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oche1
joboche1
joboche1

儒佛心法

2014/03/16 00:23:51 網誌分類: 宗教點滴
16 Mar

孟子曰 : 學問之道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矣 ! 儒門心法, 在於求放心三個字 ! 求放心, 乃求已放出之心, 終日外馳, 至死方休. 如佛門所說攀緣之理一致, 故佛法以[放下]兩字為心要, 旁人不解, 誤以千經萬典為實. 誰知文字乃指引之一時方便, 放下乃成佛成聖之要門. 可憐我輩學者未明底蘊, 故死於經教者甚多人!

佛之一字, 指覺而言! 何謂覺? 無無明盡後, 盡之念亦蕩然無存, 是乃真清靜法身, 安身立命之處. 日常工夫, 不離六根之運用, 奈何此乃妙用而已, 非本來之面目. 所以知解見地, 到此終不能契入如來藏, 何也? 知見仍存之故. 想佛在菩提樹下七晝夜, 所為何事? 夜睹明星而悟, 所悟者何? 此等重要之事早被忽略!

儒之一字, 指性而言! 何謂性? 佛之清靜法身也. 儒者人之所需, 而所需之物不在世間萬有色相, 只向天良一事上下死工夫! 日常下手不離[慎獨]二字, 即佛之觀心, 名異而實同. 離此等下手處, 於歷劫勤修精進終難成就不可思議功德! 所以者何! 離性修一切法, 名為有漏! 佛曰自性, 不從外得之謂, 真乃不二法門.

佛曰佛性, 儒曰天性, 道曰元性! 三教之文化不同, 稱呼各異, 其宗旨實無二致, 成佛成聖成道皆不離自性本體上參悟, 於日用倫常亦不離本體上起妙用! 體用當中, 遇緣而生對照! 此時也, 需防心起分別, 故佛曰無妄, 儒曰無欺, 道曰無塵! 若心有分別, 則妄則欺則塵, 難脫輪迴! 三教均以明心存心修心為大前提.

性體是九識庵摩羅, 性妙用而起覺照是八識阿賴耶, 起分別是七識末那, 臨時關注是第六識意, 日用倫常是前五識眼耳鼻舌身! 如壇經說:八識大圓鏡智, 七識平等性智, 六識妙觀察智, 前五識成所作智. 佛事禪七或打七, 正是降第七識末那. 因此觀心, 當觀第六識. 此識遇緣能生分別, 轉成七識. 若不降伏便墮輪迴.

壇經 : 大圓鏡智性清淨 ! 要明性本清淨, 智不是性, 智是性遇緣而起之妙用而已! 故說性體起一切妙智慧, 應付世間一切人事物各方面!! 我輩切勿將兩事混為一談, 只確立性能生智, 智不生性即可! 大圓者圓通無礙, 無邊見, 無生滅, 雖包藏正邪好壞諸相等, 實非本性所有, 而是外緣交感而成, 緣盡則滅而歸空.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