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瓶中信

2014/02/12 06:38:26 網誌分類: 娛樂
12 Feb

一封瓶中信,一個研究,一個五十八年前的相約!

 

美國一名已故科學家,為了研究海洋中的海水流向,多年前將數十萬個瓶子拋出大海,進行實驗,事隔六十年,近日被一名加拿大籍男子在海灘發現。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男子打開了瓶子,發現裡面裝有一張紙條,寫明瓶子的用途,若有人發現,請記下發現的時間和地點,並寫在附上的明信片上,然後聯絡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便可獲得0.5美元作酬勞。

 

六十年前的0.5美元,可以買到很多東西,男子於是根據信上指示,聯絡研究所,怎料對方真的履行承諾,給予這位男子獎金;而據悉,這位負責瓶中信實驗的科學家,生前在1956年至1972年期間,在大西洋總共拋出了近三十萬個瓶子,直至他逝世時,只有少於1%的瓶子被尋回。

 

{#1517454_10152290179652448_2046057075_n.jpg}

 

瓶中信除了用來做研究,為科學家提供洋流的重要資料外,原來也可以用來向外發出求救信號,為遇到海難被困荒島的人,燃點一絲希望,例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在回程往西班牙途中,就遇到一場大風暴,他認定自己今次很大機會,會被海洋吞噬喪命,於是就把他的航海筆記、和向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呈交的報告,一併放在一個密封的酒桶中,投擲入海,這個桶在大約三百年後才被發現。

 

19918月,蘇共的保守派,發動了一場軍事政變,軟禁了當時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當時戈爾巴喬夫苦思無法,為求解窘突圍,也曾經向黑海投擲了多封瓶中信。

 

 

踏入廿一世紀,現代人已經改用智能電話、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件等方法聯繫溝通,互動交流,按理瓶中信這類落伍、沒有設定對象、效率甚低和不合時的通訊方法,應該被時代淘汰,但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瓶中信充滿未知、神秘的魅力和浪漫,吸引很多現代人仍然採用,甚至帶來了友情、愛情和異國交流;當瓶中信的訊息,隨著海洋漂流,竟然獲得來自幾千里外遠方的回應,結交到新的朋友,那一種的感動,非筆墨所能形容。

 

1963年,一個十歲的英國女孩安妮,自法國發出一封內有自已住宅地址的瓶中信,結果由另一名在荷蘭的男孩尼爾斯在一處海灘·拾到,後來兩人聯絡上,發展友誼和愛情,最終結成夫妻。

 

在日本,非常多的學生,使用瓶中信來進行交流,199711月,日本沖繩縣那霸市的一名女學生綾乃,將一封瓶中信放進大海,漂流到台灣臺東縣長濱鄉,由一名老翁劉桂魁拾獲,其後兩人見面,成為忘年之交,劉桂魁收了綾乃為乾孫女。

 

 

踏入太空時代,美國太空總署,也利用類似瓶中信的媒介,發射了幾則跨星訊息。他們使用了一碟9英吋6英吋的鍍金鋁板,通稱作先驅者鍍金鋁板,第一塊鍍金鋁板,隨著先驅者10號於1972年發射上太空,而第二塊則於1973年被發射到太空去。

 

1977年夏天,美國太空總署旅行者號,發射了兩艘太空船,每艘太空船都運載了一張12英寸鍍金的銅盤,通稱作旅行者金唱片,記錄了包含代表地球上人類文化和生活的聲音及圖像,是漂流在宇宙間的另類瓶中信。

 

或許有一天,地球人會收到來自宇宙太空的某一角落,遠方朋友的一點訊息。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