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諸事不順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2014/05/08 18:39:25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08 May

修行人諸事不順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如果一個人一生都平平順順、萬事如意,那麼這一個人一定不是普通的人而是「仙人」,為什麼呢?因為他累世根本沒有造什麼業障,而且積了很多的德,否則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嬰兒吮奶時期不是想喝多少母奶就喝多少母奶,也不是想什麼時候喝奶就什麼時候喝奶,有時候肚子餓了想喝奶,哭了半天也沒有人來餵奶,想喝母奶褓姆給我們餵牛奶,想喝多一口奶瓶已經被拔掉了,說不一定還打我們一巴掌,更不要說長大之後想讀自己有興趣的物理系,父母卻應逼我們去讀不喜歡的醫學系,想要追哪一個心儀的對象,人家卻不理我們,我們不想理他的異性,他們卻每天從早到晚跟前跟後的纏住我們,因此你說怎麼會有一生都平平順順而且還萬事如意的人呢?

    其次想要事事平順其實很簡單,就怕自己做不到,第一、就是無事不要去惹事,第二、則是有事時不要將它當作一回事,你想想看很多的事其實都是我們自己找來的,不去辦手機與人聯絡,手機業者會要我們繳租金或通話費嗎?不去辦卡借貸銀行會向我們索討卡債嗎?不結婚會有婚姻問題、子女問題、養育問題、離婚問題、親家問題、婆媳問題...等等問題嗎?

如果任何的事情發生了而我們願意將它「放下」,不要罣礙在「心」上,你說我們還會有不如意的事情嗎?例如借給別人幾百萬,而別人根本不願意償還,那麼我們就當成是前世向他借的,這一世剛好還給他,今後兩不相欠,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那我們怎麼還會有什麼煩惱?

但是如果我們將借他人錢財而別人不願意還給我們的事情一直惦記在心上,那麼你說這幾百萬的財物債不是就每天在我們心裡翻來覆去折磨我們嗎?那我們做任何的事情又怎麼會「順心」呢?不順心當然就會「心痛」,心痛當然心就會受折磨了,不是嗎?

那我們再想一想,當初這幾百萬的金錢是誰借給他的,說穿了還不是我們自己貪人家的利息或是因為惜情所惹出來的禍,我們當初要借錢給對方時,難道沒有考慮到萬一他賴債不還給我們怎麼辦呢?如果我們已有萬全的對策,那我們還擔心什麼呢?如果我們根本沒有萬全的對策,那就表示我們早已不當一回事,而現在我們的心卻又放不開,那能怪誰呢?

    世界上有那麼多的有錢人,但是有哪一個人在往生的時候能帶走一分一毫呢?包括欠我們好幾百萬的那個冤家,他有將那幾百萬元帶到地府去嗎?就算那幾百萬元他已經全額還給我們好了,但是當我們往生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那幾百萬元又能帶得走一分一毫嗎?根本帶不走嘛!

古聖哲曾經說過:「世界上的萬物都是借我們暫住與暫用而已」,因此只要我們看得開、放得下其實什麼事都沒有,況且這種事情只是我們一生當中幾千件、幾萬件不如意的事情其中之一件而已,但是如果我們的心不轉念,每一件不如意的事情我們都要去痛苦一次,那麼這些痛苦不都是我們自己找來的嗎?這不是「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一句話最佳的寫照又是什麼呢?

    佛家有句話說「歡喜做,甘願受」,這一句話我們悟通了嗎?順境與逆境本來就是對我們的一種「考驗」,國外有人中了幾億元的樂透彩全家都被殺害了,國內也有人負債累累而全家燒碳自殺,難道這不是在告訴社會大眾「順境」與「逆境」都是一種考驗的道理嗎?

如果我們對金錢的「利」與「弊」看不開、悟不透,並執著於金錢之有無,那麼國際的金融風暴、匯率升降與國內的股票漲跌、物價調整,哪一種變化不會讓我們膽顫心驚呢?但是如果我們已經看透了金錢等物質其實都是身外之物,也都是來考驗我們的,那麼有錢對我們而言也沒有感覺到有什麼特別值得高興的,而沒錢同樣的對我們而言也沒有什麼值得難過的,不是嗎?

古人在錢幣尚未發明之前他們有為錢去煩惱過嗎?但還不是一樣每日照樣有人快快樂樂的過日子,而目前一些工商巨賈、豪門大戶們家家戶戶都非常有錢,但是他們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活的很快樂愜意嗎?不要再騙自己了,那些工商巨賈、豪門大戶自殺的、判刑的、偷渡逃亡海外的、被小股東討債的、自己宣佈破產的或是被政府限制每月只能花二萬五的,不是一大堆嗎?

並不是說有錢人他們就能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也不是說諸事如意的人就真的是一帆風順了,人生的過程本來就是起起伏伏,順境與逆境都只是「人生的過程」而已,只有一切都看開、一切都放下的人才會過著無憂無慮與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社會上才有「無憂無慮似神仙」的諺語,修行人就是要放下、要看開,否則修「仙」是修什麼仙呢?因此對修行人而言根本沒有諸事不順或萬事如意的問題,不是嗎?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