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

2013/11/10 14:05:35 網誌分類: 娛樂
10 Nov

當舞蹈遇上旅行,

舞者與觀眾,僅一步之距。

 

我們跳,你感受;

我們舞,你想像;

如同山與大海給的自由,

如同人與土地給的寬廣。

 

「我想那是一個衝動,想去找那些從沒看過舞蹈的人,我們帶著《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與不認識的觀眾相遇,那是一種美麗!」

 

 

周書毅與他的舞蹈團隊,在今年盛夏,沿著臺灣的東海岸,進行舞蹈旅行計畫,在臺東、花蓮、宜蘭、臺北旅行了18天,巡迴演出 16 場,只為了一個簡單的夢,就是跳舞給人看。他們堅持不搭台、不架燈、不收門票,用街頭形式表演,讓無數人第一次在劇場外遇見了現代舞。

 

今個月他們就移師港澳,參加香港的「2013台灣月」及到澳門擔任「澳門藝穗節」的開幕演出,在香港的文化中心廣場和K11 購物藝術館,及澳門的大三巴牌坊和議事亭前地演出,觀眾可以自由入場,跨海之後,老規矩不變,就是朋友、三明治、椅子自己帶,而舞者就近在身邊。

 

 

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的出現,完全是一個巧合,周書毅在2006年,搭火車去一個編舞營,途中聽i-pod找曲子編舞,偶然聽到了拉威爾的《波麗露》這首曲子。他覺得這首曲子,跟現代社會的生活,有莫名的巧合,音樂從一再重複的鼓聲開始,然後是一再重覆的長笛旋律,再加入不同的樂器,重覆演奏;回顧現代社會的生活,我們不就是在重覆做著起床、上班、下班、睡覺等同樣的事嗎?搭的總是那條巴士路線,走的總是同樣的路,做的總是同樣的事,喝的總是同樣的飲料,人生就在一再重覆中過去了。

 

但周書毅並不想就這樣,向重覆的生活屈服,舞者雖然不斷地重覆著一些動作,卻也不斷地試圖打破這樣的重覆,那種搭乘雲霄飛車似的吶喊,音調逐漸地提高,再在最高點陡落,舞者也頹然傾倒,他們再起、再喊、再倒,在這樣的重覆中,呈現的卻是一種求生的意志,及想突破現狀的頑強生命力。

 

 

 

用這樣的心情,周書毅就編寫了《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這個舞蹈,演出獲得很多人的欣賞,在2009年連奪兩個國際大獎,2010年更被邀請到紐約及倫敦演出,而這些到國外演出的經驗,催生了他構思舞蹈旅行計畫的想法。

 

周書毅說:「我只想把舞蹈帶到人群當中,因為舞蹈帶給我很多生命的反思,我希望透過舞蹈,也把這樣的感動,帶給平常沒有機會接觸舞蹈的人,讓他們也能獲得這些美好的感覺。」

 

 

觀眾的熱烈反應,讓周書毅很受鼓舞,在高雄捷運美麗島站的那個大廳,演出後一個手抱嬰孩的媽媽說:『這就是現代舞嗎?很好看啊!』在台東和花蓮,每次演出,他都看到一些熟識的面孔,在花蓮,穿著跟舞者同樣花衣裳的阿嬤們,忍不住也跟他們舞了起來。舞者吶喊時,很多觀眾都會跟著叫喊。

 

有個小朋友在看完表演後說:「這個舞蹈很有趣,我很喜歡,明年你們還會來嗎?」對周書毅這群舞者來說,聽到這句話就已經很滿足了。

 

即使還要再次面對盛夏灼熱的太陽、滾燙的地板、摔得滿身是傷、擦到手腳流血、膝蓋磨破、滿嘴泥砂,但小朋友的那句「明年你們還會再來嗎?」,就已經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表演就在大家渾然不覺的時候開始,舞者從四方八面的人群裡走出來,沒有音樂,只有肢體的舞動,或走、或停、或跑、或跳、或群聚、或比肩、或吶喊、或崩倒,觀眾興味盎然地看著,他們看得出這「應該」是現代舞,就算看不懂舞者想表達甚麼,卻也是一場很好看的現代舞,懂不懂在當下,一點都不重要。

 

突然,《波麗露》的音樂響了起來,伴隨著如心臟般跳動的鼓聲及旋律,舞者開始翩翩起舞。我們常在舞蹈表演中,看到舞者那種僵硬和很假的笑容,但周先生和他的一班舞者的笑容很不一樣,你看得出他們是發自內心的喜悅,就算旁邊沒有觀眾,他們仍能照樣帶著微笑舞動,因為,光是跳這支舞,他們就心滿意足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