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夢想而偉大

2013/03/04 06:29:40 網誌分類: 人物素描
04 Mar

很多人以為,這句話是愛因斯坦說的。

 

 

很難相信,這句話,竟然是出自那個說「上帝已死」的哲學家尼采的口。

 

尼采活到五十六歲,一生孤獨,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叔本華等齊名,被喻為「後現代主義」的先驅。

 

 

基督徒一直很討厭尼采,因為他不斷攻擊教會,宣揚無神論,視他為敵基督,將它的作品,列為禁書。但其實他是一個時代先知,努力回應當時社會的問題,提出獨到的看法,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值得基督徒學習。

 

尼采的父親是一位牧師,母親也是一位虔誠的信徒,曾祖父更是一位神學博士,但為何尼采會這樣的強烈反基督教、反上帝呢?

 

尼采生活的時代,正值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科技及社會急速發展,理性科學抬頭,認為人類的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無奈這樣的樂觀情緒,持續未久,戰爭爆發。科技的發展,帶來了更精良的武器,戰事慘烈,造成更多人傷亡。

 

 

工業革命也帶來精神空虛,人們每天追求的,只是更多的物質享受;在工業社會中,人變得像機械一般,在工廠中重複單純的動作,人類原有的生命力,變得蕩然無存。

 

拿破崙發動的戰爭,橫掃歐洲,當時的德國是戰敗國,普魯士民族變得非常自卑。尼采認為要使國家復興,除了要強化人民外,也需要把柔弱的部分除去,當時的教會不單世俗化,神職人員又非常腐敗,基督徒又接受教會錯誤的教導,將世俗看成罪惡,過著出世的生活,他認為是造成德國人軟弱的原因。。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尼采扮演了時代先知的角色,對世人發出警號,提出了「強者」、「超人」、「自我超越」的觀念,極力的批判基督教,質疑教會的至高權威,號召人民,從眾多的教會規條中釋放出來,從社會的禁錮中解脫出來,找出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他是思想積極進取的。

 

尼采宣告上帝已死,不是尼采殺死上帝,而是上帝被這些腐敗的基督徒殺死了。

 

尼采刺激基督徒去思考,不能和世界和時代脫節,躲在教堂的四幅牆內,基督徒必須有生命力,尋求出能與現代人各種思潮的對話,在現今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如何作一盞明燈,活出令人羨慕的基督。

 

尼采雖然聰明,始終敵不過他思想的盲點。他的道德觀,不適合充滿罪性的人類,他的超人觀,更不適合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其後的希特勒,就強烈地擁戴他的超人觀,把尼采的像,掛在牆壁上,當作他的精神領袖,孕育出他的「強人政治」、「優生學」及「種族歧視」錯誤觀點,發動侵略戰爭,結果造成人類歷史中最慘烈的二次世界大戰,屠殺了六百萬名猶太人,所以思想家的影響,是很可怕的,也是尼采所料不及的。 

人因夢想而偉大,這些天才,都克服了身體各種的毛病,人生的各種坎坷的際遇,才能達至成功。

 

伽利略不惜違抗教皇,被教會軟禁迫害,提出了太陽中心學說;貝多芬忍著耳病困擾,手搥著胸,在痛苦中,寫成了第六田園交響曲;梵谷一生貧困,在病痛中割掉耳朵,繪畫出一幅幅熱情的向日葵。

 

尼采一生孤獨,忍受痛苦的頭部疾病、兩段失敗的戀情、友誼的破裂、被好友評擊、和家人的不和,失掉大學教授的工作,但仍執著對真理探求的瘋狂,成為一代的哲學宗師。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