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評論 >>誰破壞「一國兩制」 誰就是千古罪人

2014/09/16 07:29:27 網誌分類: 為君讀報
16 Sep

沈家燊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副會長 中國僑商會副會長 中國僑聯常委 天津市政協常委

人大常委會就香港政改問題作出一錘定音的決定,獲得本港社會的普遍擁護。但是,本港一小撮人對人大決定大肆攻擊,不惜損害香港繁榮穩定,竭力煽動「佔中」、罷課作負隅頑抗。筆者觀看了近日在內地備受好評的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下稱《鄧小平》),感受甚深,對研判香港的形勢發展頗有啟發,更加體會到香港要順利落實普選,就必須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必須捍衛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決不允許破壞中央和香港的互信和諧關係,必須捍衛按照主流民意維護繁榮穩定、推動民主,誰違背民意、阻礙普選,損毀港人福祉,誰就是千古罪人。

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必須堅持

以史為鑑,可知興衰。《鄧小平》劇中重演了鄧小平與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就香港前途交鋒的經典一幕。當時,戴卓爾夫人挾剛打贏「福島戰爭」的餘威訪華。在正式會談時,戴卓爾夫人擺出強硬姿態,打出「三個條約有效」和「維護香港繁榮穩定離不開英國」的兩張牌,並拋出「災難論」:「如果中國收回香港,就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要想繼續維持香港的繁榮,就必須繼續由英國來管理它。」但是,鄧小平不為所動,作出寸步不讓的表態:「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迴旋餘地。坦率地講,主權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鄧小平強調,「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會談結束後,心事重重的戴卓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外跌倒,跪倒在地上,成為另一個歷史經典鏡頭。

中英談判的歷史清楚地告訴我們,主權問題不容商量,「以主權換治權」同樣是無稽之談。時空切換到香港回歸祖國17年後的今天,在香港的特首普選問題上,中央多次指出,普選必須顧及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而主權要通過治權來體現,「一國兩制」白皮書特別強調,中央擁有對港的全面管治權。此次普選的核心問題,也正是管治權之爭。反對派一意孤行抗拒人大決定,就是要離開基本法另搞一套,最終奪取香港管治權。主權不能談判,治權不能相讓,這是大是大非的原則,當年鄧小平所堅持的,對今日香港普選同樣具有指導意義。

捍衛「一國兩制」保繁榮穩定

為了成功實現香港回歸祖國的中華民族夙願,保持香港平穩過渡,鄧小平將史無前例的「一國兩制」構想運用到解決香港回歸,是人類歷史的偉大創舉,顯示出鄧小平作為一位偉人的智慧和魄力。回歸17年來,中央嚴格按照基本法,認真貫徹「一國兩制」,維護了香港的繁榮穩定。如今人大決定落實普選也反映,中央兌現在基本法中對香港許下的莊嚴承諾。

遵照基本法和人大決定,是落實普選的關鍵。但是,本港有人千方百計擺脫基本法,要在香港搞「符合國際標準的真普選」,要把香港變成迎合外部勢力、顛覆內地社會主義制度的橋頭堡。為了對抗人大決定,要脅中央在普選問題上讓步,反對派大肆鼓吹「佔中」、罷課,以激進抗爭搞亂香港,令香港付出沉重代價,甚至利用心智未成熟的中學生作為炮灰,戕害香港的下一代。最惡毒的是,反對派處心積慮挑撥中央和港人的關係,近日反對派及其喉舌歪曲事實和斷章取義地攻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的一個談話,更證明反對派反中亂港已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香港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分得出誰真心誠意為香港好,誰別有用心陷香港於危難,港人一定會支持人大決定,支持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支持中央對港政策,反對派勾結外部勢力、破壞兩地和諧的圖謀一定不能得逞。

捍衛主流民意為依法普選發聲

鄧小平說過「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這句名言讓港人對回歸的顧慮煙消雲散,也是回歸後香港社會制度、生活模式保持不變的重要保障。在「一國兩制」下,中央遵守「五十年不變」的諾言,一貫大力支持香港發展,港人過着好日子。筆者最近到加拿大小住一段時間,最深的感受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地大人少好無聊。」97前香港掀起移民潮,97後移民都紛紛回流,這充分說明,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仍是個好地方,香港人始終熱愛香港,視香港為真正的家。

人大決定為香港民主向前創造有利條件,也為香港消除政爭、集中精力搞建設帶來寶貴機遇,香港市民普遍認為,應先接受人大決定,讓普選邁出重要的一步。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東、東歐急進民主的前車之鑑,足以讓人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香港需要的是循序漸進、平穩有序的民主,更要小心提防少數有特定政治野心和利益的政客,打着民主的旗號,把香港引向歧途,令香港繁榮穩定毀於一旦,港人安寧祥和的生活從此消失。在此政改的關鍵時候,沉默的大多數必須挺身而出,為正義發聲,為香港的未來發聲。香港回歸17年的歷史證明,各種對抗的行徑都阻擋不了香港沿着「一國两制」正確軌道向前發展的洪流,誰破壞香港的「一國两制」,必將成為香港發展的千古罪人。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