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富翁之路怎樣鋪成

2014/03/29 07:08:28 網誌分類: Wealth Manage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29 Mar
百萬富翁之路怎樣鋪成 
 

 

3月28日,周五。早幾日搭地鐵,從香港站沿那條長長的走廊步行至中環站,在約莫分半鐘的途程裏,一個巨型廣告於走廊兩則火龍般貫穿整條通道,如此不惜工本,想不留下印象也難。

卻其實,這是一家理財策劃行宣傳攻勢的一部分,老畢近日在《信網》也看過該行的廣告。

理財領域「錢途」佳

有趣的是,今早發現《信報》印刷版首頁廣告亦跟理財有關。為公平起見,地鐵所見和報上所閱機構名稱,在此皆略過不表。然而,金融服務業同一時間在港力谷理財規劃,看來並非巧合,這個市場「錢途」想必不壞。

理財策劃不比私貸以至證券買賣,無財豈談得上理財?不難想像,大做宣傳的銀行或財富管理機構,目標對準高資產值、事業略有所成的一群。

這些人不乏理財概念,卻未必有時間精力替財富保值╱增值。業界覷準機會,設計出目標因人而異的儲蓄╱投資方案,在客戶身上大賺顧問費。

在老畢看過的兩個廣告中,以第二個較具創意,其意念立足於「第二人生」。試想,能為曾經擁有的理想煞有介事地作出理財規劃, 「第一人生」必然混得不錯。

若非有此根基,早已拋到九霄雲外的夢想,憑什麼給一個廣告喚醒?當然,廣告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吸引閣下幫襯。然而,對長年累月埋首工作而事業略有小成之輩而言, 「第二人生」這個口號確具一擊即中之效;剩下來的,自然看CFP們如何發功表演了。

花旗銀行委託港大社科研究中心,於去年11 月至今年1 月,以電話訪問4046 位年齡介乎21 至79 歲人士,按調查結果推算出全港有73.2 萬人擁有100 萬元或以上流動資產。屈指一算,即每10 個港人有1 個「百萬富翁」,為調查問世十一年來的最高數字。

有心不怕遲?

統計以港元為單位,百萬元在今天的香港,買樓不夠付首期,一個千呎物業的洗手間恐怕亦買不起。擁有百萬美元(780 萬港元)身家, 「富翁」二字勉強還算靠譜,至少外國理財顧問計算退休儲蓄,每多以此為門檻。

人的壽命長短不一,惟生命周期並無二致,工作和退休年齡亦大同小異。日子有功錢可生錢,愈早開始儲蓄,退休之日擁有百萬美元的目標便愈有把握實現。道理雖然簡單,但有心不怕遲,如何儲法?

投資必須考慮通脹,自住物業是否算進資產淨值,對計算結果亦有莫大影響。

花旗委託港大進行的調查,全港百萬富翁平均資產淨值1200 萬元這個數字,物業非但包括在內, 「磚頭」且佔財富最大比重。

老畢的統計立足於不同投資回報的名義(nominal,未扣除通脹)數值,不包括自住物業,目的只是簡單算一算65 歲退休要擁有100 萬美元,於不同年齡和供款計劃下,開始月供時賬戶持有人需要多少積蓄。

說清楚一點,假設A 君20 歲便參與月供計劃,以每月供款400 美元、年均回報6%為準,要實現65 歲退休擁有100萬美元的目標,開始供款時戶口內可以空無一文;換句話說,20 歲起步,有條件由零開始。

B 君40 歲才參與月供計劃,年均回報同樣為6%,每月供款也是400 美元,要在65 歲累積百萬美元身家,開戶時必須擁有16 萬美元以上的積蓄;50 歲起步,門檻上升至接近36 萬美元(其餘年齡組別見【附表】)。

萬變不離其宗

不同的回報假設,當然會得出不同的計算結果;每月供款多寡,同樣足以決定不同年齡人士起步時須擁有多少積蓄。

然而,退休理財萬變不離其宗,一是日子有功(愈早開始供款期數愈多,投資本金可攤長注入戶口,既輕鬆又高效);

二是複合效應發揮作用(Compounded interested),20 歲首筆供款361 美元,按6%年均回報計算,65歲退休時變為5336 美元(65歲退休擁有100 萬美元,按年均回報6%計算,20 歲起步首筆供款僅需361 美元;若以前例月供400 美元、年均回報6%為準,65歲退休實際累積財富達111.4萬美元)。

理財顧問大談「第二人生」,力求重拾閣下早已拋諸腦後的理想;周末當前,何不發個百萬(美元)富翁夢,帶着希望繼續搏殺。

畢老林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