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份聯署聲明說起

2013/10/28 06:54:51 網誌分類: 宗教
28 Oct

超過二百名中大崇基校友及師生,最近在《時代論壇》刊登一份聯署聲明,要求某教會的堂主任牧師公開道歉,並收回他曾批評該校,誤導及失實的言論。

 

事緣該牧師在一次講道聚會中,以「屬靈領袖訓練與教會前途」為主題,談到德國把神學教育普及化後,連非信徒也可就讀,以致有不信者,可出任牧師和傳道人,或於基督教機構任要職,帶來極深遠的壞影響。

 

 

他指香港同樣面對相同情況,並以崇基神學院作為負面例子,批評有很多不信的新派神學傳道人,都出自崇基,另一方面,又為自己教會的聖經學院課程賣廣告,事件引起軒然大風波,崇基校友強烈表示不滿,要求追究責任。

 

該份聯署聲明中,主要針對該次講道的言論失實,列出明顯和崇基神學院的現況不符的四項重點:

 

一、崇基是一所合資格的大學,無論師資、課程與學術水平,均符合大學嚴格的要求,非信徒若選修或旁聽該院的學科課堂,時有就不同觀點作對話和溝通,但信與不信一同學習,無礙對聖經觀點的學習和交流。

 

二、崇基的神學及牧職課程,要求申請者提供教會推薦書,才會獲得,不存在會有不信的人,將來會成為教會的神職人員。所以講道中暗喻有「不信」者,在崇基畢業後,便成為傳道人的說法,並不成立。

 

三、崇基的核心精神價值,是學習如何在多元社會中,彼此尊重和對話,不以擁有絕對真理而自居自恃,輕易批評他人。

 

四、崇基自創校至今,得到香港一些主流教會和大宗派支持,如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基督教崇真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及五旬節聖潔會等,協助訓練傳道同工,若神學院有問題,又何來教會的支持?

 

 

這場罵戰和爭論才剛開始,不知結果如何。但筆者關心的是,究竟香港信徒需要的是那一種的神學院?

 

每個平信徒,其實都應該接受神學訓練,對信仰有一定的基礎和認識,才不致隨波逐流,誤入異端歧途,在社會中能夠行公義,好憐憫,發揮信徒做光做鹽的角色,過去當教會進入黑暗時期,腐敗和墜落時,一批神學家和思想家如馬丁路德、加爾文、潘霍華等出現,獨排眾議,提出異見,不就是因為個人對時代問題有深刻的反省,才能提出有份量的批判,令人眼前一亮,影響深遠!

 

今天很多香港大宗派教會,都在自設的神學院,但這些神學院,已經淪落到像一所職業訓練學校,在三年密集式的訓練中,學員要涉獵宗教教育、佈道、護教、宗教比較、講道、輔導、教會行政等不同範疇,課程設計是針對如何培訓一名平信徒成為傳道人,應付一般堂會的日常運作,可以算是一個就職速成班,三年的訓練中,有些人對生命反思較多,有些人則只學到一些謀生技能,就出去工場工作,而神職人員的質素,良莠不齊。

 

 

這類訓練學院,因為要應付工場的需要,著重實戰經驗,不看重學術研究。而畢業後的學員,往往又會回到相同宗派的教會中,被按立成為牧師,因為價值觀和理念近似,容易受到該群體的認同,但眼光較狹隘,被灌輸的神學觀念較單一,對有爭議性的神學問題更避而不談,而不同宗派壁壘分明,不容易去到其他的宗派堂會事奉,而日常工作忙碌,因缺乏在神學上的浸淫,事奉不夠幾年,靈命很容易枯乾,窒息了教會群體的生命力。

 

甚麼樣的神學院,就訓練出一班甚麼樣的領袖,也就產生出一班甚麼樣的信徒。今天教會內問題多多,領袖菁黃不接,信徒靈命膚淺,間接和神學院的立場和目標有關,除非糾正神學院不是用來供應市場所需的勞動力的方向,而香港教會的未來,需要的是多元化的神學教育,開放給所有的平信徒,才能夠回應社會的種種需要和訴求。

 

 

教會在地上有它神聖的任務,要將天國帶到人間,訓練出一班天國精兵,神學院的設立,就需要具備高瞻遠觸的眼光,和廣闊的文化視野,持開放的學術研究態度,涉獵不同的觀點,才能塑造出一班心胸更廣、眼界更闊的傳道人,能夠和不同宗教對談,有智慧走進不同的生命處境,為別人開啟天國的門。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