋爲師,精心學習意拳。王薌齋老師認爲道新有絕頂聰明,一教就會,對意拳站樁、試力、發力一點就通,學一個月即會發力,實其才也。在上海稅務專科學校擔任武術教練時和宋子文保鏢,挪威籍拳擊家安德森比武時,只一個發力就把他摔出丈外,安德森驚呼魔術,此時上海武術界稱趙道新、韓星樵、張長信、高振東爲王薌齋門下四大金剛,武術超群,同時在第三屆全國運動會獲得武術散打冠軍,一生鑽研武術,晚年將拳勁發展爲心會掌,神如霧豹、氣似靈犀、力似龍蛇、振撼大地,可惜有一身絕頂本領,沒有教徒,沒有提攜後進,退居林下後,只孤高自賞其武技,實爲武林中憾事也。

 

卜恩富:天津人,1930年在上海拜王薌齋爲師學習意拳,在全國運動會上得拳擊、摔跤雙冠軍,此役以三比零摔倒北京天橋名摔跤家寶善林(綽號寶三)奪得冠軍稱號。一生教摔跤,培養出大批人才。

 

張恩桐:天津人,1930年在上海拜王薌齋爲師學習意拳,他發力兇狠,曾抱著騾子的頭只一動,即將其摔倒在地,觀者認爲是神力。1955年,在天津與全國摔跤冠軍張奎元比試,張奎元身高體壯,臂力過人,手大腳大,恩桐則身材矮小,在張奎元抓住恩桐小臂時,只見恩桐驟然發力,即將張奎元摔倒在地。張奎元時後專程到北京,跪拜王薌齋,要求收下學習意拳。

 

楊德茂:北京人,太極名家,綽號太極楊。在訪問王薌齋時研究推手,德茂的手剛按到王薌齋身上時,只見王薌齋用隨讓牽隨又一撐即將德茂撐出人人人人倒地。王薌齋老師事後說沒有真功夫是戰勝不了楊德茂的。因此他因太極數十年功夫失敗在瞬間,拜王薌齋爲師學習意拳。德茂有高徒王選傑已名聞全國。

 

朱堯亭:北京人,四十年代身爲中原公司店員,工務繁忙,精神勞累,但在下班後仍至西城跨車胡桐站樁、學推手及實作,不辭辛苦,終於受王薌齋賞識收爲門徒。假日則隨老師在太廟練拳收穫頗豐,現已六旬以外,仍站樁練功。

 

趙華舫:北京人,八極名家,全國運動會奪得武術金牌,平生教練國際友人鍛煉中國武術,在國際上負有盛名。訪問王薌齋時,談論中國武術理論,使他頓開茅塞,數十年習武今日才顯通家,逐拜王薌齋爲師學習意拳至今。

 

韓嗣煌:山東人,韓複渠之子,科技大學教授,留學澳大利亞,熱愛武術,爲王薌齋之關門弟子。著有“意拳虛實”“論拳勁”等文章,是意拳中不可多得的武術理論家、實踐家。曾參加北京市體委科學研究所意拳研習小組,編著意拳一書。

 

於永年:留日牙科名醫,但熱愛武術,四十年代拜王薌齋爲師學習意拳。數十年在玉淵壇公園教徒,每日鍛煉者百餘人,無私教練,耐心講解,深受各界習者歡迎。文革時受衝擊,脊椎被打斷,經站樁鍛煉,奇迹般恢復了健康。鍛煉站樁治療疑難疾病,實爲中西醫術所不解,著有“站樁”一書。入室弟子爲郭貴志、林錦全。

 

李見宇:回民武術家,北京人,一生追隨王薌齋老師左右,對老師所傳“健舞”“勒馬聽風舞”,很有研究,表演發力動作與老師無二,入室弟子常志郎。


 

王斌魁:北京人,在北京以形意拳、八卦掌享有盛名,在什刹海教拳,遠近皆慕名學拳,後從王薌齋老師學意拳,技藝大進,現已八旬,仍以教徒提拔後進爲己任,入室弟子爲崔有成。

 

張孚、張中:河北新城人,自幼嗜愛武術,以槍法著稱,但與姚宗勳比試後改學意拳,能做到神動、意動、力量動,生生不息。在與36友、一百單八將比武時,張孚獨擋一面,挫敗數十人,英勇非凡。張中和竇世成在西四和西四三傑郭龍、郭彪、郭虎比武時,不招不架就是一下將其打敗,晚年協助成立北京市意拳研究會竭盡全力,爲衆師兄弟之榜樣。

 

竇世明:又名竇志榮系王薌齋老師賜名。遼寧瀋陽人,中國大學法學院法律系畢業。少時喜好體育運動,自幼愛好武術,但不得其門而入。1940年,在中山公園春明館茶社聆聽王薌齋先生講解中國武術之妙用,說:打人有如拍皮球。因爲不信,向王薌齋先生請教。當時,竇世明年方十八歲,體重98公斤,身材168高。在試驗時,王薌齋先生只在進擊的手腕下一挑,即將其放出一丈餘遠,跌到在地。當時,羞腦岔恨又用拳猛擊其腹部,因用力過猛被王薌齋先生又在腕下一挑,將其擊出一丈餘遠離地一米多高摔在茶桌上,將茶具壓得粉碎。以後王薌齋先生以便條介紹去跨車胡同姚宗勳先生處學意拳,因姚宗勳先生認爲東北人均系張作霖一路,不予接納。後經練意拳的張孚、張中兩兄弟再三懇言,姚宗勳先生方充許練拳。因天資拙笨,意拳理論深奧很難入門,但因愛好武術,求學之初,遵奉先師王薌齋先生之教誨:練拳要有點傻勁,還要有點瘋勁。因而練功十分刻苦,每天站樁3小時,試力、走步、發力等3小時,推手、實作2小時。在受其師兄姚宗勳先生言傳身教的同時,又得王薌齋先生的親傳。同時,不懈給所有師兄弟當拳架子,推手時被摔得頭暈腦脹全身紅腫;實作時被打得面部青紫,腮內破爛,尤其韓垣二師兄最爲兇狠,打擊人時每個發力均神機妙算,無法防防禦,美其名曰:牆上挂畫。經過甘爲人摔數年練習才有進益,得入門牆。40年代,在北溝沿正覺寺,爲搶救民女李六姑娘,只一拳即將漢奸治安軍軍長傅雙英的保鏢高閻王擊昏在地,衆歹徒也紛紛奔逃。此時王薌齋先生才允許說出是練意拳的。春節白雲觀廟會,姚宗勳師兄帶衆師兄弟前往,剛到第一層大殿即見衆歹徒圍困一位年輕少女,有一四十餘歲的上了年紀的狂徒正在撕剝少女的衣服,跪在地上的老婦人苦苦哀求,圍觀上百人無人敢管。原來此狂徒正是北京西郊莊會頭目,無人敢惹,此時姚宗勳先生勃然大怒,高喊:朗朗乾坤豈容歹徒爲非作歹,’”。他的話音未落,竇世明即已沖上前去一個劈拳直落狂徒胸部,將其擊倒在打坐的道士懷中,已昏迷不醒。衆師兄弟張孚、張中、竇世成、孔慶海等將衆歹徒打得七零八落、鼠竄而去。聯莊會頭叩頭如倒蒜,苦苦哀求饒命才放他逃命。白去觀道長叫他們趕快離開,爲了不使事態擴大影響廟會,找一毛驢送姑娘回羅道莊,衆師兄弟才回城。其一生遵循師教,以其所得教練意拳不懈,因得意拳功夫,身體狀況良好,現已年近七旬,仍在北京各公園義務教練意拳。學生有郭廣平、陳國益、趙超英、李林等。

 

竇世成:又名竇志江系王薌齋老師賜練意拳之名。現年已六旬,在臺北市業餘教練意拳。年幼隨兄習意拳,因天資聰穎,深得王薌齋老師喜愛,趙道新見後很愛惜,認爲是學意拳不可多得之人才,四十年末曾得到老師教導。可惜遠離故國,實爲人生憾事。但在青年時多得。姚宗勳、李永倧師兄教導,拳風雄厚、靈巧,在比試中見長。在與西四三傑郭龍、郭彪、郭虎比武時,滾錯雙疊身動,力量精神動,用力神速,將豪強擊敗。在西單商場打擊三十六友、一百單八將時,年紀雖小,但英勇無敵,所向披靡,爲衆歹徒懼怕,只見小竇出現,歹徒即望風而逃,後在制服西霸天沙鳳鴻時,也充分表現出意拳發力之奧妙。因沙鳳鴻體重二百餘斤,筋肉飽滿,全身是腱子肌肉不可一世,且相貌兇狠,斜眼歪嘴,脾氣暴躁,凶神一樣,但在他一發之間即將其擊倒於地,因此稱臣心服意拳。他忠勇仁義、見義勇爲,京城流氓歹徒視爲克星,做壞事深怕遇到他,在街道相遇即退避三舍,因此意拳威名在京城傳播四方。入室弟子王輝鈞現於加拿大教中國拳術。

 

李文濤:天津人,終身愛好意拳。四十年代祖天津,每隔二、三日均到京向王薌齋老師學意拳,並且到西城跨車胡桐和姚宗勳師兄鑽研意拳理論與實踐,在津與趙道新師兄來往甚密,精研意拳理論,姚宗勳師兄所著意拳一書曾爲之序言。現居津傳授意拳不懈。


 

高振東:上海人,自幼愛好武術,習太極拳多年,經常參加拳術比賽,爲上海武術界後起之秀。因慕武術大師王薌齋之大名,經錢硯堂介紹拜王薌齋爲師學習意拳,自此技藝大進,如魚得水,如虎添翼,當時與趙道新、韓星樵、張長信被上海武術界稱爲王薌齋門下“四大金剛”,一生爲傳播意拳而努力。


 

禮立:又名禮克復,北京中國大學政經系學士,四十年代追隨王薌齋老師學習意拳,在太廟及西城跨車胡桐終日鍛煉意拳。曾介紹日本柔道五段澤井健一與老師比武,因此使王薌齋意拳名聞中外。

 

馬驥良: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追隨王薌齋老師學習意拳,,現爲保定意拳研究會會長,年已八旬仍爲意拳普及努力教導。

 

澤井健一:日本東京人,日本劍道四段、柔道五段,經與王薌齋弟子禮立介紹,在北京太廟與王薌齋老師比武,參加在場評判的是北京武術館館長許笑羽及日本高級顧問武田熙(他學過中國武術通臂拳)。當場最先比試的是劍,澤井健一用劍劈王薌齋頭部,王薌齋老師用文明手杖只在澤井健一劍的背上一按,即將其摔出丈餘倒地,如此三次澤井健一均被王薌齋老師用杖摔倒。實際王薌齋老師後來說手杖只是腕、手、臂力量的延長。最後澤井健一提出必須抓住王薌齋老師的手腕,實際是要用柔道的絕技。但澤井健一的手剛要抓住王薌齋老師的手腕,即被王薌齋老師的發力將澤井健一摔倒在地,也是三試三敗。澤井健一當即拜倒在地,要求拜師學習意拳。澤井健一在1976年在東京出版的《中國實戰拳法太氣拳》一書中寫到當時我是柔道五段劍道四段,年輕力壯,很有自信,當時我抓住王先生手腕擬摔倒他,但卻被他取款,我又抓住他的左袖和右襟擬用寢技摔倒他,先生問抓好了嗎?我說抓好了。就在這說話的一瞬間,我的手完全失控而被摔出去了,我不知是怎樣被摔出去的,我反復試驗二次結果每次均被摔出,我感覺就象觸電一樣的刺痛,每次都象在心臟部位被拍了一下,好像心臟被電擊而動搖的樣子,有一種奇特的震動而恐慌的感覺,至今仍記憶猶新。這是澤井健一和王薌齋老師比武時的感覺,數十年過去了,澤井健一現已八十六歲仍在鍛煉意拳,以求得到更高的深度。從他在太廟比武後一直到45年回國前都是經常和姚宗勳學拳並由王薌齋老師指導,但他在東京沒有傳一位弟子,只是將他的得意門生佐藤聖二介紹到中國向姚宗勳學意拳,可以預見澤井健一對中國真正的武術意拳卓絕的認識,現在他仍鍛煉不止。


 

楊紹庚:雲南昆明人,在北京育英中學就讀時即喜愛中國武術,北京中國大學商學系學士。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始終在王薌齋老師教導中精研意拳,在理論與實踐中均有極高收穫,在太廟中國拳學研究會及八十年代組成的意拳研究小組均與姚宗勳、王玉祥、韓嗣煌、於永年等研究意拳,後協助成立北京意拳研究會。四十年代在西單商場大戰三十六友、一百單八將時,力不可擋,使歹徒望影而遁,實爲意拳之中堅,晚年任河南省武協顧問,意拳研究會顧,在河南新鄉、鄭州、洛陽、平頂山、開封教徒甚多。

 

敖碩朋、敖碩鴻、敖碩良:蒙古人,自幼與姚宗勳同學,年長跟隨姚宗勳練武術後隨王薌齋老師學習意拳,數十年如一日,鑽研意拳,常駐跨車胡同形影不離,不分寒暑晝夜與姚宗勳共同鑽研究。


 

佟國藻:北京人,自幼愛好中國武術,爲著名滄州三傑佟忠義之子。因慕王薌齋之名在四十年代拜王薌齋爲師改學意拳,因此武技大進,現居阿根廷創辦意拳學校,教授中國武術,馳名南美。曾在南美武術比賽中獲意拳團體及個人冠軍,其女兒佟佩榮在第一屆亞洲武術比賽獲女子劍術亞軍。

 

王十川:北京人,又名王天衡,國立藝專雕刻系畢業,名金石家,壽石公入室弟子,現爲全國著名雕刻家,現已治印數萬方。幼年喜愛武術,因與姚宗勳是摯友後拜王薌齋爲師學意拳,並將拳勁用於刻印上,刀力有方鈞,治印從不收費,爲藝犧牲一切,爲人仗義疏財救人危難,青年時協助姚宗勳師兄挫敗三十六友、一百單八將,爲武林贊許,後因病截肢,仍每日站樁二小時,用功不息,入室弟子爲賈詠現於澳大利亞教練中國武術。

 

焦金剛:北京人,四十年代隨姚宗勳練意拳,因身強力壯,勇猛異常,練拳時甘當拳架子,推手不怕摔打,散手被打昏在地爬起後即再戰,從不畏懼,深受王薌齋老師喜愛,逐收爲徒。是學拳者之榜樣,晚年在臺北教意拳,爲發場光大中國武術而努力。

 

王玉祥:山東省諸城人,北京名流天津南開大學英文系學士,祖父爲清末將軍,父爲民初將軍,當年在日本士官學校比武時曾摔死人,因此以柔道揚名東瀛。因此對中國武術家學淵源,及長因楊氏太極名家楊澄甫在其家中護院,逐學太極拳,深有造就,又隨形意拳名家諸桂亭學形意拳,證明嗜愛武術,除家傳外又經名師指點,實爲武術之豪傑,事有恰巧,一日去金魚胡同張玉衡家訪友,遇中國武術大師王薌齋先生,玉衡先生知其愛武,逐強迫其拜王薌齋爲師,雖不自願但爲王薌齋在武林中的威名逐叩頭認師,一時在京中傳爲佳話。自進入王氏門牆後方知中國武術真傳,方悉心研究鍛煉意拳,是唯一給王薌齋叩頭拜師的學生。日後數十年楔而不舍地練意拳終身不懈,在文革中做土木小工,生活艱難勞累之餘仍在民族文化宮門前義務教練意拳,受益者逾百人,因此學拳者雲集。現年逾八旬仍在教授意拳,實爲王薌齋忠實之弟子,著有“王薌齋生平大事記”一書,流傳甚廣,入室弟子劉金鐵英。

 

孔慶海先生,早年畢業于北平朝陽大學法律系,1941—1949年春和武術名家姚宗勳、韓星垣、李永宗、竇世明、竇世誠、張孚、張中、楊德茂、王斌魁、趙華舫、周玉清、李文濤等同時在北平西城跨車胡同十四號後門大成拳技擊班受教于王薌齋老先生。孔慶海青少年時練功刻苦,性格豪爽,深得王薌齋先生和衆師兄們的喜愛,其師兄繪畫大師李苦禪曾贈號俠江。孔慶海疾惡如仇。早在四十年代,爲支援正義,保護善良的人們,和李永宗、張中、竇世明等人多次與北平流氓團夥交手,嚴懲高閻王西四三傑、威振三十六友,降伏四霸天,打跨一百單八將爲人所共知,當時北平城旦的流氓一聽孔胖子的名字無不膽寒。

 

出處:武魂雜誌

p.s

·         武當門長

2007-03-12 03:14:22

高振東:上海人,自幼愛好武術,習太極拳多年,經常參加拳術比賽,爲上海武術界後起之秀。因慕武術大師王薌齋之大名,經錢硯堂介紹拜王薌齋爲師學習意拳,自此技藝大進,如魚得水,如虎添翼,當時與趙道新、韓星樵、張長信被上海武術界稱爲王薌齋門下“四大金剛”,一生爲傳播意拳而努力。

   海鷗先生您好:
   關於你轉貼的文章有幾處與歷史不符合
   1、高振東不是上海人,是河北省雄縣昝崗高辛莊人。
   2、高與王是好朋友,1928高在上海、南京國術館任武當門長的時候,王只要到了此處大都住在高那裏,與高切磋拳藝,那時侯高40多歲,已經功成名就,王30左右,是剛剛出道。
   3、高沒有拜師王。
    關於國術歷史問題我願意與海鷗先生共同探討。
                                    高振東外孫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