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不是飯桶

2013/02/23 08:26:50 網誌分類: 職場
23 Feb

管理學上有一個很著名的木桶理論,意思指若有一隻大木桶,桶壁上有一些高低不一的木塊時,這隻木桶能夠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相反,卻是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一塊!

 

對於這個理論,初初聽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有懷疑,為甚麼那最長的,反而不及那最短的?但仔細地想時,又會覺得合理,因為當木桶裝滿水時,無論那塊最長的木板,再長也沒有用,因為那些桶內的水,會從那塊最短的木板那面流走!

 

 

 

 

木桶理論可以啟發我們思考許多問題,例如在任何的一個組織或團隊裏,我們總會遇到良莠不齊的問題,團隊裡那些能力最強、表現最好的人,往往被那些能力最弱、表現最差的人所牽制,結果影響整體的發揮,影響一個企業的競爭力。

 

所以解決方法,就是注意機構中那最弱的一環,加以改善,將最短的那些木板拉高,將飯桶變成木桶。

 

但也有人不贊同,提出了反木桶理論,說我們不應注目那短的木板,反而應該注意那長的,讓他盡量發揮,不然虛耗資源,得不償失,因為木桶最長的那一塊木板,才能決定一個機構的收益,只要有一個知人善任的老闆,安排那個表現出色的僱員,在適當的位置,讓他盡情發揮,憑藉他的優勢,就能為機構創造業績。

 

木桶不是飯桶 ,而那短的一塊,就安排他做些無關痛癢的事吧,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在他們的身上。

 

究竟那一個理論,在現實生活之中,比較合理呢?

 

 

幾年前,英超有兩隊同市球隊,起初成績不差,擠身中游之列,但後來越踢越差,戰績不斷下滑,連場激戰,不是賽和便是輸波,不斷失分下,竟然跌入了降班漩渦,班主當然極為不滿,大發雷霆,於是定下了死線,在限期之內,若果球隊再無起色,先抄領隊,再賣走球員換血,冇得留低,弄得球隊上下,個個人心惶惶。

 

但要提升球隊成績,談何容易,一方面班費拮据,不能學那幾支富豪球隊,彈藥充足,隨時可買入一些優質的球員;另一方面,球會又欠缺完備的青訓投資,可以揀選一些有潛質的年青球員,隨時後備上陣,來替換那些因傷或狀態下滑,引致表現失準的正選球員。

 

這兩支球隊,剛好賽程編排,餘下還有幾場比賽會踫頭,生死攸關,非勝不可,兩隊職球員上下,都一條心,全力以赴,除了勤加練習外,兩隊的領隊及教練團,更加攪盡腦汁,挖空心思,反覆翻看比賽錄影帶,誓要研究致勝之道,務求在對方身上,全取那寶貴的三分。 

這兩隊球隊,球員質素和實力都差不多,可謂旗鼓相當,兩隊過往比賽,也互有勝負,難分高下。為了贏過對手,唯有透過觀看錄影帶,了解對方的排陣、進攻和防守的漏洞,務求摸索到一些竅門,一舉擊敗對手。

 

第一支球隊,集中看比賽過程中,自己球隊的失誤和糟糕的表現,務求從歷次的失敗和錯誤中學習,改善進攻和防守的踢法;第二支球隊,則集中看比賽過程中,自己球隊的歷次入球,和贏波的精彩表現,務求更加精益求精,研究那些是較好的陣式,如何繼續保持優勢。

 

結果兩支球隊,有相當不同的下場,一隊護級成功,繼續留在英超,一隊卻降了班,來屆要在英冠聯賽中打滾。而那支來屆要降班的隊伍,就是第一支球隊,因為他們在幾場對賽中,都輸了給第二支球隊,宣佈護級失敗。

 

 

波是圓的,足球賽事,本來很難保証必定會贏波,但究竟為甚麼,第二支球隊,能夠幾次都這樣輕鬆,就能擊敗第一支球隊呢?

 

研究發現,原來勝負關鍵,取決於球員上場比賽時的心理質素。

 

第一支球隊,因為將焦點,太過集中在檢討自己的失誤和過錯上,球員的心理,無形中產生了疲累、厭倦、責備、抗拒等消極的情緒,嚴重的,甚至產生了情緒病,失眠、緊張、抑鬱、厭戰,認定自己是失敗者,未出戰已經認輸了。

 

相反第二支球隊,因為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表現較優異的一面,使球員的創造力、對足球的熱愛、競賽的激情、自信心、渴望勝利的慾望等積極的情緒,獲得提高,一到真正落場時,如同猛虎出洞,未出戰,已經贏了氣勢。 

 

 

這有點像心理學說的自我應驗預言,過份消極,只看弱點的人,會影響臨場表現,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過份焦慮,會影響演講的人在台上的表現;經常擔心自己生病的人,常常覺得身患惡疾;一個憂鬱的人,經常看到灰暗負面的事情;一個預期自己考試不及格的人,容易未考就已經放棄了。

 

這樣看來,飯桶要變木桶,不太可能;木桶不是飯桶,揚長不要護短,發揮自己的優點,才是成功之道!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