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 老场坊

2013/06/13 21:43:39 網誌分類: 寫作
13 Jun

 

1933老場坊

 

1933年,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大概相當於租界的市政府,耗資300多萬白銀,在虹口沙涇路,建造了一座遠東最大的屠宰場。英國建築師的設計,古羅馬與東方風格的結合,樸實無華的混凝土結構,在2008年前一直默默無聞。

很早就知道這個地方了,當時一看照片就給深深的吸引住,一直想去看看。2008年之前,它還只是個荒廢的屠宰場;後來改造成了文化創意園。好幾次開車到了附近,都找不到,問人家沙涇路在哪裡,也不知道。原來就在周家嘴路虹口港,附近還保存了不少租界時期的廠房和民宅,保留著一種民國時代的韻味。

這是一組由四棟方形廠房圍成的一個空間,中間是一棟24邊形的主體建築,共5層,每層都有樓梯與廊橋與廠房連接在一起。整個建築高低錯落,廊道盤旋呈不規則的走向,有如迷宮,據說是特意設計適合牛群的行走習慣。承建商是當年上海有名的余洪記營造廠,看工是孫德水;他後來到了香港,成立了一家建築公司叫孫福記,承建了怡和大廈,太古大廈,文華酒店等。

屠宰場改名為1933老場坊,開設了一些文化創意商店,咖啡店,餐廳和設計室,包括法拉利的上海俱樂部等,數量並不多,感覺有點冷清。

中間的建築是屠宰場的主體,當年被屠宰的牛群,就是沿著牛道來到它們生命的終點。這裡空空蕩蕩的,牆壁天花地板都只有混凝土的質感;也沒有任何店鋪,只有零丁的幾件雕塑。雖然空曠,但仍然有一種壓迫感,令人心情暢快不起來。頂層空中舞臺,有一個巨大的圓形玻璃天幕,氣勢恢宏,是舉辦展覽,派對和發佈會的場所。

不知道是否人氣不足,氣氛冷清,還是屠宰生靈太多的原因,也有傳說日占時期這裡是行刑的場所;總覺得陰森森的,神秘而壓抑。在主體建築的底層,有一組當代風格的雕塑,一張長條凳上伸出十數條大腿,氣氛詭異,加上深秋時分接近黃昏,更是感到毛骨悚然。後來有一次與一位香港來的長輩,想去老場坊內的一家餐廳吃晚飯,當他進了大門沒走多遠,就馬上退出來,說道:“這裡陰氣太重,不能去!”。兩年過去了,這裡的生意和人氣還是沒有一點起色。


 

回應 (4)
我要發表
葉赫那拉
葉赫那拉 2013/07/16 04:47:52 回覆

芥子 ? 芥子气 ?

彭彭
彭彭 2013/07/09 15:42:41 回覆

芥子哥!

芥子和蛋的分是是…?

立 冬
立 冬 2013/06/14 21:29:02 回覆

以後仲係唔係繼續叫你蛋哥呢? {#iconb_226}

2013/06/13 21:52:57 回覆

网名改了,不叫松花蛋,现在是松花芥子。

与信报副刊的专栏《樱桃花开》的笔名一致,也与新浪微博,QQ的名字一致,方便管理!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