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陶笛聲

2015/08/21 07:20:45 網誌分類: 音樂
21 Aug

陶笛是一種方便擕帶,價錢大眾化,易學難精的吹管樂器,隨著外形、大小、所用材料的不同,產生的音色也不同。這種樂器音色優美,小的陶笛清脆嘹亮、優美飄逸;大的陶笛聲音低沉、婉轉淒涼,它的音樂渲染力,絲毫不比中樂的二胡和西樂的愛爾蘭風哨遜色。 

現代的陶笛,源頭可追溯至六世紀南美的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 用於祭祀樂器,可以吹奏簡單的樂曲,陶笛從美洲傳到歐洲,是在西班牙佔領時期,而另一種說法,則是源自中國古代,用陶土製造的樂器。

1527年,一批來自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在法國皇帝查理斯五世的宮廷內表演陶笛,演出成功,給在場的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成名後,經常獲邀到歐洲各地演出,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種樂器。 

十八世紀後,隨著自由貿易和工業革命的發展,義大利工廠對原先流行的陶笛進行了改造,大量生產義大利式十孔陶笛,而陶笛的名稱ocarina,意思是小鵝,相傳是義大利一個小村莊的麵包師,經常用他的烤箱,燒製一些好玩新奇的陶瓷玩具,有一次他偶然燒製了一種外型像小鵝脖子,可以吹響的蛋形玩具,就起名為ocarina,音譯為奧卡利那笛,該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十九世紀後,日本、美國等地的音樂家,又繼續進行改良,成為今天在國際間普遍使用的十二孔陶笛和複管陶笛。現在的陶笛,分別有高音、中音、低音陶笛,越高音的陶笛,體積就就越小,相反,越低音的就越大;陶笛外形別緻,發展至今,在亞洲的台灣和日本,都能成功培養出很多十分出色的陶笛演奏家。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