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腳痛一定是骨刺?

2013/03/05 22:51:26 網誌分類: 健康
05 Mar

 

走路腳痛一定是骨刺?

2013-03-05 08:48:56 來源於:健康生活 2012年第8

{#000.jpg}

 
  

年近六旬的虞阿姨最近苦不堪言,只要她走路時間稍長一點,一雙腳就會刺痛,特別是腳後跟痛得更厲害,但仔細檢查發現腳部既沒磕著也沒碰到,也不紅不腫,到底為啥呢?社區裡的一幫老友告訴她,十有八九是因為腳上長了骨刺在作怪。虞阿姨為此跑到醫院非要拍片子,儘管醫生解釋腳疼不一定都由骨刺引起,她仍然固執地按老友們講的拍片子看究竟,結果證明其腳痛跟骨剌沒有任何關係,只是生理性的壓痛。

在絕大多數患者腦海中,已經把將骨刺與足跟痛(我們俗稱腳後跟疼)劃了等號,認為足跟痛就是骨刺的!實際上,老年人腳痛的病因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類。老年人應及時查明病因,然後進行對症治療。

腳痛症的主要原因

足跟痛醫學上稱之跟痛症,是一種以足跟疼痛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多發生於中老年及肥胖的女性。引起腳後跟痛的原因有多種,主要有下列原因:

韌帶發炎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復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胳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係,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胳、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跟骨骨刺

跟骨骨剌即足跟骨質增生,其症狀是足跟壓痛,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有石硌,針刺的感覺,形成多與足跟長時間的負重和磨損有關。當足跟關節出現磨損、破壞後,人體自身會進行自我的修復,硬化與增生,從而形成足跟骨刺。它是人體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

隨著年齡的增長,足跟長期、慢性的磨損,同時足跟是人體承受壓力最大持續時間最久的部位,老年人的足跟經歷了眾多難以計數的磨擦和衝擊,所以很多老年人容易發生足跟骨刺。

跟骨高壓症

除了跟骨長骨刺,老年人如果得了跟骨高壓症也會引發腳痛,是由於跟骨內壓力增高而產生的跟部疼痛,常見於中老年人。

跟骨主要由海綿樣骨松質構成。在正常情況下,跟骨內注入的動脈血與回流的靜脈血量是平衡的,跟骨內壓力也是恒定的,而一旦跟骨的血運受到影響,打破了這個平衡,無論是注入還是回流出現障礙,都會造成骨內淤血或充血,從而出現跟骨疼痛症狀。

不同症狀治療招術不同

生理性——選雙好鞋來緩解

如果是生理性原因,老年人在選鞋時就要非常注意了。選好鞋,對緩解疼痛有很大的幫助。很多老年人在選鞋時奉行越軟越好的標準。但要注意,軟底鞋剛穿時固然輕便,可以緩解老年人因足部退化造成的疼痛,但走路時間長了,會使腳更費力。人在行走時,先是足部放鬆,足跟著地,此時足跟要承受很大衝擊力。鞋底在一定程度上承托和緩解足部衝擊力,但如果鞋底太軟,承托力度就不夠。

由於老年人足跟部脂肪墊開始萎縮,在邁步時需要脂肪墊吸收地面對人體的衝擊力,因此,最好選鞋跟高為3釐米左右、有一定硬度的鞋來穿,這樣既可以彌補足跟部脂肪的萎縮,也可以減少疼痛。

病理骨刺——可以做封閉治療

如果跟骨長了骨刺,可採用封閉療法。打封閉針,將藥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止痛、緩解局部肌肉緊張的目的。同時,還要減少以足為主的劇烈運動,常做足的蹠屈運動。

蹠屈是指足趾向足心方向屈曲,簡而言之,就是腳尖繃直,象跳芭蕾舞一樣。足蹠屈時,可以使蹠腱膜放鬆張力減小,可以緩解骨刺對周圍組織的刺激和損傷,有利於無菌性炎症的消退,從而預防和減輕疼痛。

跟骨高壓——抬高下肢多休息

如果是早期跟骨高壓症患者,可以抬高下肢休息,12周後症狀可以緩解或消失,也可以採用物理療法。如果非手術療法無效,就耍考慮進行手術治療。通過手術來降低跟骨內壓力,比如,現在骨科常常採用一種鑽孔減壓的辦法。

足跟痛的家庭保養法

如果老年人足跟痛比較嚴重,可在對準痛處的鞋墊上挖一個洞,或在鞋後部墊塊棉墊,以減少局部壓力和摩擦,緩解症狀。

要注意適量運動,適當休息。

平時,也可以使用舒筋活血的中藥熏洗腳部,改善血液迴圈,增強局部代謝,減輕疼痛。

雙手扣腦後站立,然後蹲下,立刻再起來,如此為1次。每天做200次,分兩回進行,3個月可見效,疼痛可以減輕。

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治療;壓痛點注射醋酸強的松龍,每週一次,往往23次治癒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