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和尚無水飲

2013/03/22 08:45:48 網誌分類: 職場
22 Mar

坐在巴士上層,聽到後座的一位阿姐,大聲地和她的朋友在講電話,還越講越大聲,似乎有無盡的冤屈和怒氣,無處發洩,找到洩口時,就連珠炮發,那一番火藥味的談話,大致是這樣的:

 

「認真離哂大譜,明明我收五點鐘,就黎收工的時候,重要係物理治療室做清潔,就用內線同大咪,叫我落去禮堂幫手搬櫈同排櫈,洗得就洗,唔駛做咩!」

 

「佢話急用,咁急,就叫哂所有人去幫手啦,但偏偏那個阿嫦就無左影,聽講係三樓度洗緊廁所,做緊野唔得閒,洗佢條命,洗一個廁所,邊要洗成粒鐘,佢又收六點,真係唔公平!」

 

「都唔知個阿頭同佢係咪有路,成日咁偏幫佢,我同阿頭投訴,講左兩句,就被佢噴左一面屁,佢話唔滿意,就叫我同寫字樓投訴,咁即係搵寫字樓,黎壓我地D低層員工啫!」

 

 

上述對話,相信大家唔會覺得陌生,係好多工作的地方都會出現,情況雖然不會完全一樣,人物角色也有不同,但本質上都差不多,就係一大班人做野,中間有D人心裡不服氣,覺得D管理層唔掂,分配工作不公平,結果員工士氣低落,工作地方充斥戾氣,人人各自為政,工作拖拖拉拉,本來人多好辦事,結果反而是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想起那個老故事,寺院本來只有一個和尚,這個和尚每天開心地往遠處,挑兩桶水來給自己喝,毫不介意打水的辛苦,一個和尚有水飲,生活寫意。

 

但後來多了一位和尚來同住,兩個和尚因打水和飲水的問題有了爭執,各不相讓,這個說他打的水較少,又打了大半天,拖慢工作來做,結果寺院其他工作就不用做了;另一個就回敬他,說他只批評別人,卻不懂自我檢討,用的水桶較小較輕,走路的速度當然較快。

 

為了公平不想蝕底的原故,又怕別人偷懶,結果花盡注意力和心機時間,在彼此監視上,解決問題的結果,兩個和尚一同去扛水來喝,結果只得到一桶水。本來每人挑兩桶,現在兩人一桶,結果少了三桶水!

 

當第三個和尚來到後,情況變得更加惡劣,因為是非多了,怨恨和互不信任也多了,聚在一起時,誰也不願意吃虧,誰也不想動手,大家都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結果大家互相推搪,不肯合作,不想益人,不想執輸,情願一拍兩散,結果大家都一齊冇水飲,坐以待斃!

 

 

如果你是管理層,要接手這個爛攤子,要管理手下的這三個和尚,解決他們之間的糾紛和矛盾,重新激勵他們投入工作,你會如何做才好?

 

要解決人性自私的問題,現代管理學就提出,沒有差勁的員工,只有差勁的管理層,所以問題不全在那三個和尚,解決之道也不只是重新教育他們如何敬業樂業,責任在那個寺院住持的失職,他沒有做到一個管理者的本份,如果住持不是偷懶,不理世事,只顧在念阿彌陀佛,那三個和尚,怎會落到沒水喝的地步。

 

所以先要叫住持建立制度,要所有和尚嚴守清規誡律,列舉清楚所有需要做的事情,例如挑水,洗衣服,砍柴、做飯、掃地、接待客人、誦經禮佛等,規定值班制度,規定每人要輪流挑水,還要經常監管、巡查、考核,建立獎懲制度,如表現勤力的,那天晚飯就可以加菜,可以放假落山遊玩,偷懶的就罰食白飯,變相加入了現代的薪酬福利和獎懲考績機制。

 

 

也有人從人道角度入手,針對和尚的人性,認為三個和尚再怎麼懶惰和自私,也不會去到一個這麼極端鬥氣的地步,情願渴死,都不願找水喝,只要讓和尚知道合作會帶來大家的益處,例如三個和尚一起出動,每一個和尚挑一段路,再由另一人接力,這樣大家都不累,又可省力,需用的水也很快就挑滿,何樂而不為?

 

更有人提出可以讓和尚經營合作社,因為香客來往多,需要飲用水,他們擔多些,就可以用來沖茶,賺取香錢,甚至因應市場需求,鋪設山上的竹做輸水管,利用科技,減省人力,增加輸水量。以後不單不愁沒水喝,還可成為一門生意來經營,創意無限!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