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窩生滾粥

2012/09/18 06:08:07 網誌分類: 親情
18 Sep

日本有一個《一碗蕎麥麵》的真實故事,話說有個母親, 背著一身債,帶著兩個兒子,每年除夕夜的團年飯,只能有足夠的錢上麵館,母子三人共享一碗麵。

 

台灣也有一個《一碗陽春麵》的感人故事,話說有五個貧窮的孩子,在醫院陪著身患絕症的母親,走完生命最後的一程;在醫院偶然遇到醫護社工,請這幾個餓壞了的小孩子吃麵,誰知他們竟說:「阿姨,這碗陽春麵,我跟弟弟只吃一半,剩下的,可不可以包回去,給爸媽吃?」

 

{#imagesCA32PGB0.jpg}{#imagesCA48OT63.jpg}

 

香港也有一個《一窩生滾粥》的真實故事,主角來自潮州。

 

他是一個老實的男人,廿十多歲時,國內適逢遇到土改和飢荒,家鄉太窮了,靠著兩畝瘦田,不足以維持一家五口的生計,迫於無奈,只有遺下家人,跟隨其他的潮州同鄉,隻身來港揾食,不求富貴,只求能夠養妻活兒。

 

臨走的時候,年老的媽媽,特地為他煮了一大窩的生滾粥,當作餞別送行的心意,當時的物資缺乏,交通非常不便,今日遠去,不知日後還有沒有機會相逢。做兒子的吃著熱粥,一方面感覺溫馨,一方面卻充滿離愁別緒。

 

{#imagesCAFX7JWJ.jpg}{#imagesCAWW7763.jpg}

 

五十年代的香港,擠滿了來自內地的難民,或想改善生活來港打工的人,人浮於事,找一份工,談何容易。當時除了黑工外,要找一份正職,還要找人擔保,難上加難.。因為沒有學歷,也沒有甚麼一技之長,這個男人,就跟著其他的潮州老鄉「自己人」,當苦力出賣勞力,賺取微薄的薪水。因為勤奮,凡事不計斤斤計較,人緣極佳,最後獲介紹到一間米舖內做伙記,三餐和住宿的問題都解決了。

 

他雖然木訥,不懂用言語表達關心,但對人和善,甚至贏得老闆的仔女,也當他是大哥哥和知己朋友,和他交心;他在香港舉目無親,難得有老闆仔女當他是朋友,好像自己的家人,他毫不吝嗇,用他微薄的薪水,間中請他們打冷吃宵夜,平常夜裡,就會煮一大窩的生滾粥,吃著熱粥,讓他們感到溫馨。

 

六十年代,家鄉的老媽媽早已作古,他成功申請妻兒,由內地來港團聚,日子仍然過得艱苦,但省吃儉用,還是可以過活。但當時家住新界,種菜養豬,仍未能維持開支,他仍要出城,到老虎岩的米舖打工,在東主家留宿。每年的除夕年假,才能回家和家人短聚,聊解分隔兩地之苦。

 

七十年代,他向同鄉借了一筆錢創業,自己開米舖,但因經營不善,不但蝕了老本,還欠下了一身債,鬱鬱不得志下,唯有借酒消愁。好景不常,一次身體檢查,竟發現了有癌細胞,要動手術切除。

 

在家康復期間,本來是最好的時間,樂聚天倫,多年在外為生活奔波,難得今天可以歇息一會,享受和親人相聚的美好時光。誰知當時對癌症的認識貧乏,家人竟以爲是傳染性的惡病,為免感染其他家人,要他搬離家一個人住,晚年的他,仍舊是孤身一人,被人拒絕隔離。

 

一次小兒子放學,到他獨居的地方探他。他剛好煮了一窩生滾粥,連忙叫小兒子:「來,吃爸煮的熱粥!」

 

誰知小兒子回答,說:「爸,我不餓,你吃!」

 

只見他滿臉失望,默默地看著碗裡的粥,一份莫名的孤單感,掩蓋著整個心靈。小兒子說:「爸,我走了,改天再來探你!」

 

一星期後,他睡在醫院的病牀上,面部𦋐上了呼吸機,因為癌細胞擴散到了肺部,引致嚴重急性肺炎,不到幾天,他與世長辭。

 

家屬為他收拾遺物,在他住的地方,遺留下一窩生滾粥,只是粥是冷的,沒有人動過筷。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