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國外為什麽不受歡迎

2014/06/19 10:18:41 網誌分類: 生活
19 Jun

 

中國人在國外為什麽不受歡迎

中國人大抵是比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的,從政府到平民百姓。 前幾天BBC的國家形象調查表明,全世界平均來看,約50%左右的人對中國有正面評價,而這些人口大多數來自於非洲國家,如尼日利亞。德國有點特殊,將近80%的人對中國持有負面評價。這使得中國人十分不滿,有人抱怨說:“我們買了那麽多他們的汽車,他們為什麽這麽看我們。”呵呵,商品傾銷市場而已,不必激動。當然持有負面評價的人並不一定討厭中國或者是中國人。 

 

相信在國外的中國人肯定被別人問過各種奇怪的問題或者聽到各種奇怪的評論。很多不認識的人開口就問:“你是日本人麽?“有時候還要給你炫耀兩句日語。當然也有人直接給你炫耀中文的。比如說,一次一個德國青年從我後面突然蹦蹦跳跳跑到我前面來,邊跳邊用中文數數:“一、二、三、四、五……”。我看了是忍不住笑。有的人很委婉,一次在公交車上一個意大利人問我:“我聽說你們中國人是不是吃猴子腦?而且還是當猴子還是活的的時候?”他特別強調了一句,我只是聽說哈。我當時顯得很尷尬,畢竟公交車上那麽多人。我立即回復到:“確實是有這麽一小撮人,但這種行為是極為不人道的,在中國這小部分人也受到了嚴厲的批評。”還有人就極為不客氣了。一個東歐女人對我說:“你們中國人啊,就是造假。全部都做假貨,什麽LV啊PRADA啊全都是假貨。”不過搞笑的是:她說她們國家的女人特別喜歡買這些來自中國的假貨。對於私底下,我一般不想去糾正和反駁任何人的觀點。在熟人之間,派對上或者是酒吧裏有人喝了點酒開口就說:“你們中國人是不是什麽都吃啊?”“你們國家那麽大還有森林麽?”我一般就會笑呵呵地說:“是啊”“有哦”然後拉一個西班牙人和英國人過來問:“我聽說西班牙國王曾經勾引過英國王妃呢?”對意大利人說:“貝魯斯科尼當年的生活相當豐富,相當幸福哦!不知道他現在怎麽樣了?” 

 

一位印度裔的西班牙人說了一些比較中肯的觀點。他說:“在西班牙有很多定居的中國人,甚至一些小鎮都有中國人,但是這些中國人普遍不受西班牙人的歡迎。第一,中國人喜歡和中國人紮堆在一起,他們幾乎不和當地人交流,不融入當地的社會。不融入當地的社會別人怎麽能接納你呢?所以你始終是外國人。第二,在經濟危機中,各種商店面臨倒閉,每況愈下,而中國人卻能在那裏開各種各樣的超市商場,一條街接連著幾間中國店鋪。這些有錢的中國人當然會招到當地人不滿,他們賺了西班牙的錢,不為當地社會做貢獻,全部把錢拿到中國去了。當然很多當地人並不抵制這些商場超市,因為裏面的東西確實便宜。”當然我並不清楚這些中國人是哪一類人,所以我並沒有多說什麽。中國人都清楚有錢人在海外購置產業的真正動機和目的。 

 

當然中國人不受待見的主要原因,我想在於兩個方面,第一當地國家的媒體宣傳。第二,中國的國家形象和中國人在當地的表現。 

 

很多外國人對於中國一無所知。他們沒去過中國,當然申請簽證恐怕都是一大難題。他們心中的中國形象大多數來自於他們的媒體宣傳。由於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政治對立,西方國家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大多數是中立或者是負面的。以德國為例,德國的電視臺報道中國道似乎相對多於報道其他國家。除了一些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新聞以外,德國電視臺每隔幾天會播放一些中國電影,大部分是香港片。比如梁朝偉的文藝片《2046》,以及成龍李連傑的文化障礙較少的一些功夫片。除此之外,會拍攝一些紀錄片介紹中國的體育、文化、歷史、政治環境等。比如說提到足球和馬球在中國的起源;中國不同年紀作家對中國文學的一些看法等;秦朝的歷史以及秦始皇兵馬俑的形成等。這些屬於比較正面和客觀的。 

 

有趣的是一部關於中國當代社會狀況的紀錄片。中國政府費勁巴拉地打造北上廣這些代表中國形象的窗口城市,人家偏偏就不去拍你這些東西,偏偏就要專門拍你卡卡角落裏面的東西。該電視臺租了一輛車,西邊沿著新疆開到雲南,北邊沿著新疆內蒙開到吉林。其中專們采訪一些生活在底層的弱勢群體,如貴州靠種高粱供兒女上大學的農民夫婦;麗江小鎮上一群輟學玩滑板的青少年;川藏公路上蓬頭垢面的貨車司機;瀘沽湖邊上一個住在茅屋裏的少數民族家庭;貴州懸崖邊上徒手攀巖掏燕窩的“蜘蛛俠”夫婦;在吉林巴丹沙漠中販賣隼的走私商人,以及茅臺酒廠一群用腳填裝發酵原料的工人等等。總之盡頭下面總是一片貧窮沒落的景象。但是不得不說,在這些記者的鏡頭下,中國的自然風光確實是很美的。這樣的紀錄片肯定會使德國人產生負面的認識。還有一些諷刺性的節目嘲笑過中國的假冒偽劣產品,報紙上報道中國留學生代購過多的奶粉被驅逐出境等。 

 

至於中國的國家形象的問題和中國人在外國的表現的問題,國內媒體也報道過很多。盡管中國最近些年努力提升國家形象,但是由於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對立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很難提高。具體原因相信聰明的讀者也明白。比如在盟軍登陸諾曼底70周年之際,德國電視臺卻很關註中國25年以前的事情,一天兩遍多個臺重復播放紀錄片。這也許是Google暫時功能失調的重要原因。加之中國公民在國外的表現,更會加劇外國人的厭惡感。博主認為中國公民的素質問題(如亂丟垃圾,大聲喧嘩等)是一個方面的因素,但不是重要因素。博主見一些外國人平時規規矩矩,轉眼一沒人隨手將垃圾扔在路邊。周末過後的公交站臺滿是煙頭和破碎的酒瓶,在公交車上餐廳裏面大聲說話的人並不少見,公路上開車也按喇叭。有趣的是博主曾經見過一個婚禮車隊,那場面比中國的車隊拉風多了,人家也是法拉利、保時捷敞蓬車,音樂調到最大聲,手按著喇叭一路根本就不松。 

 

然而問題在於出去的中國人在別人看來太有錢,太紮眼了,以至於在法國成了小偷專門光顧的對象。仇富我想不是中國才有,盡管富人在西方貢獻了大多數的社會福利,但是人們還是不滿,因為他們積累了大部分的財富。如在英國的上層階級通常是人們譏笑嘲諷的對象。如伍迪.艾倫的電影《賽末點》中所表達的一樣。很多人對我說:“你們中國人太有錢了,我認識的所有中國學生全都用的最新款的iPhone。”要知道在德國很多人任然使用的諾基亞黑白屏手機。還有人描述這樣一個場景:在一些節日裏成了中國的購物高峰期,在巴黎拉法耶特前面的公交地鐵站站著一個個中國人,各種Chanel、LV等購物袋在他們的兩邊一字排開。我想任何事國家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都可能會受刺激。這樣的暴發戶行為怎麽不會使這些國家的大眾咬牙切齒?如果你行為再差點,人家就可能會懷恨在心了。或許這些人其實並不有錢,他們只是幫人帶,或者自己打腫臉充胖子而已。試想即使是這些年出國的中產階級如訪問學者之類的人他們一般都會買兩塊浪琴手表,或者是兩雙幾百歐元左右的皮鞋,或者是幾瓶蘭蔻小黑瓶之類的。 

 

這樣的環境下,這樣的有錢人,而紀錄片中卻播放著那些輟學的青少年、貧窮的農民,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街上的學生。在這種政治和意識形態對立的情況下,那麽別人會想,這些有錢人到底是些什麽樣的人?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0284-80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