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門徒行紀

2014/03/23 10:23:34 網誌分類: 耶穌印度修行
23 Mar



「保羅」者為古代羅馬帝國收稅官吏,見基督徒日益壯大,為自己仕途著想,遂從一個迫害基督徒的官吏,變為一位聖徒大護法,在聖彼得死後 ,保羅成為基督教的領袖,被尊為首任教宗後,為鞏固地位而行權利鬥爭,將耶穌事蹟及使徒記載之著作毀滅殆盡,剔除經內有異教徒色彩及事蹟,並強化耶穌之神性及神跡,仿效趙高「指鹿為馬」典故之效,剷除異己,故世人視保羅福音為偽經。基督徒竟將之奉為「聖經」,自我麻醉,自我蠱毒,自以為親近上帝,自以為耶穌之信徒,因此相互挑釁,互相攻擊及征伐,危害世界和平共存。
至於三位一體之說,亦是仿效趙高「指鹿為馬」典故之效,為剷除異己之工具而已,稍具幾何邏輯知識者,即能輕易解釋其荒謬離經之處。

「杜撰耶穌的死亡,復活,升天」可加強耶穌神性及神跡,麻痺催眠基督徒思想,堅定其對「耶穌」之信仰,並可藉杜撰之事項剷除對己潛在威脅者,(有指鹿為馬之效)鞏固掌權者至尊不容懷疑之地位,對懷疑者固屬
「有害無利,會惹來殺身之禍,一點好處也沒有」但對掌權者而言,卻可剷除潛在禍因,鞏固其至尊威權地位,此為古時權利鬥爭之常態。因此基督徒之「聖經」實為古時羅馬帝國權利鬥爭之產物,耶穌理念及事蹟,早已不復存在,基督徒應深切瞭解信仰本意,去除至尊專制之思想,回歸宗教淨化人心之本質。蓋耶穌乃多神論者也。

基督教的聖經新約全書,以四大福音稱為基礎,四大福音書,是耶穌基督的及身親信門徒馬太、路加、約翰、馬可等四位聖徒所寫,記錄下耶穌的言行及寶訓事蹟,基督教學者與歷史學者公認四福音書是各聖徒親近耶穌的第一手資料,絕對可靠可信,寫作時代推斷是在公元後六十年至一百年之間,是斷斷續續寫成,後來才彙編成冊。 

四大福音書,都從耶穌降生前開始敘述,對於耶穌的法身來歷(上帝的獨生子),及其應身(肉身降生為聖處女瑪利亞之子),誕生於伯利恆旅次馬槽 ,俗世的法律上父親是木匠約瑟……等等都敘述得很詳盡,但未多提及聖母瑪利亞與聖約瑟攜帶耶穌逃避猶太王的暴政,一家三口逃往埃及的詳情。四福音只提到耶穌在十二歲之時出現於猶太教神廟,講道折服猶太教長老,以後,完全沒有提及耶穌從十二歲起到三十一二歲重返耶路撤冷傳道此一期間的事蹟。四福音顯然顯注重耶穌的神性與其上十字架的犧牲精神,而不注重耶穌未在以色列傳道以前的十八至二十九年的言行事蹟,這樣漏列了耶穌的言教身教紀錄,對於基督教徒與非教徒,都是莫大損失。

四大福音既是耶穌的人間及身門徒,對於耶穌的一言一行,紀錄自然是務求翔實,不可能這樣疏忽。也無可能四位聖徙相約不提耶穌的十八至二十年的言行,很多學者推論四位聖徒必然曾有記述,不幸全文可能佚失,或是在公元四世紀教廷編輯聖經之時,由於某種原因,將四福音的此一部份全部刪除,再經歷代的左刪右改,或增或減,以致今日所見到的聖經四福音已是面目全非、支離破碎,雖亦經潤飾,終難掩其中的缺陷。

由於四福音現傳本子全無記敘耶穌失年代言行,就有不少非宗教的學者從人文觀點及邏輯來斷言:『歷史上並無耶穌其人,』『耶穌只是虛構的人物。』等等武斷的論調。這恐怕不是四世紀或中古時代教廷編輯者所能始料的不良後果。

四世紀或中古時代的教廷編輯者,為什麼要刪除四福音當中的耶穌十八至二十年事蹟(以下簡稱為『失蹤年代』)?從現代常識及古代羅馬帝國宮廷權利鬥爭之常態來推斷,很可能是當時的編輯人認為「失蹤年代」,有破壞或觸犯基督的神聖形象,因有其他外教色彩,有損基督教權威地位。

古代的教廷編輯人,索性把聖彼得的筆記亦全部廢除,不列入新約之內。大彼得是耶穌的首位門徒,本來是一位漁夫,不甚識字,皈依耶穌之後,追隨耶穌多年,耶穌授以學識文字,亦對之倚重甚深,耶穌曾將「失蹤年代」事蹟告知彼得甚詳,彼得均有記錄,耶穌上十字架死亡之後,聖彼得成為耶穌的傳法與繼承人,在希臘、土耳其,到羅馬傳弘基督教多年,後來在羅馬殉教,被異教的羅馬人所殺死,但是,聖彼得的筆記已經流傳下來,有些學者稱之為【彼得福音】,另些稱為【水上門徒行紀】,現在仍可見到英譯本。

【彼得福音】之被廢,是因為彼得敘述耶穌曾經赴印度及西藏研究佛教!並且,與聖彼同時代的耶穌身後門徒保羅(原名掃羅,是羅馬人,是學問不錯的一位收稅官),在聖彼得死後 ,保羅成為基督教的領袖,被尊為首任教宗。聖保羅對基督教的發揚不遺餘力,貢獻極大,但是,不容許經內有異教徒色彩。因而剔除了彼得的筆記,此中不無權力鬥爭的成份。權力鬥爭是古代宗教的常見事實。為了保持純粹基督教色彩而排除一切外教紀載。不過世人對保羅福音多視為偽經,彼得福音既被視為非正統的記載又被視為不可靠,現行的四福音,既然被視為不完整的資料,難怪有些學者懷疑它的歷史價值,亦懷疑歷史上是否確有耶穌其人了。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