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或將向多家股份制銀行註入2000億資金

2014/10/18 00:02:24 網誌分類: A股 期指分析
18 Oct

央行或將向多家股份制銀行註入2000億資金




據道瓊斯報道,中國央行將向中資銀行註入更多資金,將向多家中資股份制銀行註資約人民幣2000億元。

---------------

外媒稱多家股份制銀行獲央行約2000億SLF資金

據外媒報道稱,四位業內消息人士周五透露,數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已接獲中國央行的通知,將通過常備借貸便利工具(SLF)獲得流動性支持,每家規模約300億元人民幣,以支持實體經濟並平滑年底資金需求增加所導致的市場波動。

據業內人士透露,獲SLF流動性支持的都為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已知約5-6家,因此共計金額約2000億元左右。路透已聯系央行相關部門,暫未獲明確回複。

“銀行是今天下午收到通知的,但下周可能才能收到款。這次是面向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上述一位業內的消息人士稱。

另有消息人士指,這已經要到10月下旬了,年底資金波動很厲害,再加上新股發行近在眼前,央行這麽做完全是有針對性的。

9月中旬,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證實,此前已有消息稱,央行通過SLF向五大銀行投放了5000億元流動性。

王洪章並認為,中國央行向五大行發放5000億元SLF,是執行穩健貨幣政策的一部分。建行將繼續關註和評估這5000億元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加強自身資金配備的科學性。

年末最後一季曆來是資金波動的頻繁期,加之新一輪的新股發行再即,平滑流動性的波動成為央行必需之舉。

中國證監會近日下發IPO重啓後第五批新股發行批文,12家擬上市公司周四均刊登招股意向書,啓動A股首次公開發行(IPO)程序,包括11家新獲發行批文的公司,以及一家之前暫緩發行的公司重啓發行。

業內人士也指出,由於傳統的外匯占款提供基礎貨幣的貨幣創造模式已完全改變,未來通過SLF等創新工具提供流動性, 是央行的必然選擇。

據中國央行網站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9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94591.70億元。此前6月外匯占款今年首現負增長,減少883億元;在7月轉為正增長378億元後,8月再度減少311億元。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本周正回購穩量操作,中標利率則出現年內第三次調降。業內人士認為,為經濟保駕護航,監管層降低融資成本意圖一以貫之,且最新通脹數據創近五年新低,亦為政策進一步放松提供可能。

中國9月新增信貸創下逾10年來同期新高,但結合增長乏力的社會融資及低迷的表外融資來看,實體經濟對信貸的需求可能並未如數據顯示那般強勁。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經濟一時難有明顯改善,仍需要貨幣政策予以支持。(FX168)

經濟再探底部央行對五大行SLF 5000億“放水”眞相

9月16日下午,一則“央行對五大行進行5000億元SLF(常備借貸便利)”的傳聞激起了千層浪,市場也隨之大幅波動。傳聞的細節是,央行將在最近兩天分別向五大行每家做1000億的SLF,期限為3個月,性質類同基礎貨幣的投放。據此推算,相當於央行實行了一次全面降准0.5%的規模。

這一消息得到國泰君安 、國信等數家機構證實屬實,這似乎並不意外,剛剛出爐的8月宏觀經濟數據顯示,PPI、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銷售等主要數值普遍慘淡,經濟再次探底風險加劇。但蹊跷的是,央行以及五大行均沒有正面回應。

當《華夏時報》記者向央行求證時,央行新聞處回應稱:“目前沒有確切消息。”中行、工行、交行新聞官則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沒有得到具體通知,以央行口徑消息為准。”

“SLF主要用於平滑短期流動性,這個節點投放很有可能。”國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鍾正生坦言,央行此舉意在鼓勵商業銀行放貸。一直以來,商業銀行抱怨存款准備金率高,放貸能力受到制約;央行則認為貨幣市場利率並不算高,商業銀行太顧及自身利益,而不顧及支持實體。

而事實上,在受訪的多數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央行傳統貨幣政策已被“綁架”:央行在要定向發力不要全面寬松,要“滴灌”不要“漫灌”的背景下,基本將傳統貨幣政策(降息和降准)“雪藏”了。

一方面是因為降息降准與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的要求不符,另一方面也因貨幣政策工具箱裏多了不少工具,比如SLO、SLF。“我們也不要把短期與中長期混淆了:往前看,雙率調整皆有可能。”業內人士坦言,“但目前,央行只會‘小修小補’。”

未被證實的SLF

“就從目前信息傳聞看,都是從券商處證實,但當事方卻都沈默,這也是很大的疑點。”一位受訪的業內人士坦言,而另一疑點是,SLF需要商業銀行向央行提出申請,雖然說是央行用資產進行操作,但對商業銀行來說SLF相當於負債,怎麽可能五大行同一時間一起申請,且金額都在1000億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當局以SLF向五大行註入5000億資金未獲證實。”另外,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 、鍾正生都表示,“未獲求證。”

據記者了解,中信證券銀行組17日一早通知機構客戶:剛得到消息,SLF央行對銀行做了意象性傳達,尚未具體實施。“這是一個消息比新聞跑得快的時代。”中信證券人士笑言。但國泰君安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邱冠華表示:“經了解及判斷後,情況基本屬實。”

而此時,即便官方尚未給出確切回應,央行給五大行註水的消息已悄悄發酵。

一個常識是,作為正常流動性供給渠道,央行於2013年初創設了SLF,其主要功能是滿足金融機構期限較長的大額流動性需求,對象主要為政策性銀行和全國性商業銀行,期限為1-3個月。SLF以抵押方式發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類資產及優質信貸資產等。

“這種工具主要的用途是用來提供1到3個月的流動性,這種流動性主要是以備應急時候采用,比如有突發事件。”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特別是像2008年那樣金融危機的情況,市場忽然短缺流動性的時候,就把這個工具拿出來采用。在正常的情況下,央行也會通過這種方式時刻操練著這種用途。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此次SLF操作有利於為實體經濟交易、投資服務,央行創造更多豐富、成本低、規模大的金融工具,能夠讓獲得資金的銀行增強服務客戶的能力。但資金要流向實體經濟有眞實需求的領域,要能增加就業,決不能流向投機炒作領域。”

“最近幾個月,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是有的,但也有很大部分是做委托貸款、吃利差,最終又回到了銀行。”趙錫軍稱,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是看資金是否流向了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

經濟再探底?

所謂無風不起浪。8月份制造業投資斷崖式下跌導致了市場傳聞。

國家統計局近日陸續發布了8月份PPI、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銷售等主要經濟數據。這些數據普遍呈下滑態勢,帶動各指標月度數據曲線繼續向下探底;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創68個月和2013年來新低。備受關註的高頻指標發電量——“李克強指數”之一年內首次負增長。

“傳統上,8、9月份是公路物流行業的旺季,今年很明顯的感受就是旺季不旺,整個行業物流的量跟去年相比沒有什麽增長,甚至有下降。”萬家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範立軍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原來我們公司每年都有一定增長,現在基本上是與去年持平和略有增長的狀態。”

實際上,從8月份的經濟數據來看,交通物流行業還不是實體經濟中表現最差的,工業制造業的情況更加堪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扣除價格因素),比7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創下68個月以來新低。

不僅如此,“8月份的經濟指標幾乎是一片哀鴻,甚至沒有一個向上的。以此來評估經濟形勢,意味著形勢是很嚴峻的。”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連平看來,今年的情況跟去年、前年有很大的不同,今年好多經濟指標突然間失速。比如說7月份信貸規模,很少見地掉到3000億左右規模,2月份的貿易數據出現明顯的失速,最近8月份很多數據又下得很快。

對於驟然失速的經濟指標,一些分析人士驚呼,經濟形勢堪比2008年金融危機。但國家統計局的官方解讀是,工業、電力、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出現一時回落,“經濟運行出現波動,既有世界經濟複蘇乍暖還寒、國外需求不振的原因,也受基數、氣候等特殊因素的影響,主要還是國內房地產調整效應累積增加、企業主動調結構轉方式的結果。”

但即便8月工業增加值意外滑落至6.9%,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已接近或觸碰底線。但管清友認為,對於央行來說,“底線思維”並沒有變化,不會采取劇烈“出清”方式去產能和去杠杆化。

“如果SLF被證實,那麽全面降息幾無可能。”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

全面降息“未到時候”

央行數據顯示,外匯占款增速自5月開始出現下降趨勢,6月環比出現負增長,7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出現短暫回升,增加378億元人民幣,但8月再次出現負增長。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8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9.4%,進口同比下降2.4%,貿易順差為498.3億美元,刷新單月曆史最高紀錄。這與外匯占款負增長出現明顯背離。

外貿順差的持續擴大,而外匯占款卻出現減少,面對如此明顯的背離,不少分析人士開始猜測,這可能是熱錢在大量流出。對此,連平判斷,短期資本可能在流出,未來在美聯儲退出QE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外匯占款將呈趨勢性放緩態勢。

但這也表明,央行在踐行其逐步退出對外匯市場幹預的承諾。“雖然經常賬戶下順差,但美元走強,企業不願意結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周先平教授認為,這種狀況是內外雙重因素造成的,內部看是經濟增長放緩,而外部因素則是美元升值。

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外匯占款減少增加了寬松貨幣的必要性,上周公布的一系列金融、經濟數據顯示,我國當前經濟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此時,市場呼籲降息聲一片。

但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坦言:“現在還不到降息的時候,降息是強刺激信號,能不采取就不采取。央行還有很多其他手段可以用,比如定向降准、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等。”

監管層的態度亦如此。一方面,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講話前可能已經看到了羸弱的宏觀經濟數據,但仍強調“保持定力,堅持定向調控”;另一方面官媒新華社以重磅評論認為降息預測是不信任改革,將降息徹底放到了改革的對立面。

如此看,傳聞中的SLF是央行極有可能祭出的手段之一。

原因在於,一是SLF可以對衝外匯占款缺口。根據數據顯示,8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311.47億元,再度出現負增長。“盡管貿易順差錄得3000億元人民幣的曆史高位,但外匯仍多以外匯存款的形式保留在企業層面,企業持匯意願強烈。”管清友表示,除此之外,過去人民幣大幅升值可能反映幹預外匯市場力度減弱,導致外匯留存於銀行體系內,並未轉化成基礎貨幣。

二是SLF可以化解新股發行壓力。根據統計,9月16日後共有13個新股申購。“發行量不低,對流動性需求不弱,且新股發行集中於月末。”管清友認為,同時SLF可以對衝存款偏離度考核制度的衝擊。

9月14日,銀監會 、財政部和人民銀行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不超過3%,並提出8條禁令,防止銀行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

“存款偏離度考核短期會導致中小銀行無所適從,倒逼中小銀行將月末最後一周的存款衝量壓力提早至月中或其他時間,可能會導致資金利率提前大幅擺動。”一位國有銀行人士認為,此時央行釋放SLF就可以緩解銀行提前攬儲導致的短期流動性緊張。

至此,央行的貨幣政策或許不會強刺激,但會維穩。(華夏時報9月18日報道)

解讀前三季度我國金融數據: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

三季度中國經濟數據發布的窗口期已經到來,中國人民銀行16日發布了前三季度我國金融數據。在中國經濟發展關鍵期,金融是否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央行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社會融資規模達到12.84萬億元,為曆史同期次高水平,其中9月份超過1萬億元;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68萬億元,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有可能再創曆史新高,其中9月份增加8572億元;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為120.21萬億元,同比增長12.9%,符合預期目標。

“總體看,當前金融運行基本平穩,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適度增長,信貸結構繼續改善,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分析認為,前三季度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力度是比較大的。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9月份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新增信貸規模均好於上月和預期,可視為積極信號,說明融資對經濟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金融機構月末“衝時點”往往會對金融數據產生較大影響,這次金融數據是在實行存款偏離度管理後統計的,這種同比數據會准確麽?

盛松成介紹說,這次M2統計是剔除基期“衝時點”因素影響後的可比口徑數據,可基本糾正M2增速的低估,但因為一些技術原因,M2增速還是存在微小低估。

“目前,M2增速基本上仍在年初預期調控目標範圍內。預計未來貨幣供應量仍會保持平穩增長,穩定在13%左右的目標區間。”盛松成指出,隨著經濟總量增加和經濟潛在增速放緩,未來貨幣信貸增速可能總體會趨於下降,對此應客觀看待。

融資結構有所優化。今年以來,直接融資金額和占比均創曆史同期最高水平。前三季度,企業債券和股票融資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6.6%,比去年同期高4.4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3033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87倍。

國家加強對影子銀行的監管,使得表外業務占社會融資的比例明顯下降。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的59.8%,同比高7.7個百分點;表外業務融資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7.6%,比去年同期低11.4個百分點。

“加強表外業務監管的政策措施成效顯現,這有利於縮短融資鏈條,防範金融風險,提高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盛松成說。

在信貸結構方面,9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3.5%,比各項貸款增速高0.3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的29.6%,比上月末高0.2個百分點。

“雖然小微企業貸款實現了‘兩個不低於’的要求,但遠遠不夠。下一步要綜合運用財政和貨幣政策,更加註重采用改革的辦法解決融資難、貴問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直言。

此外,外匯儲備也出現了新變化。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89萬億美元,比6月末減少了約1000億美元。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外匯儲備總量這麽大,出現一些減少也正常。今年以來人民幣雙向波動增強,9月末人民幣兌美元比去年末貶值0.9%,企業持有外匯意願增強,使得外儲略有下降。

展望未來,盛松成表示,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適度增長的同時,加強結構調整,引導貨幣信貸向經濟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傾斜,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促進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新華網)

央行罕見大規模減壓1000億美元外匯儲備負擔

央行昨日發布今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和金融統計數據,其中出現較大變化的有兩個:一個是9月份新增信貸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增速加快;另一個則是國家外匯儲備余額沒能突破市場預計的4萬億美元大關,反而環比出現下降0.1萬億美元的現象。這兩個超出市場預期的數據,或許說明中國金融管理與中國經濟一道正在進行轉型升級。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在非洲訪問期間提到:“比較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是我們很大的負擔,因為它要變成本國的基礎貨幣,會影響通貨膨脹”。現在央行正在試圖卸掉這個“負擔”。

今年第一季度國家外匯儲備為3.95億美元,第二季度為3.99萬億美元,於是機構預測第三季度將超過4萬億美元。但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在4萬億美元門口開始轉身向後。

截至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89萬億美元,較今年6月末減少了0.1萬億美元。從今年3月17日起,央行將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之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雙向波動的幅度有所增大。

“外匯儲備余額突然結束了連續上漲的勢頭,環比出現下降,再結合8月份外貿順差和外匯占款的背離走勢,進一步印證了央行在跟隨美元上漲加快進行轉移支付,即通過主權基金進行海外投資。”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交易員分析稱,今年前三季外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2.9%,同比低0.8個百分點,這個數據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8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環比減少311.46億元。國家外匯管理局16日公布數據表明,8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51億元人民幣,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752億元人民幣。這些數據說明,短期資本可能正在通過資本項目流出國內。

“至於國家外匯儲備余額會不會出現趨勢性的下降,還需密切觀察後續數據。”上述交易員稱。

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稱,如果人民幣未來出現貶值,那麽降息的可能性會下降,但從目前央行操作來看,允許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今年以來,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加大了對俄羅斯等國的投資力度。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8572億元,同比多增702億元,帶動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2.9%,這一增速比上月末高0.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68萬億元,同比多增4045億元。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稱,新增信貸數據減輕了市場此前擔心因經濟形勢欠佳,貸款需求不足可能導致的新增信貸規模大減的憂慮。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認為,M2數據還是低於預期,說明貨幣供應量的寬松程度還不夠,對經濟的刺激力度和效果也不明顯,經濟下行壓力仍存,後續進一步的寬松可能是考慮的選項。央行剛剛下調正回購利率是寬松的手段之一。

西南證券張仕元認為,第四季度如果全球經濟不景氣繼續,包括國內10月份數據不理想的情況,不排除第四季度應該還會有一次更加明確的引導貨幣寬松的政策出台。

對於後續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業界普遍認為,公開市場操作只能滿足短期流動性的要求,不能對長期經濟增長形成支撐,盡管現在新增信貸有所增加,但仍有必要擇機進行利率引導或准備金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