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High Tea
中環High Tea
中環High Tea

民心未回歸

2015/07/02 08:41:10 網誌分類: 生活
02 Jul
        昨天是「七‧一」回歸日,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十八年,但人心未回歸,尤其是年輕一代,對中國認識有限,甚至沒有甚麼實質體驗,中國對他們來說,只是從媒體和朋輩之間描繪所見的印象,而這些印象,從媒體所見,負面居多。

        港大民調前天發表的最新一年調查報告,正好印證這個印象,調查說屬十八至二十九歲組別的被訪者中,有七成八說沒有對成為中國國民而感到自豪,五成二對中央政府香港政策的評價屬負面。如何讓年輕人培養出對中國的歸屬感,必定是北京和特區政府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過往教育忽略國民身份

        香港的年輕人到底覺得到自己是哪一國的國民呢?相信很多人都以自己是香港人,不會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因為突出國民身份從來都不是香港教育制度中一個重要元素,這是拜英殖民地統治所致。

        殖民地政府從來不會教香港人尋找、確立自己的國民身份,一是因為在殖民地時代,英政府絕對不想香港人以英國人自居,港人只能取得一份有如旅遊證件的三等英國護照,而不是一份帶有國民身份、被視為英國正式公民的護照。

        基本上,英宗主國從來都不想香港人變為英國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因對港信心危機,港人尤其是專業、商界精英大舉移民加拿大和澳洲,英國也從不考慮將入境之門向港人大開,因為英人深怕門一開,香港無論有錢、無錢的人都提出港人居英權是基本權利,但予大量港人英國國民身份,當時的政府相信是英國的負累。

        不想香港人有英國國民身份之餘,英政府也不願香港人深感自己是中國人,因為英政權深信這在政治和社會上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整個殖民教育是建於香港人沒有國民身份的基礎上,於是大家都只籠統地覺得自己是香港人,國家、國民的概念非常薄弱。

        長久的無國民身份教育,為香港回歸埋藏了一個大炸彈。過去,英國殖民政府不想香港人覺得自己是英國人,也不想港人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但第一代中國來港移民與中國有不能切割的關係和歷史淵源,不會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第二代因為父母關係,也多數不會覺得自己不是中國人。但到了第三代,父母接受本地西方教育,加上從媒體所聽所見內地共產政權的種種不是,作為中國人這一種代入感和歸屬感,只有愈來愈薄弱,這一代,主要是今天的八十後、九十後、千禧後,怎會聞中國而感到自豪?他們怎會覺得要在感性上回歸中國?今天有年輕人高舉港英龍獅旗,便是在憲制上也反對香港要回歸中國,要下一代民心回歸,談何容易?

        恐共情緒揮之不去

        要香港人在憲制上接受香港主權回歸不難,因為除了極少數港獨狂熱份子,大家都知道香港主權屬中國有法理和憲制基礎,但要一些對中國持高度批判態度的港人在感性上接受自己是中國國民,要有愛國的情操則是高度困難。

        中國近幾十年逐步開放、進步,但要與國際社會完全接軌,還需要時間,香港人目睹中國近年的開放、改革,反共情緒淡化了很多,但恐共情緒則相信仍然揮之不去,北京若要港人民心回歸,如何針對港人恐共情緒是一大課題。恐懼源於沒有認識、沒有體驗、沒有體會,如何讓香港年輕人對今日的中國有真正的直接體驗和認識,一定是起點,北京和特區政府要從這一點考慮如何做好國民教育,才為上策。

        黃麗君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