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蟲蟲FBI」

2014/09/09 08:44:39 網誌分類: 人物素描
09 Sep

一般女孩子視昆蟲如天敵,而一般家長又根深柢固的認為,蟲蟲是污穢的和會咬人的,所以都會阻止孩子接觸昆蟲,無形中剝削了孩子認識昆蟲的機會,但昆蟲攝影師崔穎衡,卻當牠們是寶,香港有七千幾種昆蟲,她透過鏡頭,將牠們美麗的一面,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在香港,有人愛蝴蝶,有人愛觀鳥,而崔穎衡卻沉迷蟲蟲世界,最細的昆蟲只有三毫米,肉眼看不清楚,在微距鏡頭下,牠們色彩斑爛,結構精妙,令她渾然忘我,最瘋狂的一段時間,她每周上山三次,由不知名的山頭、郊野公園、新界墓地,以至火葬場,都見到她的身影。 

用鼻吸花蜜的象鼻甲,愛在濕冷高地出沒的柄眼蠅,在葉底發現的那些奇貌不揚的臭臭蟲及立蟬,還有長著透明細長翅膀的蜻蜓,只聽她娓娓道來,但身旁訪問她的記者,未及細心欣賞,手腳已被那些惡蚊叮得紅腫處處,痕癢難當。

「昆蟲同人一樣,在正午太陽很曬的時候,不會出現;而雨後出太陽的時候最活躍,因為個巢淋濕咗,所以要出嚟曬番乾個身。」而清晨、黃昏和雨後的時間最多蚊,但正是她出動影相和「餵蚊」的黃金時間。 

「登革熱肆虐時,有時都會擔心白紋伊蚊,引發腦膜炎;而草叢又遇過有蛇,當場嚇餐死。」別人說她「攞苦嚟辛」,但她卻樂在其中,視作一種修鍊,「昆蟲攝影,牠們目標細,可以訓練觀察力,影嘅時候,手要定,心也要靜。」捕捉甲蟲罕見飛行的一刻,還要有無比耐性。

「試過因為要影隻小昆蟲,要用手固定住個鏡頭,影咗半個鏡,連呼吸都要放輕。」昆蟲小如白米,藏身在葉底,部分又有保護色,稍一不慎,就會「走漏眼」。「去行山,同一段路,其他人行三個鐘,我要行一日,試過有朋友悶到要攞本雜誌出嚟睇!」 

她戴著黑手套,變身「蟲蟲FBI」,連地上的泥,都要看上十分鐘,朋友大叫怕怕,影蟲蟲,漸漸成為只有她一個人的孤獨嗜好,七年間拍下逾萬張相片,撰寫名為「自然自語」的網誌,上載圖片公諸同好,和人分享肉眼看不到的蟲蟲世界。

「好多人只透過互聯網認識世界,但呢啲資訊,其實都經過過濾。」錯失了小甲蟲由洞穴走出來的美態,看不見色彩灰沉的虎天牛,在火紅的植物襯托下,顏色對比強烈驚艷的一剎。 

現代環保傢俬設計,運用蜂巢六角造型,減省木材消耗;還有蜻蜓透明細長的翅膀,正是北京奧運場館水立方的設計藍本。取材自大自然的建築美學,需要有超強的審美觀,這份修養,就是由學懂欣賞身邊的小蟲蟲開始。

電影大師宮崎駿,原來都是昆蟲迷,崔穎衡鏡頭下的蠟蟬,就似千與千尋的「無臉男」。而翠綠色的螽斯若蟲,形態生動,配合牠漂亮的構圖,美如一幅畫。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