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齣歌劇看國民素質

2012/09/05 02:52:51 網誌分類: 文化
05 Sep

這段時間,反洗腦教育絕食行動,正鬧得熱哄哄,大聯盟正商議有進一步激烈的行動,迫政府撤銷強推國民教育科。

 

身為中國人,回歸祖國已有十五年,國民教育當然要進行,但不是一味歌功頌德的那種,不是盲目的愛國愛黨,而是認清歷史事實,反思過去日子的得與失,提升國民的質素,讓國家走向富強。

 

香港人恐共反共,有歷史的原因,國內一篇《為甚麼我喜歡吃漢堡包》文章,道盡了很多人的心結。國內現在很多愛國的人,都喜歡光顧美資的麥當勞快廳店。

 

{#425332_328057450570279_101615286547831_933556_704554859_n.jpg}

 

為甚麼明知麥當勞是美資快餐連鎖店,為甚麼中國號稱美食之國,比漢堡包好吃的食物,何止千百樣,但年輕人還是喜歡吃這些垃圾食物?

 

原來一個可悲的原因,就是不信任自己的祖國,怕大陸的食物不安全,怕吃了地溝油、添加劑、和有毒的食物。

 

{#300px-National_Grand_Theatre.jpg}

 

朋友暑假剛好從德國回來,途中曾經到訪過北京和柏林的歌劇院,欣賞了兩齣歌劇,但感受截然不同;雖然同為兩個強國的首都,但一次是非凡的享受,一次則很難過,為同胞的表現而覺得羞愧!

 

在北京欣賞歌劇的那一次,硬件好得不得了,宏偉的國家大劇院,座落於人民大會堂旁邊,由法國名建築師設計,音響設備豪華,座位舒適,絕對達到世界級的水準。

 

歌劇開始後,兩旁的觀眾不知何故,不停的咳嗽,想必北京的空氣太污濁,或是吸煙吸得太厲害,而咳嗽似乎有感染性,此起彼落,成為整齣歌劇的背景音樂。還有觀眾的傾談聲、手提電話的響鬧聲、遲到的觀眾移動座位聲,吃東西、打瞌睡、打哈欠、中途離場等,台下亂糟糟的情況,似乎大家已習以為常,只有外國人為之咋舌。

 

{#thumbnail.jpg}

 

到了柏林,情況180度改變,首先是觀眾盛裝赴會,男士穿上西裝,女士穿上晚禮服,如何出席一個盛宴。觀眾大都提前半小時進場,而歌劇進行中,每個人都專注在舞台上的演出,和台上演出貝多芬的《費德里奧》、華格納的《魔笛》、其他如《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紐倫堡的名歌手》、《尼伯龍根的指環》、《隨想曲》《帕西法爾》等劇目中的舞蹈員、詩人、歌唱家進行互動,觀眾屏息靜氣,生怕發出任何聲響,會打擾了台上的演出。

 

{#17~1.JPG}

 

整場歌劇,台下沒有一聲咳嗽聲,想到中間很多上了年紀的長者,也有一兩個身體不適,喉嚨發癢的,但在藝術的薰陶和對台上演員的尊重,又顧及其他觀眾,他們想必忍耐得很辛苦,不讓自己發出聲浪,影響其他人。這就是修養,就是擁有良好國民的素質。

 

 {#250px-Opera_Vienna.jpg}

 

在熱烈的鼓掌喝彩聲中,歌劇圓滿地結束,掌聲連續不斷、演員出場謝幕、觀眾有秩序地離場,依依不捨,回味著剛才的盛宴;心裡惋惜,不禁問,祖國這幾年的國力大增,一部份的人富起來了,但精神文明上,仍停留在民智未開的階段,何時才可以走進國際,做有修養,有文化的國民?

 

 

在香港欣賞歌劇,入場的觀眾,教育程度較高,受了多年西方文化的薰陶,懂得基本的禮儀,不會財大氣疏,任意妄為,懂得尊重他人,即使上演的劇目不喜歡,也會保持安靜,不影響別人,當然入場人數較少,很多演出都需要政府的公帑補貼。

 

國民需要教化,不是一味的洗腦和唱好;要敢於面對批評,勇於自強改革;不然再多幾個魯迅翻生,再多幾次學生絕食上街抗爭,中國還是停滯在第三世界的國民素質上。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