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靝」與「後天」之區別

2014/05/08 18:37:44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08 May

 

「先靝」與「後天」之區別

    何謂「靝」?「靝」者係指陰陽炁體混沌時所含蓋之空間也,何謂「天」?「天」者係指輕清之陽氣所含蓋之空間也,俗話說:「一層氣一層天」,這一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所謂的「天」其實就是由不同質量的氣體一層一層覆蓋起來的空域。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因為在最初宇宙大爆炸之時,有些炁體在核融合的狀況之下組成了重濁之鐵、錫、金、銀…等等之元素,因此在漩轉之後漸漸形成球狀之星體,而不同質量之氣體因為尚未凝結成為有質體的物質,所以未被地心引力所吸引,因此在各星體的外圍形成一層又一層之不同空間,雖然它們的質體已經是屬於物質了,但因為人類之眼睛仍然無法辨識,所以通通稱為「天」,這就是所謂的「一層氣一層天」這一句話的真諦。

    而佛教所講的天,計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計有二十八重天,在欲界中有六天,在色界中有十八天,在無色界中有四天。而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名叫忉利天,在須彌山頂。「忉利」若譯成中文是「三十三天」。所謂三十三天,不是指三十三層,而是從平面來說的,須彌山頂中是善法堂天,為帝釋天主所居住,也就是指「忉利天」,其他東、西、南、北四方各有八天,合起來共有三十三重天,所以叫做「三十三天」。

    而道教認為天共有三十六層:包括第一層天至第二十八層天的「三界天」,所謂「三界天」是指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和無色界四天,在三界之上又有四種民天,四種民天之上又有聖境四天,合起來剛好三十六層,這種說法與佛教類似,其中惟有對無極界的先靝說法與算法有所不同罷了。

而道教所謂的「欲界」係包括(一)太皇黃曾天,(二)太明玉完天,(三)清明何童天,(四)玄胎平育天,(五)元明文舉天,(六)七曜摩夷天等天,此六天合稱為欲界。而「色界」則包括(七)虛無越衡天,(八)太極蒙翳天,(九)赤明和陽天,(十)玄明恭華天,(十一)耀明宗飄天,(十二)竺落皇笳天,(十三)虛明堂曜天,(十四)觀明端靖天,(十五)玄明恭慶天,(十六)太煥極瑤天,(十七)元載孔升天,(十八)太安皇崖天,(十九)顯定極風天,(二十)始黃孝芒天,(二十一)太黃翁重天,(二十二)無思江由天,(二十三)上揲阮樂天,(二十四)無極曇誓天等天,此十八天合稱為色界。

在「無色界」方面則包括(二十五)皓庭霄度天,(二十六)淵通元洞天,(二十七)翰寵妙成天,(二十八)秀樂禁上天等天,此四天合稱無色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這三界的天合起來也稱為「三界」,共計有二十八天。而在三界之上又有(二十九)無上常融天,(三十)玉隆騰勝天,(三十一)龍變梵度天,(三十二)平育賈奕天等四種民天。

另外道教與佛教所說的「天」,其中明顯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包括(三十三)太清境大赤天,(三十四)上清境禹余天,(三十五)玉清境清微天等三天,此三天合稱為「三清天」。而最高的第三十六則稱為「大羅天」,大羅天與三清境之三天合稱為「聖境四天」。也就是說「三界」、「四梵天」與「聖境四天」共計有三十六天。

道教與佛教所說的這些「天」之名稱,其實都是一種隱喻詞,名稱不是重點,各宗教依自己教化世人的需要去命名,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修行人對這些「天」應該有正確的認識,不要誤以為什麼神就是住在哪一個「天」,而忉利天又是帝釋天主所居住的地方,而祂又是中國人所說的「玉皇大帝」,這都是被宗教那些錯誤的資訊所導誤之原故。

何謂「大羅天」?「大羅」就是指宇宙間的陰陽兩炁大大的張羅之隱喻字,宇宙原是陰陽兩炁混沌之狀態,但是因為大爆炸之原故,所以輕清之陽炁上升,而重濁之陰炁下凝,這種陰陽兩炁分別集中成兩儀之空域即是所謂的「大羅天」,而大羅天中的陽炁即是「大羅金仙」,陰炁即是「大羅紫仙」,陰陽兩炁混沌之炁體則稱為炁「大羅紫金仙」,這些名相皆是一種形容詞或隱喻字也。

那麼何謂「三清天」呢?宇宙之陰陽兩炁在大爆炸之後,原本混沌的陰陽兩炁混雜之現象產生了變化,其中輕清之陽炁上升為先天的天,又稱為「太清境」,而重濁之陰炁下凝為先天的地,又名為「上清境」,夾雜在中間那一段陰陽兩炁混沌之空域則稱為「玉清境」,因為那時候之空域之中仍然都還是只有那些看不見與摸不著之炁體,此時的天與地也未完全到達定位,因此稱先天地而有之空域為「先天」即是此理。

那麼「先靝」與「先天」這兩個名詞之含意又有什麼不同呢?「先靝」這兩個字指的是宇宙陰陽兩炁尚未大爆炸之前的混沌時期,而「先天」這兩個字指的則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至非物質之炁體因核融合而凝結成物質之前的空域,也就是說欲界、色界與無色界等三界皆稱為「後天」,而「四梵天」與「聖境四天」之空域則稱為「先天」,陰陽兩炁最初混沌時期的空域則稱為「先靝」。

一般道教的宮廟常有冠上「無極」這兩個字之頭銜以別於「後天」之神祇,「無」者係指沒有也,「極」者係指界線或頂端也,因此所謂的「無極」是指先靝之空域也,但是這個空域是唯一的,因此它是無形、無相、無質與無體的,更沒有陰陽對立之現象,因此凡是有男女對立相、陰陽對立相、上下對立相、前後對立相、高低對立相、左右對立相或內外對立相之神佛聖號皆不能冠上「無極」之稱號,為什麼呢?因為只要是有對立的現象,那就是有所限制,與「無極」兩字之旨趣不同也。

無極的空域之中只有唯一之炁體,沒有其它任何的氣體、元素、質體、形體或物體存在,而這些炁體在各宗教之中有很多的名相在形容它,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是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大中至正、不偏不倚、大公無私、無善無惡、無是無非、似有非有、似無非無、純淨無瑕、無量之光、無量之壽與如來自在之特性,因此無法取代,而無極也沒有任何陰陽的對立也。

這些先天地存在之炁體在儒家稱為至善、本性或天性,在道家稱為金丹、無量子、道體、大種、仙或大藥,在佛家稱為舍利子、摩尼珠、如來、如來藏識、阿賴耶識、阿彌陀佛、大自在佛、大光明佛、不動明王,在基督教中稱為上帝的獨子、在伊斯蘭教則稱為真主,科學家則稱為上帝粒子或希格斯波色子。

這些名相的名稱雖然稍有不同,但是一個稍有智慧的修行人,他們一眼即能看透它們這些名相真正的含意,這種現象即是「開法眼」,而看不出它們真正含意的人就是俗稱的「眼濁」,眼濁的人只能看到事與物的表相與假相,而開法眼的人卻能看清事與物的真相與實相。

許多的男女為什麼嫁給富二代的小開進入豪門或娶了美麗的影歌星做妻子之後,到最後卻都是以離婚來收場呢?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這些人都是一群標準眼濁的凡夫俗子,他們迷惑於影歌星嬌嫩欲滴美麗動人之外表與豪門金玉滿堂、金銀珠寶堆積成山的表相與假相,因而忽略了自己與對方隱藏在內心之中那些邪惡個性的實相,所以才會遭到惡的果報。

每一個國家民族之中的神話故事或是每一種宗教的經典與教義之中皆將這些炁體的變化過程賦予許多神聖的名相,編上了非常動人的故事與加入非常神奇玄妙之情節,目的在吸引世人接近宗教,期使宗教的經典教義能引領世人悟出宇宙間那唯一的真理出來,並運用於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如此的話則人人皆能身在局內,心在局外,肉身在塵,法身出塵,內心毫無痛苦可言。

惟各宗教法門之傳教者未能參透大自然的奧密,誤以為宗教的經典教義中之文字內容即是真理,因此開宗立派各創宗教,各立派門,將自己個人悟錯的心得當成了該宗教法門之教義,因此以訛傳訛,以盲引盲,導致今日大道無法彰顯的現象,這都是世人悟性尚不足之故,否則何以會被他人所導誤呢?

「先靝」是指非物質界,而「後天」就是指物質界,「無極」就是指陰陽兩炁混沌的唯一狀態,而「太極」則是指陰陽對立的狀態,因此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都是屬於「後天的領域」,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之名稱其實都是隱喻詞也。

佛家說:「人生有三界,就是貪、嗔、癡,貪是指貪欲,嗔是指嗔恨,痴是指癡迷,因為一般人的心根本無法跳出此三界,所以也就不能知心見佛」,不過,就是因為凡人的心無法不執著於貪嗔癡這三毒,所以才讓這個世界呈現出如此的精彩繽紛吧。但是對於修行人而言具有貪婪心、愛戀心的人就是在欲界,對於宇宙間之事物產生執著心與癡迷心的人就是在色界,而對於任何的事物具有嗔恨心的人則是在無色界。

以上是宗教對於「三界」這個名詞之解釋,但是對於自然界而言,又有不同的意思,凡是需藉他物賴以生存或繁殖之動物、植物、細菌或微生物…等等都屬於欲界之範疇,而在宇宙之間那些有形、有相的物質界(包括欲界之形骸)則都屬於色界的範疇,但是在宇宙之間那些無形、無相的物質界(包括欲界之靈體)則都屬於無色界的範疇。

何謂「無形、無相的物質界」呢?在宇宙大爆炸之後,那些炁體因核融合而產生緣起緣生之運化與組合現象,但是在尚未凝結成肉眼看得見或手觸摸得到的物質之前,尚有一段形成肉眼看不見或手觸摸不到之粒子、氣體或元素之過程,它們雖然世人的肉眼看不見或手也觸摸不到,但是卻仍屬於三界內的物質,故以「無色界」來規範它們。

修行人的靈體只要是修到對宇宙間任何有形或無形的三界內事與物,都達到無染、不著的純淨靜寂境界,那麼便稱為「出三界」,因為三界內之物質皆有相生相剋之現象,而物質界不脫離木、金、水、火、土等五種物質之變化,因此凡是已經悟道的人,在俗話中即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一句話來隱喻他已經脫離了「三界之輪迴」與「五行之生剋」,即是此理。

目前臺灣各地有許多的宮壇寺廟,打著「無極」的幌子卻在做一些凡夫俗子的事情,而修行人也是如此,打著「修行」的名號卻在做一些違反修行的事情,那有什麼意義呢?眾生根器不同悟性有別,這本是累世輪迴之正常現象,但是修行不是為了使靈體超脫嗎?如果是的話,那麼陷溺在當前宗教的有為法之中即是靈體沒有超脫的現象。

有為法是為了度化眾生由惡轉善之必要過程,但卻不是一種究竟解脫之法,宗教的經典教義與法師講經說法之言說,雖然是一種方便之說,但卻不能一直不斷的對同一群信徒說,否則不但無法度信徒的靈體脫離三界之輪迴,反而是將信徒之靈體逼入三界六道中去輪迴。

有人誤以為祂們所供奉的神像是位於無極界之仙佛,但這正是在自打嘴巴,因為真正的無極界又豈有任何的形象可言,將無極界仙佛塑雕成任何的形像那不是無知又是什麼,真神無形與真佛無相的道理難道修行人會不知道嗎?有人口口聲聲的說他在修靈體的解脫,但是他的心卻束縛在宗教的經典教義的文字相中,肉身也執著在吃素、出家、袈裟、道袍、禮衣或宗教的道場之中,真經無字、真理無語,宇宙之大又哪裡沒有真經可悟呢?

目前世界各地宗教的寺廟越蓋越豪華,宗教的活動也越來越綜藝化,但是世人的道心卻越來越式微,一個「假佛舍利」就需要能花信徒或社會善心人士幾億元來蓋個大型的建築物做紀念,但是「真佛舍利」卻無人重視,何謂「真佛舍利」?又何謂「假佛舍利」呢?要瞭解這兩種名稱的差異性,就要瞭解何謂「真佛」?又何謂「假佛」?

無形、無相的自性是「真佛」,而有形、有相的佛像、遺骨都算是「假佛」,假佛本是為了度化眾生頑冥之靈性而示現在凡塵,但卻不是眾生修行悟道的最後目標,因此,宗教教化的重點不能置於導引信徒去膜拜或執著那些具有形、有相的假佛方面,而是要引導信徒藉那些有形、有相的「假佛」去找到每一個人自己身上那無形、無相的「自性真佛」,這才是宗教創教的主要目的與教化信徒之重點工作。

先靝的無極界就是宗教所說的淨土、極樂世界、佛國、上帝的國度、仙境、至善之地或天堂,而後天的太極界即是宗教所說的地獄,「地獄」一詞是隱喻詞,重濁之陰氣所凝結而成之物質界皆稱為「地」,而心執著在那些有形、有相的物質之中無法脫離,就如同心被物質囚禁一般,故稱為「獄」。

因此一個悟道之人的心,他對於宇宙間那些有形、有相的物質界已經無染、無著,因此他的心就是在淨土、極樂世界、佛國、上帝的國度、仙境、至善之地或天堂之中,但是如果心仍然執著在那些有形、有相的物質之中無法脫離,則此人即在地獄之中。

自然界有「先靝」與「後天」之分,人心何嘗不也是如此呢?《增壹阿含經》有云:「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因此每一個修行人他的心到底是在「先靝」或是「後天」之中,則看他是否已經悟道成佛了,而一個人是否已經悟道成佛,則端看他是否認識自己本來的真面目,能否認識自己本來的真面目,則端看他能否看清、看透或看真宇宙之實相,如果能,那麼他的心當然在先靝之中。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