揀教會如SHOPPING

2013/09/18 23:02:52 網誌分類: 宗教
18 Sep


昨天我看了一篇文章是關於揀教會,不論你是初信,還是已受洗,應當留意

揀教會如shopping

記者:林蕙芝

  

你一年換多少部電話?一季又換多少個袋子?你認識有人不停轉教會如shopping,觀察不同教會才決定到哪裡聚會嗎?在全球一體化影響下,基督徒不知不覺受消費主義影響,連教會也被視為消費品般選擇,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信徒當自己是消費者

 

在早前舉行的「信仰市場‧消費教會」的座談會中,主持人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副教授葉菁華博士,指出一個消費主義衍生的現象:「我到美國留學時,初到步看看落腳哪家教會,當時有教會的牧師、會友跟我說:『你在church shopping』,這描述令我很難受,我沒想過我在選購自己屬靈的家。」

 

另一講員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研究主任駱頴博士說,上星期喬布斯去世,許多人爭相悼念,同時意味在消費主義影響下,如何把產品發明者視為宗教icon。他說,返教會雖然不為購物,但消費文化及商品化,會讓信徒當自己是消費者。 

 

他以光顧茶餐廳打譬喻:「去茶餐廳吃東西,若一而再、再而三來錯食物,你的消費者本性便會顯露,憤怒地責罵夥計,因為消費者是購買服務,若服務不好便會不滿及投訴;而在自由經濟下,消費者有權選擇到哪家茶餐廳,或決定下次會否再光顧。」

 

信徒大難臨頭各自「走佬」

 

而在資本主義影響下,一些信徒也是如此心態上教會:「他們會想,這家教會有否好的服務?主日學質素是否夠好?兒童主日學是否適合我的子女?」他不諱言,教會是要人學習服侍,但人們卻本末倒置,看的是教會如何服侍自己,甚至把教會的知名度、牧者的名氣等元素取代信仰核心。

 

而人們不願意委身,亦不排除是受消費文化影響,思想為何已付出時間及奉獻,教會卻未能提供理想服務。

 

另一講者聖公會諸聖堂座堂署理堂主任范晉豪牧師指,教會的存在,並不為了讓信徒「消費」:「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也就是你與我,教會的設立是要地上信仰群體聚集一起見證基督,任何群體也有其問題及情況,但大家同坐一條船,即"Fellowship",不是大難臨頭各自飛,教會不對勁便『走佬』。」

 

信徒有根才會成長

 

他指,教會肢體乃一家人,家裡有問題便一起承擔:「不可說這教會沒星級主日學及講員,於是去隔鄰街口的教會,因為那裡的package吸引。若我們看到教會有問題,但因著在這裡成長,便不應袖手旁觀,因教會的高低起跌,與我們息息相關。」

 

他續指,上帝叫信徒在教會成長,教會就是信徒的根。若用Window Shopping的心態上教會,哪家好便去哪家,便會變成:「朝秦暮楚,朝三暮四,不能把根留住,有根才會生長;若像『無腳雀仔』,就只是不斷的飛,不能活出教會的使命。」

Window Shopping只是拿取個人好處

 

他認為,Window Shopping只是拿取個人好處,去不同教會「攞著數」來豐富個人靈命,並非有承擔的人。

 

他以結婚比喻為對教會的投入:「世上有合久必分,大家合得來便成為伴侶,但亦有情況是認識久了,知道結合是錯;而去其他教會,嚴重的話便仿如離婚。轉教會要如離婚般認真,要想清楚,重新投入另一家教會還是堅持承擔,否則離婚一次又一次,同樣去完這家教會又去另一家,變成了消費者信徒。」 

 

 

有人指教會變成商品,以迎合潮流及信徒喜好以留住會眾;教會應如何抓緊使命而不隨波逐流?請繼續留意《可圈可點》報道。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

最新回應

ycf
ycf 2024/09/24

製作特輯詐騙篇。

ycf
ycf 2024/09/24

製作特輯主角稱4。

ycf
ycf 2024/07/21

廣東話的預告

wongi
wongi 2024/07/19

送上好歌星星。

動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