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使錢至啱 討論區洗版 要享樂定要未來?

2014/04/15 08:44:23 網誌分類: Wealth Management and Career Development
15 Apr
點使錢至啱 討論區洗版 要享樂定要未來? 
 

 

生活要及時行樂,還是慳家籌謀將來?近日有網民發帖,聲稱在fb見到不少人「一年去幾次旅行,出街成日食好嘢」,自己為慳錢只光顧平民餐廳、少去旅行。帖文吸引兩派網民、近千個留言「洗版」,有人拒為做「樓奴」而死慳死抵,亦有人相信未雨綢繆。

日前網民「重要聲明ABC」以「FB成日見啲年輕人一年去幾次旅行,出街又成日食好嘢」為題,在討論區狂呻:「自己為慳錢,成日食南記,又冇旅行。唔明點解佢哋可以咁捨得使錢,又唔明佢哋可以有這麼多閒錢享樂,可以唔使擔心住嘅問題。真係唔知他們是否真係有錢,還是小弟太霉?」

對於「重要聲明ABC」的帖文,有人撑、亦有人彈,且看兩派網民的使錢心態,你又屬於哪種?

學者:社會鼓吹高質生活

城大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孫玉傑估計,社會上追求及時享樂的人較多。他指剛畢業的年輕人家庭負擔少,加上社會氣氛鼓吹追求高質素生活,且借貸方便,變相鼓勵消費。

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牛頭角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督導主任蔣志恒說,香港是消費型經濟社會,「以前手機壞才換,現在好多人為潮流而換款。」加上很多學校倡議參加交流團擴寬視野,令去旅行變得普及。

浸大社工系講師邵家臻亦指,香港鼓吹消費,且年輕人普遍認為難儲錢置業,不如買車、買名牌,「剎那間感覺自己向上流,攞住兩萬蚊嘅袋,以為住緊豪宅。」

社工:為買樓節衣縮食

有人選擇及時行樂,亦有人願意未雨綢繆,邵家臻認為,揀「未雨綢繆」屬理性一族,認為理財至上,可改善生活質素。

孫玉傑認為,兩種生活方式只是「觀點與角度」不同,無分對錯;中國人傳統想法是要「積穀防饑」,現時有這種想法的年輕人較少,但仍有部分人堅持做「穩重派」。他指,雖然部分年輕人在單身時會隨意消費,但隨着年紀漸長,待他們組織家庭後,自然會將焦點放在家庭上,改變消費習慣。

蔣志恒亦指,年輕人在社會打滾一段時間後,會逐步開始為將來計劃,「到時即使節衣縮食,他們都要定下目標儲首期買樓。」

及時行樂派

ottomakcy/qinger224:我係90後,有儲蓄習慣,也希望存到首期兼可去旅行。年輕唔去等幾時?如果話你知,依家係人生最後五至十年,你仲會日日食南記,儲錢買樓?年輕人就係睇唔到未來條路,所以選擇而家嘅生活方式。

little@brother:小弟與家姐一齊生活,我冇做嘢,家姐一個月搵17k,一年去四五次旅行,平時出街食都唔會就住,食好啲先重要。眼見好多人為儲錢買樓放棄幸福生活,值得嗎?

norman001:正如王維基所講,錢使完可以再搵過,但機會無咗就無。我呢幾年都成日陪屋企人去旅行,再者去旅行唔一定要使好多錢。

barrytam:去旅行係一種體驗,一個回憶,真係有錢都買唔到。尤其當中可能遇到好多事,有些地方更加係年輕力壯先去到,人只能活一次!

未雨綢繆派

1968HK:其實我年輕時都係月光族……後來發現自己無論住父母屋企,租樓或供樓,都係剩唔到錢,咁當然供樓着數啦,起碼供幾年就會儲到一筆,賣幾次就幾百萬,正常一世都儲唔到幾百萬。

etgohome2009:其實買咗層樓,30歲左右都仲有大把力氣去旅行!先搞掂咗住屋問題,大把時間去玩啦!

細Q:為甚麼很多人以為買了樓就沒人生?我由於不用再儲首期,多了鬆動錢用,不用就住使錢。今年又加了人工,但供款不變,去旅行又可以住好啲。如果唔買樓走去交租,人工加了,都要先應付加租先。

200888:有啲人慳錢係想買樓、想安享晚年;有啲人無目標就搵幾多使幾多,去旅行、食好、着好……只不過大家唔同路,到最後一個住山頂,一個住深水埗劏房!

記者:謝雅寶 畢嘉敏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