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就是「自然」也是「道」

2014/04/26 19:44:02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26 Apr

 

「如來」就是「自然」也是「道」

    何謂「如來」?「如來」者係隱喻本性沒有任何的濁氣與罣礙,也無任何的改變之意,人心本來與天心是合一的,人心就是天心,天心也是人心,而人性本來也是與佛性合一的,也可以說人性就是佛性,佛性也是人性,因此本性無任何罣礙,它們如是而來,也是如是而去也,不會因為任何外力的影響而來,也不會因為任何的外力而去,這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無為」,也稱為「自然」,又可以稱做「大道」。

大部份的修行人都知道,宇宙初期之天象就是一團「混沌之炁」,這一團混沌炁體中所存在之「陰炁」與「陽炁」,他們在未大霹靂之前是非常自然的形成了「混沌」之狀態,沒有任何的外力可以讓它們心不甘情不願的「混沌」在一起,更無任何外力足以使它們「不混沌」在一起,所以「炁」之本性即是如來如去,而這些炁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中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與不增不減」的舍利子或七彩摩尼珠。

    因此當宇宙間的「陰陽兩炁」因其先天所賦之「正電」、「負電」本性,而自然產生「吸附」與「排斥」的物理作用時,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太極圖騰」般之「炁旋狀態」,它們的運化並無任何的外力在操控推動,當然也無法藉由任何的外力來讓它們停止旋轉,因此它們是那麼自自然然的形成炁旋現象,所以炁漩也是一種如來如去的自然現象,而因為陽炁會上昇,陰炁會下凝,因此當炁旋現象完成之後,其內部所含之「陰炁」與「陽炁」也就自然的極化形成「天」與「地」了。在自然的形成天與地之時,陽炁與陽炁集中,陰炁與陰炁集中,形成所謂的大羅天之「陰儀」與「陽儀」等兩儀現象,這就是《易經》所說「太極生兩儀」,或是老子在《道德經》所說「一生二」之階段,一切是那麼的自然,一切是那麼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就是「自然」的現象,也是「大道」,更是「如來」。

    「佛」就是炁,冠上了「如來」兩字,就成了「如來佛」,其實「如來」就是「佛」,「佛」就是「如來」,祂在凡塵示現的目的不是要當「神尊」或當什麼「偶像」來讓眾生朝拜,而是「如來佛」這三個字隱藏著宇宙開天闢地之大玄機,要讓眾生去參悟,也隱含著宇宙間「大道」之起源,要眾生放棄執著以產生真正的「智慧」,而不是要讓眾生們每日到寺廟中去磕頭燒香參拜,或是讚美與歌頌「如來佛」。

為什麼呢?因為「如來佛」之境界已到了「宇宙之起源」或是「大道之源頭」,所以絕不會因為眾生之磕頭、燒香、參拜、讚美或歌頌,而升上更高之境界,因此「如來佛」之降世傳播佛法,重點不在於「如來佛」而在於眾生之本身,因此祂在凡塵俗世示現之目的就是要讓眾生悟透原本即存在於宇宙之間的無上大道,並讓眾生將自己的「靈體」修回到吾人尚未下凡塵前原有「自性佛」之故鄉,這一個故鄉也就是所謂的「極樂世界」。

「炁」所存在的極樂世界之地方,沒有任何的「濁氣」存在,當然也就沒有「愛」與「恨」、「恩」與「仇」或是「痛苦」與「快樂」之「罣礙」,大家都知道「恨」、「仇」與「痛苦」,對眾生的「心」是一種非常大的罣礙,但許多的眾生卻不能好好的參悟一下其實「愛」、「恩」與「快樂」對眾生的「心」而言也是一種罣礙,眾生一定是執著某一個「人」或某一種「物」因此才會對這些的「人」與「物」產生「愛與恨」或「恩與仇」,因此一定要兩邊都「放下」,心才有可能真正的袪除任何的罣礙,這就是所謂的「不落兩端」。

我們眾生如果執著於「佛像」,那麼心就會被佛像所「束縛」,眾生如果執著於「佛經」,那麼心就會被佛經所「綁住」,這是「如來佛」最不樂易見到之事,「如來佛」在現世之真諦,就是希望眾生之「心境」能與祂一樣的如來如去,並徹底的脫離凡心的束縛,佛書有一句話說:「除了你自己之外,無人能束縛你」,這句話說的非常好,如來佛現出法相,本來是要渡化世人不要「執著」,並悟出祂佛號所隱藏的「大道真理」,但卻沒有想到癡迷之眾生反而又將「如來佛像」與如來傳世之「佛經」再拿來「綁住自己」。

修行人內心執著於「佛像」或「佛經」這種有為法之修行方式其實已經完全違反了「如來佛」現世之本意,如果第一尊的「佛」現示在凡塵,我們眾生就能夠藉由這尊佛之「佛號」悟出大道,那麼何需要再現出第二尊或是第三尊的佛呢?但是現在千佛、萬佛都已經現世了,但我們眾生還是仍然那麼的癡迷,就連「彌勒佛」現世這種隱喻世人要修行悟道的佛號,許多宗教法門的修行人都還認為彌勒佛是來「掌天盤」的。

「彌勒佛」這幾個字是隱喻字,如果能悟出來並實際的去修持,其實我們自己就能成為「彌勒佛」,為什麼呢?因為「彌」字就是「瀰」字的隱喻字,那麼何謂「瀰」呢?瀰就是漸漸展開的意思,因此這一個字旨在隱喻束縛在我們心靈上的各種濁氣與罣礙,我們要讓它們漸漸的舒展開來不要再讓它們束縛我們的本心或本性,所以「瀰」字即是「釋」字,也是隱喻放下、看開、看淡的「解脫法」,「解脫法」又稱為「出世法」或「離世道」

而「勒」字剛好相反,「勒」字是「收住」或「強迫」之意,也就是隱喻我們累世所積欠冤親債主的那些因果業障,我們一定要收住不能再繼續再造新業障了,而且我們還要強迫自己的肉身去償還,因此「勒」字即是隱喻讓我們肉身能夠了業的「世間法」或「入世道」,悟了「出世法」靈體可以解脫稱之為「彌」,若悟了「入世法」肉身可以了業稱為「勒」,兩種哲理皆悟即可成就佛果並脫離三界與六道之輪迴,故稱為「彌勒佛」

宗教的經典與教義中有許多的隱喻字在啟發我們修行人之悟性,而「佛像」、「佛金身」、「佛寺」、「佛堂」、「佛經」、「佛書」....等等,其實也只是讓眾生「參悟大道」的一條路徑而已,因此它們不是要讓眾生去寺廟磕頭參拜、消災解厄或是歌誦讚美仙佛用的,如果能瞭解此理則修行悟道的距離就更近了,不是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