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成聖的人真的是已經悟道了嗎?

2015/10/13 06:09:42 網誌分類: 真假修行
13 Oct


成佛成聖的人真的是已經悟道了嗎?

   「成佛成聖的人真的是已經悟道了嗎?」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尤其對各宗教法門的修行人來說更是值得深入去探討的大問題,因為修行人如果不徹底釐清的話,那麼自己未悟卻當成已悟,靈體還在六道輪迴之中卻誤以為已經脫離輪迴,而其自身或弟子卻以未能使人徹底悟道之假理到世界各國去弘法,那就不是在度人而是在誤人了,那麼為什麼會有「成佛成聖的人真的是已經悟道了嗎?」這一個問題出現呢?因為其中含有許多讓修行人無法自圓其說或理解之處,這些問題之癥結需要由天性、佛性、魔性、人性之不同與真理、假理之差異性…等等的角度去切入,才能瞭解其細微之差距兩者卻有霄壤之別,悟道的人是真解脫,但悟假理的人卻是執著在其所悟之假理之中,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

   許多的大師在其所修行之領域之中都有自己悟出來的理論,因為其所悟出來的哲理跟他人確有不同,所以他才會開宗立派另立宗門派別,但是道無二道,道絕對不可能有兩種不同的道出現,如果有的話,那麼在宗教法門的修行之中就不會有「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萬教歸宗」、「萬法歸一」、「不二法門」…等等的隱喻詞或偈語出來,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如果各宗教法門之信徒都認為佛教的佛理、耶教的聖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儒教的聖道或道教的道德經皆是真理的話,那麼、「萬教歸宗」所要歸的是哪一個「宗」,「萬法歸一」所要歸的又是哪一個「一」,如果源頭有那麼多處,那怎麼能說「不二法門」或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呢?可見所有的宗教教義皆不是源頭,皆是假理。

   世界上的宗教法門為什麼會爭論不休紛紛擾擾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大部份的修行人都「誤假為真」,因為他們都將自己宗教法門的那些假理當成真理,而且又非常的執著那些假理,故開始排斥別人的宗教教義,而別人也同樣的將假理當成真理,故無法忍受自己所認為的真理卻變成別人口中的外道、異端、邪說,所以辯論、爭執、誣衊、排斥、宗教仇恨與宗教戰爭於焉滋生,真理能悟不能說,正道能參不能辯,所以能辯的都不是真理,因此能形之於文字相或是語言相的各宗教法門之經典教義內容通通都是方便之說,通通是假經與假理,否則真理若是能辯論的話,那麼各宗教法門延攬一些辯才無礙的辯士成立「正言社」、「辯論社」每年定期舉辦「真理辯論大會」,辯贏的人其所信仰的那些經典教義內容就當成那一年度的「真理」,如此的話真理就如同茶葉比賽一樣,每年由一些茶農、農會、茶商套招各家各戶輪流拿「第一等茶」之匾額,然後抬高茶葉售價,所得之利益由茶農、農會或茶商們依比例分贓。

   真理是不能辯的,也是不能證的,如果能夠開一個說明會發表修行心得以證實自己已經悟道或是由什麼大法王、仁波切大家簽名證實某人已經悟道,這跟茶農連絡茶商、農會輪流拿「第一等茶」之匾額又有什麼不同呢?只能證明自己的無知罷了,又豈能證明自己真的已經悟道了呢?如果可以的話,那麼「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或「諸佛妙理非關語言無有文字」這些話又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世人會修不同的宗教法門呢?因為每一個人的道根與悟性都不同之故,幼兒園的稚童當然只要唱唱、跳跳或分一些餅干給他們吃就能滿足了,其他的人小學程度的就讀小學課本,中學程度的就去讀中學課程,當然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就去讀與自己程度相當的課程,這是合情合理的,難道一個小學生要去跟航太工程系的博士生辯論太空其他星球有沒有生物會跟地球人接觸嗎?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會執迷在該宗教法門的經典教義內容之中,說穿了就是他們都是一群不能從假理之中悟出真理的人,迷信佛理的人會將佛理當成真理,所以誤以為成佛就是悟道,同樣的道理,迷信聖道的人也誤以為聖道就是真道,故產生法執現象難以解脫,而藏在深山洞府修仙煉丹的人也是無法參透「仙」與「丹」兩字之真諦,誤以為他修肉身就能夠長生不老,如果修肉身就能夠長生不老位列仙班的話,那麼呂洞賓等八仙或是那些真人、天尊現在位於何處呢?他們不是長生不老嗎?為什麼從來就沒有人再看過祂們呢?可見,各宗教法門之修行方式皆錯解了修行之真諦,故難以悟出真道來。

   佛教徒修行之目的不是為了得到靈體的大自在與大解脫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請問行菩薩道所造的這些善業算不算是在「造業」呢?因為善業若不是業的話,那麼請問什麼才是「業」呢?造善業如果不是動心起念的話,那麼又何謂「動心起念」呢?所以說造善業的人如果不需要輪迴凡塵去受善報的話,那麼那些該還善報的人又要如何才能徹底了業呢?所以佛教徒一方面自己在造業,一方面又要修什麼清淨心,那不是自相矛盾嗎?一下子又要信徒們諸緣息滅、一念不生,一下子又要信徒去念佛、唸經,無念才是正念,無心之心才是真心,那麼誦唸阿彌陀佛佛號、憶念佛法身與思憶佛陀無量之功德算不算是雜念呢?如果佛教徒誦唸佛號能治病解厄的話,那麼憑什麼說耶教信眾向上帝祈禱沒有作用呢?佛真的有慈悲心、愛心、不忍人之心嗎?如果有的話,那麼這就是「清淨心」嗎?慈悲心、愛心、不忍人之心不是人人都有嗎?那麼為什麼有的人會被稱為「眾生」,而有的人卻會被稱為「佛」呢?這不是很奇怪嗎?

   顯然是其中有很大的誤解存在,因為在這個娑婆世界之中,不但是許多善人有慈悲心,事實上連一些惡人也都有慈悲心,否則一些被綁架的肉票他們又怎麼會被看守的那些惡人偷偷的放走呢?所以「我佛慈悲」這一句話,到底是在說佛祂有慈悲心還是說有慈悲心的人就是佛呢?如果有慈悲心的人就是佛,那麼為什麼有人說從釋迦牟尼佛滅度以來,二千五百多年都未曾再出現新的佛呢?不是到處都是佛嗎?若說佛的慈悲心是「大慈大悲心」,而凡夫俗子的慈悲心只是一般的慈悲心,那麼又何謂「大慈大悲心」呢?難道只救濟本國人而不救濟外國人也算大慈大悲心,或只放生買來的動物作作樣子,而不管每日在菜市場、魚市場、肉品市場、家畜市場那些即將喪失生命的生靈也算是大慈大悲心嗎?這根本是不瞭解真正的「大慈大悲心」是什麼?如果「慈悲心」跟「大慈大悲心」完全一樣沒有任何的區別,那麼就是沒有參透「大慈大悲心」這幾個字真正的意思。

   大慈大悲心的「大」字是一個隱喻字,這個大字不是指「很大」或「很多」的意思,因此所謂的「大慈大悲心」不是指發了很大、很大的一個行善之願望或是發心做許多、許多善事之愛心,相反的,沒有「慈悲心」或「不慈悲心」的這種煩惱與罣礙之如如不動之心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心」,凡夫俗子因為沒有看清楚萬靈蒼生之因果業障,因此被萬靈蒼生一些受苦受難的假相或表相所迷惑,因而發了慈悲心去同情那些受苦受難的萬靈蒼生,殊不知目前這些受苦受難的萬靈蒼生正是累世、前世與今世造惡業之人,目前這些受苦受難的假相或表相,正是他們自造自化與自作自受應得之果報,隨便動善念去同情這些累世、前世與今世造惡業之人,不啻是在傷害那些被他們所傷害的受害者,因此凡夫俗子這些只知果不知因的假慈悲心稱為「小慈小悲心」,而超越凡夫俗子那種「小慈小悲心」的真正慈悲心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心」。

   慈悲心是凡夫俗子之心,而大慈大悲心則是道心,「我佛慈悲」這一句話證明了佛是具有大善心的大善人,但卻不是已經脫離凡心的真正仙人,佛是一個已經覺悟出「諸惡不做,眾善奉行」的人,但卻不是一個無善無惡的大解脫者或大自在者,佛教徒發了四弘願,那麼何時才能了願呢?有的大師還發了「虛空有盡,我願無窮」的大願,那麼他怎麼可能有了願的一天,永遠沒有了願的一天,又怎麼可能得到大自在與大解脫呢?就如同有人認為地藏王菩薩發了一個「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所以他成了「大願王」,問題是「大願王」其實正是執著的同意字,這麼執著的地藏王菩薩,當然不可能成佛,所以只能永遠當菩薩而無法成佛,佛不是在勸世人要放下對萬事與萬物的執著心嗎?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那麼為什麼那些菩薩與佛門弟子卻放不下發願、出家、吃素、放生、受人供養與辦法會…等等的執著心呢?那麼他們一生修行當中到底是已經放下了什麼呢?

明明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難道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地獄、果位、成佛、作祖、度亡靈…等等的相也是虛妄的嗎?如果西方極樂世界、地獄、果位、成佛、作祖、度亡靈…等等的相不是「相」的話,那麼請問何謂「凡所有相」呢?難道說世間還有另外一些相不包括在「凡所有相」之中嗎?修行就是要去掉那些根本不必要的假相,剃度的人現出來的不是「出家相」嗎?穿袈裟的人現出來的不是「佛教相」嗎?吃素的人現出來的不是「吃素相」嗎?那麼這些相是不是虛妄的嗎?剃度的出家眾一定是在修行嗎?如果是的話,那就沒有「花和尚」這一個名詞,也沒有出家人騙財騙色這麼多的社會新聞,所以說一個人有沒有在修行,跟他到底有沒有「剃度」或「不剃度」完全無關,同樣的道理,吃素的出家眾或在家居士一定是在修行嗎?如果是的話,那就沒有「吃素只吃上半身」這種揶揄的俏皮話,也沒有人會說「吃素的人心比一般人更壞」的社會傳聞,所以說一個人有沒有在修行,其實也跟他到底有沒有「吃素」或「不吃素」完全無關,更何況說放生或辦法會,有人說放生或辦法會的人有慈悲心,難道說沒有放生或辦法會的人就沒有慈悲心嗎?顯然這些話是講不通的,而且也經不起考驗與印證。

其次談到「佛心到底是天心或是人心」與「佛性到底是天性或是人性」這個問題,難道這一個問題很重要嗎?當然非常重要,因為這個問題的結論跟悟道或沒有悟道與墮入輪迴或脫離輪迴有相當大的關連性,所以修行人不能等閒視之,否則必然會誤將成佛的人當成已經悟出真理得到大自在與大解脫之人,我們都知道「佛」是指覺悟的意思,因此「佛心」其實就是指「覺悟心」或「清淨心」而言,那麼什麼人才需要覺悟呢?當然就是有慈悲心、愛慾心、同情心、分別心、比較心、執著心、貪婪心、嗔恨心、癡迷心、貢高心、我慢心、慳吝心、嫉妒心、善心、成佛心與念佛心…等等人心的人才需要覺悟,因為這些都是濁氣、煩惱與罣礙,那麼,為什麼說慈悲心、善心、同情心、成佛心與念佛心…等等的好心也算是一種濁氣、煩惱與罣礙呢?當然都是濁氣、煩惱與罣礙,否則請您告訴我,何謂「清淨心」、「一塵不染」、「諸緣息滅」、「一念不生」、「一念不起」或「動心起念」?

古德有云:「福德阻斷天堂路,業障打開地獄門」,惡業是業,難道善業不是業嗎?惡業會障礙修行所以稱為「業障」是沒有問題的,難道造善業不會障礙修行所以不稱為「業障」嗎?如果造善業不需要輪迴凡塵去受善報的話,那麼古德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間未到」與老子在《太上感應篇》中所說的:「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這幾句話不就成了大妄語了嗎?所以佛心不是天心而是善良的人心,佛性不是本性而是善良的人性,為什麼說:「佛心不是天心而是善良的人心」呢?道理很簡單,大家看一看出生嬰兒天所賦予之「天心」跟「佛心」有何不同就知道為什麼佛心是人心而不是天心了,大家想一想剛出生之嬰兒有慈悲心、善心、同情心、成佛心與念佛心…等等的好心嗎?有愛慾心、分別心、比較心、執著心、貪婪心、嗔恨心、癡迷心、貢高心、我慢心、慳吝心、嫉妒心…等等的惡心嗎?當然都沒有,出生嬰兒所具有的「赤子之心」才是天心,才是如如不動的本心,故稱為「如來」,因此稱佛是如來是有問題的,有人心的靈體只能投胎為人,有獸性的靈體則投胎為獸,有佛心的人則輪迴當「善人」,這些投胎凡塵之人是無法得到大自在與大解脫的。

其次我們再談到「佛理是不是真理」與「聖道是不是真道」這一個問題,佛理與聖道皆能言說,但是真理卻不能說,「佛法」是一種成佛的方法,也是指覺悟的方法,而「聖道」則是一條成聖之道路,因為宇宙之間任何有形有相之物質與無形無相之意念、思維都能引導我們世人成佛成聖,所以所有的方法無一不是「佛法」,也無一不是「聖道」,只看與我們的悟性契不契機而已,沒有一事一物不是「佛法」或「聖道」,但是不論是「佛法」或「聖道」皆不等於真理,為什麼要強調「不等於真理」而不直接說「不是真理」呢?因為真理是一種「妙理」,根本不能言說,如果「佛法」或「聖道」跟真理的精神能夠徹底相契合的話,那麼「佛法」或「聖道」就等於是真理,如果「佛法」或「聖道」跟真理的精神不能相契合的話,那麼「佛法」或「聖道」就不是真理而是假理。

這一句話怎麼說呢?就舉儒家的「孝順」與「孝道」例子來說吧!「孝順」與「孝道」是不同的,如果孝順的精神符合道之哲理的話,那麼「孝順」就等於是「孝道」,如果孝順的精神不符合道的真諦,那麼「孝順」不但不是「孝道」而且還與孝道背道而馳,這一句話怎麼說呢?因為孝順的重點在於這個「順」字而孝道的重點在於這個「道」字,所以兩者是不一樣的,例如父母以販賣毒品或黑心食品為業來賺取生活費養兒育女,然後他們要求子女要負責送貨或把風,如果子女順從父母的意思去送貨或把風,那麼這是孝順而不是孝道,如果子女去警察局報案、檢舉來抓父母親,這也是不符合孝道的,因為結果若不圓滿仍然是不符合道之真諦的,如果子女婉轉相勸而使父母受其感化而主動自首並從此改過自新,那麼這種父母與子女相互配合才能產生如此圓滿的結果之作法即符合孝道,所以孝道不能明說要怎麼做才是孝道,因為各種狀況是瞬息萬變的,所以只能藉方便之說去啟發當事人自己悟出其中的真理出來,故有「言語道斷」之說。

古德有云:「理無道不真,道無理不顯」即是此意,理與道是一體的兩面,理可以說但是道卻不能說,所以儒家只能告訴眾生「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種話,並要求眾生一定要孝順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不能教導眾生不要孝順父母,但是事實上娑婆世界中卻有很多虐待、殺害、欺騙、販賣子女或作奸犯科的父母,致使子女對孝順的意義產生疑惑,所以造成了很多逆倫的案件出來,這都是孝順者種假理對社會所造成之負面作用,因此假理只能告訴世人孝順,卻無法告訴眾生真正的孝道,就如同師傅只能告訴學徒技術,而無法告訴學徒技巧一樣,所有各行各業的大師其成就都是自己悟出來的,而不是師傅教出來的,否則那些師傅為什麼自己不能成為大師,去獲得那一種他人無法望其項背的成就呢?就如同武術大師葉問教李小龍詠春拳一樣,李小龍自己卻融合各門各派之精華並配合哲學思想而自創「截拳道」出來,武術任何的攻防皆是有利有弊的,因為出拳攻擊他人的時候,其自身即會暴露出被人攻擊之弱點出來,這正是太極的原理,也是道的精髓,所以任何人一出拳或出腿尚未到達李小龍身上即會被李小龍那速度更快、力道更強的拳腳所攔截,並擊中對方弱點使對方應聲倒地,所以才稱為「截拳道」,這種武術方面的道要有悟性的人才能體悟出來,所以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人在練武術,但卻只有李小龍一人悟出武術方面的道,其他還在門派的拳法中打轉即是此理。

但目前很遺憾的是,全世界好幾十億的人在信教、在修行,但是卻沒有幾個人能悟出真正的道出來,全世界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之宗教信仰,就如同武術界的跆拳、柔道、空手道、詠春拳、武當派、峨嵋派、崆峒派、少林派…等等的派別一樣,各家都說各家的最厲害,各派的都說自己的功夫最殊勝天下無敵,其實無一是真,因此全世界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宗教信仰中的那些經典與教義內容也都是假經、假理、異端、邪道,因此若有佛教徒說:「佛理就是真理」、耶教的基督信仰者說:「聖經就是真經」或儒教修行人說:「聖道即正道」,那都是一個標準無知的人,目前全世界的宗教信仰修行者,無一不是在宗教經典教義的框框之中打轉而無法脫身,自己已經成了法縛都搞不清楚,還想要到世界各地去辦道、蓋寺廟、開分院、建佛堂,準備向全世界的人弘法,真是以盲引盲猶不自知,那些各宗教的門戶之見已經在台灣本島不知導誤了多少國人,還想要到其他的國家去導誤其他國家的人,每天在造業都不知道,卻還誤以為自己是在積德植福呢?真是可悲與可嘆!

「宗教」就是道宗之教化的縮寫,因此「道宗」這兩個字其實就是指道的源頭而言,古德有云:「萬教歸一,一歸何處」,「萬教」就是指由太極這個「一」所幻化與變化出來的萬象,而這個「一」字正是由「道」所生化而成的,所以說「萬教歸一」,而一歸道,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二冲和章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萬教即是由道逐漸演化到目前之「萬物」,目前各宗教法門一大堆的活佛、上師、金剛上師、仁波切、上人、無上師、大師、法師、神父、牧師、導師、阿訇、喇嘛、尊者、禪師、祖師、大法師、主教、樞機主教或教宗…等等經師,都誤將自己宗教的門戶之見當成是真理在弘法或佈道,宗教與宗教之間或宗門與宗門之間還在爭執說自己的宗教教義才是真,真是無知到了極點,連道門都還沒有跨進,仍然在「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宗教框框之中打轉,卻已經自稱什麼大師或認為自己已經證道、悟道,這實在是修行人的悲哀。

成佛的人他們所悟出來的哲理只是「佛理」而已,但卻不是「真理」,而成聖的人他們所悟出來的也只是「聖道」而不是「真道」,因為佛理與聖道能言說,但是真理卻不能說,佛理與聖道能編撰成經典教義,但真理卻沒有文字相,故學佛的人最主要之目的不是在學習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內容那些「方便之說」,而是學習佛陀在沒有那些三藏十二部經的經典之前,祂是如何悟道的,因為三藏十二部經那些內容都是教材不是真理,就如同學生到學校去讀書一樣,不是光讀那些教科書內容表相的意思,而是要悟出那些內容之中所隱含之哲理,所以父母或老師常告訴子女說:「讀書要認真」即是此理,所謂的「認真」不是指每天少吃少睡日以繼夜埋頭苦讀,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認」是辨識的意思,「真」是真假的真,因為凡間的知識都是假知識,所以讀書要辨識所學知識之真假才能學到真知識,故說「讀書要認真」即是此意。

佛與魔是相對待的,當然聖與凡同樣的也是相對待的,眾生因為一念覺悟而成為佛,而佛也因為一念癡迷而成眾生,當然凡夫也是因為一念覺悟而成聖人,而聖人也是因為一念癡迷而成凡夫,故佛與魔或聖與凡同樣都是無常的、生滅的,既然佛與魔或聖與凡同樣都是無常的、生滅的,那麼他們仍然需要墮入輪迴,流浪於生死的漩渦之中,並沒有得到大自在與大解脫,佛與聖所悟的理只是一般普通的哲理而不是真理,因為悟出真理的人他只有上蒼的「大慈大悲心」,絕不可能還會有凡夫俗子的「慈悲心」,會有上蒼的「真愛」而絕不可能還會有凡夫俗子的「假愛」,會有上蒼的「真智慧」而絕不可能還會有凡夫俗子的「假智慧」,所以真悟之人應該具有大中至正、大慈大悲、無私無我、無我無人、至道至德、無上無下、無前無後、無左無右、無高無低、無善無惡、無佛無魔、無是無非、無內無外、無向無背、無情無愛、無苦無樂、無迷無悟的天心,而非具有凡夫俗子那些慈悲心、善心、同情心、成佛心與念佛心…等等的好心與愛慾心、分別心、比較心、執著心、貪婪心、嗔恨心、癡迷心、貢高心、我慢心、慳吝心與嫉妒心…等等之煩惱心。

一條靈體祂是否需要再墮入輪迴,就看祂是否已經得到大自在與大解脫而定,那麼何謂大自在與大解脫呢?心中沒有任何陰陽、佛魔、善惡、是非、對錯之牽絆的靈體才是真正的大自在與大解脫,佛與魔或聖與凡都是相對待的,所以仍然有牽絆,仍然沒有獲得大自在與大解脫,故見性成佛或超凡入聖只是起修的開始,而非修行的最終目標,因為修行到最後如果還要再度墮入輪迴的話,那還修什麼行呢?故釋迦牟尼佛祂是真悟道者,祂所說的只是「方便之說」而已並不是真理,故祂在《金剛經》中才會說:「若有人說如來說法即是謗佛,不解吾所言故」,因為一個未真悟道的人祂是絕對不會這樣說的,而是會像一般的大師或是信徒告訴世人「佛法就是真理」或「聖經就是真理」一樣,真悟與假悟的差別即在此,真悟的人真與假非常清楚一目了然,而未悟的人就會誤假為真,故信教的人若心不能徹底離開宗教那些經典與教義之束縛,就算是成佛成聖仍然不是真正的悟道。

回應 (0)
我要發表
user